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电生理学诊断与消融技巧.ppt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电生理学诊断与消融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电生理学诊断与消融技巧.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早的电生理学诊断与消融技巧,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张奎俊,VT类型,特发性VT心肌梗死后VT心肌病VTARVC VT束支折返性室速其它:尖端扭转性室速,先心病室速,导管消融的现状,特发性VT的成功率较高:成功率90%;器质性心脏病VT:成功率低(50%);易复发;多形性VTs:一般不进行消融;,传统标测下VT消融成功的前提,VT可被EPs重复诱发发作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时间足够长非多形性VTVT发生部位或传出通道在心内膜下较表浅处,目前临床可用的标测技术,常规心内膜标测技术心外膜标测(CS内/心包穿刺);CARTO;非接触式(
2、EnSite)标测;,经CS的心外膜标测,优点:有助于缩小标测范围,尤其对心外膜下的VT有帮助缺点:可操作性差;精确度低;应用范围小,CARTO,优点:直接接触;准确性较高;可在心外膜标测;也可在窦律下标测;缩短X线照射时间。缺点:不适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及非持续性VT。,心内非接触式标测,优点:直观;操作快捷;特别适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非持续性VT;准确性较高;减少X线照射。缺点:不能反映心外膜激动情况。,特发性室速,预后相对良好,部分可有黑朦、晕厥。消融治疗根治率高、安全,应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IVT的分类,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1,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速(RMVT);2,右室流出道室速
3、(RVOT)。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也可根据其对药物的反应而分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verapamil-sensitive VT)或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adenosin-sensitive VT)。,IVT类型,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IVT类型,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反复性单形性室速(RMVT)最多见 少数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中青年多见,运动或异丙肾易诱发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或运动诱发性室速发生机制多与延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有关此型男女均较多见,女性略多,RVOT和RMVT的起源部位,IVT类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多数起源
4、于左室中后间隔部即左后分支蒲肯野纤维网处,少数则起源左前分支区域左室流出道或游离壁部位发生机制以折返机制为主中青年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为持续性单形室速,IVT的体表心电图定位,RBBB型VT(ILVT)电轴左偏电轴右偏左室流出道VT左室游离壁VTLBBB形VT(RVOT)电轴右偏或正常电轴左偏,RVOT VT,RVOT-VT,RMVT,ILVT,ILVT,RBBB,LAD:左后分支起源,绝大多数;RBBB,RAD:左前分支起源,少见;,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LV游离壁VT,I,aVL呈QS;下壁导联RS;胸前R移行在V3之前。起源于LV后外侧壁基底部。姚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IVT的
5、发生机制,折返性机制:主要发生于LV的左后分支处自律性机制:见于RV,亦可发生于LV触发活动机制:多发生于RVOT,亦可见于LV。,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IVT的诱发诱发特点与VT机制的关系 RVA 80-90%,RVOT 10%,LV 5%IVT的室房(VA)传导 1:1,2:1,文氏,比例不固定的不 完全性VA阻滞,完全性VA分离鉴别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常规准备程序刺激方案心房程序期前(S1S2)刺激心房分级递增刺激右室心尖部S1S2刺激右室心尖部S1S2S3刺激,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程序刺激方案(续)右室心尖部S1S2S3 S4刺激右室心尖部S1S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发性室性 心动过速 生理学 诊断 消融 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