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检测-第一章.ppt
《涡流检测-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流检测-第一章.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 论,天津市电力科学研究院马 崇,第1章 绪论,1.1 电磁学的发展 1.1.1 古代磁学和电学的发展 1.1.2 电磁学体系的确立 1.1.3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1.2 电磁检测的发展 1.2.1 涡流检测的发展 1.2.2 漏磁检测的发展 1.2.3 其它电磁检测技术的发展1.3电磁检测的应用与特点 1.3.1 涡流检测的应用与特点 1.3.2 漏磁检测的应用与特点 1.3.3 其它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特点,1.1 电磁学的发展 电磁检测是以材料电磁性能变化为判断依据来对材料及构件实施缺陷探测和性能测试的一类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电磁学的理论为基础的。电磁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2、过程大致如下:1、从远古到18世纪中、晚期是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阶段。在这一时期,以对电、磁现象的观察、实验及定性研究为主。2、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上半叶,开始了对电磁现象的定量研究,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始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本质联系,并逐步建立起电磁学理论体系,使电磁学理论日趋完善。3、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J.C.Maxwell)在原有电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场的概念并建立了电磁场理论的完整体系,至此,电磁学继牛顿力学之后,经过人们几个世纪的工作,终于在20世纪前叶发展成为经典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1.1 古代磁学和电学的发展大约公元前6世
3、纪,古希腊的“七贤”之一,米利都的泰勒斯(Thales)记录了磁石吸铁和摩擦后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电(Electricity)这个字的起源就来自希腊文的“琥珀”(electron)。但古希腊人对电磁现象的认识仅限于磁石吸铁和摩擦生电,还不知道磁铁的极性和可以存在于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排斥现象。中国古代对磁的认识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冶铁业创建之初,而对雷电现象的观察最早可以追溯到殷代的甲骨文和西周铜器上的雷和电二字。对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系统研究直到17世纪才开始。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William Glibert)总结了前人对磁的研究,记载了大量实验,周密地讨论了地磁的性质,使磁学开始从
4、经验转变为科学。他关于地磁的实验是划时代的。,在18世纪期间,没有一个物理学分支能像电学一样如此成功地得到发展。由于富兰克林的贡献,使电学的研究从单纯的现象观察进入到精密的定量描述,使人们开始有可能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电现象。因此后人把富兰克林称为电学理论的奠基人。到了1754年,康顿(John Canton)用电流体假说解释了静电感应现象。至此静电学三条基本原理:静电力基本特性、电荷守恒和静电感应原理都已经建立,人们对电的认识已有了初步完整的成果。然而,建立电学的定量规律的功劳应归功于库仑(Coulomh)的研究成果。18世纪末,电学从静电领域发展到电流领域,这一飞跃发端于动物电的研究。伏
5、打电堆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使人们有可能研究电流的规律和电流的各种效应。从此电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研究电流和电磁效应(电磁学)的新时期。,1.1.2 电磁学体系的确立电磁学起源于1819年著名的电生磁的“奥斯特实验”。奥斯特的发现突破了电学与磁学彼此隔绝的情况,开辟了电学研究史上的新篇章。此后,电磁学的发展势如破竹。19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了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首先对电磁作用力进行研究的是法国科学家安培(Andre-Marie Ampere),提出了右手定则,提出了一个关于电流使磁体偏斜的方向法则“安培法则”,提出了电动力理论和分子电流假说,认为磁在本质上是由于电流的作用,应该
6、说,在电磁学规律的定量表述方面,安培作出了特殊贡献,他在一系列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普遍的电动力公式,为电动力学奠定了基础。1821年毕奥(J.B.Biot)和萨伐尔(Felix Savart)通过磁针周期震荡的方法发现了毕奥-萨伐定律。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不仅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他还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构想出描绘电磁作用的“力线”图像,创建了力线思想和场的概念,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后不久,又有两项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重大发现问世。一是亨利(J.Henry)发现了自感现象。二是1833年楞茨(H.F.E.Lenz)发现了楞茨定则。此后,1834年,楞茨定义了电动
7、势,指出电磁场会产生作用力来阻止任何试图改变其强度和构造的作用力。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使电流的测量成为可能。在法拉第力线思想的激励下,汤姆生(J.J.Thomson)对电磁作用的规律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深感有必要把其演译成数学公式,于是利用类比方法,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转变为定量的表述,为麦克斯韦的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这一期间还有一位物理学家的工作值得一提,他就是欧姆(George Simon Ohm)。)他严格推导了关于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欧姆定律的建立在电学发展史中有重要意义。,1.1.3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法拉第从广泛的实验研究中构想出描绘电磁作用的“力线”图像。
