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使用.ppt
《涡旋压缩机的使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旋压缩机的使用.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涡旋压缩机的使用,(如何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压缩机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缺油与润滑不足损坏 电机损坏液击损坏高温损坏,避免缺油与润滑不足损坏的要点,适当的压缩机注油量适当的冷冻机油粘度防止过度的过湿运行防止过度的过热运转,压缩机常见的缺油故障,压缩机长时间缺油机构部和各摩擦副过热,导致轴承烧结、抱轴。压缩机短时间缺油机构部和各摩擦副异常磨损,导致振动、噪音大。,如何保证适当的油量,压缩机在排出冷媒时,也会排出微量的冷冻机油。即使只有0.5%的上油率,如果油不能通过系统循环回到压缩机中,若以5HP为例,循环量在ARI工况下约为330kg/h,则在50分钟就可以将压缩机内的油全部带出,大约在25小时
2、内压缩机将会烧坏。因此为了确保压缩机运行不缺油,应该从以下二方面着手:确保排出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回到压缩机;减少压缩机的上油率;,如何确保排出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回到压缩机,应确保吸气管冷媒的流速(约6m/sec),才能使油回到压缩机,但最高流速应小于15m/sec来减小压降与流动噪音,对水平管还应沿冷媒流动方向有向下的坡度,约0.8cm/m.防止冷冻机油滞留在蒸发器内确保适当的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过大会造成湿压缩,过小则会回油不足,滞流油在气液分离器中系统中不应存在使油滞留的部位确保在长配管高落差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冷冻机油在压缩机里,通常用带油面镜的压缩机确认压缩机频繁启动不利于回油。,如何减少压缩
3、机的上油率,在停机时应保证制冷剂不溶解到冷冻机油中(使用曲轴加热器)应避免过湿运转,因为会起泡而引起的上油过多内部设置油分离器装置压缩机内部的油起泡使油容易被带出压缩机.,长配管高落差,当配管长比容许值大时,配管内的压力损失会变大,使得蒸发器中的冷媒量减少,导致能力下降。同时,配管内有油滞留时,使得压缩机缺油,导致压缩机故障的发生。当压缩机内冷冻机油不足时,应从高压侧追加与压缩机出厂相同牌号的冷冻机油。,设置回油弯的必要性,落差超过10m15m时,应在气管侧设置回油弯管。必要性 停机时,避免附着在配管中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引起液压缩现象。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气管回油不好导致压缩机缺油。回油弯设
4、置间隔 每10m落差设置一个回油弯。,如何确保适当冷冻机油粘度,冷冻机油和制冷剂有互溶性,停机时,制冷剂几乎全部溶解在冷冻机油中,因此需安装曲轴加热器以防止溶解。运转中不应使含有液体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即保证压缩机吸气有过热度起动及除霜时,不应产生回液现象避免在过度过热状态下运转,避免油劣化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大小应适当 孔径过大会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过湿运转 孔径过小会使回油不顺畅,使油滞留在气液分离器中,如何防止湿运转,容易引起过湿运转的运转条件顺次为:除霜结束,四通阀切换的时候 起动时,压缩机吸入溶于油中的液体制冷剂时 起动时,压缩机吸入残留在蒸发器中的液体制冷剂时 除霜开始,四通阀切换的
5、时候 正常起动、停机时 以上5点,特别是 左右着压缩机的寿命。为防止这些情况,冷媒的控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如果冷媒的充注量超过系统所需的冷媒量,也容易 发生过湿运转。,如何防止过热运转,排气温度由压缩比及吸气温度决定压缩机内最高极限温度大约在150以下为宜,这时排气温度大约为120 排气温度上升最高的运转条件是低温制热为防止排气温度上升,需保证以下3个要求:吸入的气体冷媒不能过度过热,吸气压力不能过低 排气压力不能过高,导致压缩机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异常负荷和堵转金属屑引起的绕组短路接触器问题电源缺相和电压异常冷却不足用压缩机抽真空,导致异常负荷或者堵转的主要原因,压比过大,或压差过大,
6、会使压缩过程更为困难;而润滑失效引起的摩擦阻力增加,以及极端情况下的电机堵转,将大大增加电机负荷。如果负荷增大到热保护动作,而保护又是自动复位时,则会进入“堵转热保护堵转”的死循环,频繁启动和异常负荷,使绕组经受高温考验,会降低漆包线的绝缘性能。绕组绝缘性能变差后,如果有其它因素(如金属屑构成导电回路,酸性润滑油等)配合,很容易引起短路而损坏。,金属屑引起的绕组短路,金属屑的来源包括施工时留下的铜管屑、焊渣、压缩机内部磨损和零部件损坏时掉下的金属屑等。在工作时,在气流的带动下,这些金属屑或碎粒会落在绕组上。压缩机运转时的正常振动,以及每次启动时绕组受电磁力作用而扭动,都会促使夹杂于绕组间的金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涡旋 压缩机 使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