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docx
《《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一、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1963年9月最终学历职称电话学位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信息学院自动化系E-mai1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1-2教学情况1 .讲授的主要课程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4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3学术研究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二、主讲教师2(1)-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年2月最终学历职称电话学位职务传真所在院系信息学院自动化系E-mai1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1)-2
2、教学情况L讲授的主要课程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3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2(1)-3L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学术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副教授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课程负责人,主讲电工学课程,指导实验副教授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讲电工学课程,指导实验讲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主讲电工学课程,指导实验实验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指导电工学课程实验实验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指导电工学课
3、程实验助理实验师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教师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学队伍:共6人,其中主讲教师3人,试验教师3人;年龄结构:40-45岁2人,30-40岁3人;30岁以下1人学历结构:硕士4人,本科2人;职称结构:副教授2人,讲师1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1人;学缘结构:6位教师分别来自3所大学。从上述可见,本课程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高职称教师占33%,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10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7%,具有
4、良好的发展潜力。本课程教师均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在学院每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的排名中,三名主讲教师的排名均能排在前10名,多次排在前5名。一名教师曾获“1998年工程学院教学经验交流会”一等奖、湛江海洋大学“1998年教学质量优秀奖”、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免于检查”教师称号;另一名教师获“2001年女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本课程教学队伍中多人次年终考核成绩为优秀,多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机制、工业、建环、海工、热能、轮机、航海及海渔等8个非电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每年承担约25个班、约900名本
5、科学生的教学、辅导和实验。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L150。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领域及成果:1 .适应新时期需求,不断调整课程的定位与建设目标;2 .改革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编写了7个教学大纲和3个学生学习大纲,且已多次修改;申报了1项校选电工学课程教改项目;3 .配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教材规划与建设,精心选择出了高水平、多样化的教材体系,并准备申报主编电工学系列教材;4 .大力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形成由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至创新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
6、体系,编写了4本实验指导书,发表了4篇实验教改论文;5 .利用现有的设备,完成对实验装置的改造,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申报了2项校选实验教改项目;6 .长期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应用于课堂教学,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3套PPT课件,不断锤炼其内容。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7 .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总结1.教改论文名称期刊名称作者名次时间2.实验指导书书名编者名次出版单位时间3.教改项目名称主持人/参加人项目来源时间4.广东省“挑战杯”大学
7、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作品名称获奖名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获奖时间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1.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工作首先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要求他(她)们在思想上重视教学,把教学工作当作自己毕生最重要的工作,把学生当作自己毕生最挚爱的朋友,把教好书、育好人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要耐得住寂寞,要守得住清贫。2 .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青年教师到校后,先让他(她)们听老教师或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一个学期的课,帮助他们批改作业和对学生课后辅导、答疑。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之下,让青年教师熟悉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答疑、出试题、改试卷、综合评分等整个
8、教学过程及要求。之后,经过试讲过关后,方能走上讲台。以后不定期地听青年教师的课,抽查他(她)们的备课记录,并走访他(她)们所教的学生,听取学生对他(她)们教学的反映,并把学生的反映反馈给他(她)们,使之改进教学方法等。对于青年实验教师,我们的做法也类似。3 .给青年压担子,使他(她)们快速成长我们首先鼓励本课程组的青年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并为他(她)们创造条件,比如,我们老教师多承担一些教学任务,让青年教师去读书;我们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写文章,上职称;我们有意让青年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尽快使他(她)们成为骨干教师,最好能成为领军人物。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更高
9、兴!培养青年教师的成效:在大家共同努力(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下,共同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1 .师德好本课程组的4名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出色地完成工作,学生反映良好,学院领导满意。2 .教学成绩突出4名青年教师在教学、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已成为骨干教师(成绩如前3-3所列,在此不再赘述),他们亦即将成为本课程的主力军。3 .学历、职称均上一台阶5年来,4名青年教师中,2名攻读了硕士学位,1名专升本;1名晋升为讲师,1名晋升为实验师,今年有1名申报了高级实验师。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四、
10、课程描述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电工学课程目前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在我校,本课程史建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历经了梁汉生、傅光、李大强、黎建波、施汉基等我校老一辈知名教师的建设。最初,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电机及其控制、仪表与测量、电子管电路等部分。8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就取代了电子管电路,当时使用的教材是秦曾煌老师编写的电工学(上、中、下册,到了90年代,那时我校的专业少,几个专业的电工学课程授课学时相同,教学