8、法拉第的力线思想实际上就是场的观念。在法拉第力线思想的激励下,汤姆生对电磁作用的规律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他深感有必要把法拉第的力线思想翻译成数学公式,定量地作出表述,以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连续性为基础,论述了电磁现象和流体力学现象的共性。麦克斯韦及时地总结了前人已有的成就。他受到法拉第力线思想的鼓舞,又得到汤姆生类比研究的启发,感到有必要对力线的分布及其应力性质给予机理性的说明,乃转而运用模型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他敏锐地抓住了位移电流和电磁波这两个关键概念,最后,终于甩掉一切机械论点,径直把电磁场作为客体摆在电磁理论的核心地位,从而开创了物理学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提出“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基
9、础上,提出了电磁场的普遍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归纳了有关电磁回路和场的所有知识。可以用来解释所有的宏观电磁现象。同样,也为分析所有的电磁检测问题奠定了电磁理论基础。,1.2 电磁检测的发展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在这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电磁学的理论及其实验不断完善与发展,为电磁检测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早在十九世纪末期,人们就发现电磁方法可以用来进行金属材料的分选;在二十世纪开始之前,电磁方法主要应用于材料分选和不连续性检测;从18901920年,人们致力于研究减少薄钡板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19211935年间,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先后问世;二
10、战争结束后,弗洛伊德法尔斯(Freud.Fars)通用于超声检测的超声伤仪和福斯特(Foster)先进的涡流仪及磁强计系统之类的成果已用作工业无损检测系统。二十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战争创伤的医治和工业生产的复苏,带来了无损检测技术(包括电磁检测)的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其中,德国福斯特博士卓有成效的推动了全世界涡流检测技术在工业部门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强大的计算工具,进一步促进了电磁检测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且为研制各种类型自动化检测系统和数字化、智能化检测仪器奠定了可靠的电子技术基础。,1.2.1 涡流检测的发展1879年:休
11、斯 首次将涡流检测应用到实际(判断不同的金属和合金,进行材质分选)1926年:第一个台涡流测厚仪问世20世纪50年代:德国福斯特博士的理论研究推动了全世界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的带动了涡流检测仪器设备技术性能的改进,进一步突现了涡流检测在探测导电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应用中的优越性。中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了涡流电导仪、测厚仪、检测设备。现有数字型的各种设备。应用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电力、化工、核能等领域。,1.2.2 漏磁检测的发展 漏磁检测技术是从磁粉检测技术发展起来的,利用磁现象来检测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一
12、种无损检测方法。国外对漏磁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很早,1933年Zuschlug首先提出来应用磁敏传感器测量漏磁场的思想,但直到1947年才由哈斯廷(Hastings)设计研制成功了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漏磁检测才开始受到普遍的承认和重视。20世纪50年代,西德福斯特(Forster)在开展涡流检测研究工作的同时,研制出产品化的漏磁探伤装置。1965年,美国Tubecope国际公司采用漏磁检测装置Linalog首次进行了管内检测。1973年,英国天然气公司采用漏磁法对其所管辖的一条直径为600mm的天然气管道的管壁腐蚀减薄状况进行了在役检测,并首次引入了定量分析方法。ICO公司的EMI漏磁探伤系统则
13、通过漏磁探伤部分来检测管体的横向和纵向缺陷,而壁厚的测量结合超声技术进行,提供完整的现场探伤。对于漏磁检测缺陷漏磁场的计算始于1966年。,我国从九十年代初才开始较大范围对漏磁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于2002年研制出管道和钢板腐蚀的漏磁检测仪,当时的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在国内无损检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许多的高校和研究单位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国内研究漏磁检测技术的高校主要有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1.2.3 其它电磁检测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物理学、电子学以
14、及计算机科学的进步,相继诞生了多种以电磁特性变化为基本检测原理的无损检测方法。诸如磁记忆检测、电流扰动检测、电位法检测、巴克豪森噪声检测、带电粒子检测、电晕放电检测、磁声发射检测、核磁共振检测等电磁检测技术。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学者率先提出利用加载铁磁构件中产生的磁记忆效应可以检测构件表面的应力集中区。这种磁记忆检测技术可望准确、可靠的探测铁磁构件以应力集中为特征的危险部件和部位,是对金属构件进行早期诊断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电流扰动(ECP.Electric Current Perturbation)法是指在被检部件上产生一种电流流动(通常借助于感应线圈),并利用一独立的探测器测定电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涡流 检测 第一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