11、大纲相同,使用的教材是秦曾煌老师改版的电工学(上册)和电工学(下册)。1998年扩招以来,专业数剧增,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电工学课程的授课学时和内容有差异,教学大纲不同。最初几年根据各专业的本课程的学时和大纲的要求试用了不同教材,最后确定为三种教材,分别为: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电工技术)、电工学(电子技术),供多学时(118或108学时)的专业使用;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简明教程,供少学时(90学时)的工业工程专业使用;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少学时),供少学时(90学时)的其他专业使用。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各个时期的发展,电工学课程的教师们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老一辈的教师们编写了相应时期的理论
12、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1997年前,教师们自制学生实验板、教学模具、挂图等。在老一辈教师们的努力下,本课程在各个时期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优于相应时期其他课程。1998年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不再单一使用粉笔+黑板进行理论教学,而是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此时期也是学校扩招时期,上专业,加班级数。在此时期,本课程的主要建设在于:根据各专业要求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精选教材;制定学生的学习大纲;进行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3、制作并不断修改PPT课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相应地,本课程的教师们出了一些教学研究成果,见前述的3-3所示。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气氛浓厚、团结互助、轻松活泼的教学团队。老教师良好的师德风尚和淳厚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有着深刻的示范作用,传、帮、带作用显著。教学队伍中吸纳了来自本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实现了专业系与基础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既促进了专业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提高了基础课程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课程组适应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在21世纪初学校创办了电气工程专业,本课程输送的中青年
14、教师已成长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其中仍有教师现在还继续着电工学课程的教学。4-2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1 .课程定位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机制、建环、热能、轮机、海工和航海专业,本课程是重要的先修课程,以机制专业为例,学生的电工学课程的知识基础直接影响他们对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对于工业工程、海渔专业,本课程虽不直接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2 .课程目标对机制、建环、热能、轮机、海工
15、和航海专业,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电子技术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受到较强的基本技能训练,并较深入地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对于工业工程、海渔专业,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使学生对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有较深入的了解,为以后从事工业工程设计及管理或渔业设备的使用打下一定的基础。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电工学课程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电工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电工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一览表序号知识模块专业学时1电路基础机制27(理论)+6(实
16、验)交、直流稳态电路分析基础;直流暂态分析基础建环24+6海工、海渔26+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20+62电工测量、安全用电机制4电工仪表;电工测量;安全用电建环4海工、海渔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23电动机及其控制机制15+2变压器;交、直流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建环14+6海工、海渔14+2工业、轮机、航海、热能14+23 .电子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电子技术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一览表序号知识模块专业学时1模拟电子技术机制34理论)+4(实验)电子器件;分立元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直流稳压电源建环28+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25+62数字电子技术机制22+4门电路、触
17、发器;数字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建环14+6工业、轮机、航海、热能11+4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的重点(1)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2)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3)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电机控制环节、几种典型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分析;(4)二极管、三级管、门电路、触发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典型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2 .课程的难点由于现今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整个阶段中基本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和实践,他们对常用的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都缺乏基本的认识,使我们在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等内容的课堂教学存在困难,教学效果亦难达预期目标
18、。然而,上述内容又是电工学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教材中例题较少,学生对电路定理、定律的应用及电路分析计算存在困惑。3 .解决办法(1)用相机拍摄电工学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全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图片,并放置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PPT中;(2)把全部电机、电器及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做成多媒体演示动画,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3)到湛江电机厂、湛江变压器厂及湛江开关厂等单位拍摄常用电机、变压器和控制电器的生产工艺流程,供学生课后观看,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4)把教材上的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及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做成多媒体演示动画,使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图像,并化解教学难点;(5)通过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学 精品课程 申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