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主要害虫(一).ppt
《油茶主要害虫(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主要害虫(一).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茶主要害虫介绍(一),夏永刚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森保所2011年5月,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我国记载7000余种。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鞘翅”因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油茶常见的鞘翅目害虫,茶树天牛 Aeolesthes induta Newma 黑跗眼天牛 Chrenoma atritarsis Picard 茶
2、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 蓝绿象Hypomeces squamosus又名绿绒象甲 广西灰象 Sympiezomias guangxiensis Chao,茶天牛,又名茶褐天牛、茶树茶天牛、楝树天牛、楝闪光天牛、贼老虫,全国大部分油茶省均有分布,为害茶、油茶、楝树、松、乌桕等。为害特点幼虫在根颈处蛀食,有一细小排泄孔,其下方堆积有木屑等排泄物。蛀食根部一般可深达几十厘米,虫道大而弯曲,能转食他根。被害油茶树叶片枯黄,芽叶稀小、树势衰弱。,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038mm,暗褐色,有光泽,密被淡褐色短毛。前胸背板上有脑瘤状皱褶。鞘翅被金黄色丝绒短毛。幼虫:体
3、长3752mm,头淡黄色,胸、腹部黄白色,前胸宽大,有4个黄褐色斑块,体躯及腹部及背面中央有肉瘤状隆起。,发生规律,两年发生1代,以先年成虫和当年幼虫在根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起当年幼虫开始孵化,在树洞内生活1年多。第二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化蛹,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后,仍留在蛀道内越冬,直至第三年4月才开始爬出虫道。卵多产于近地表枝干树皮上。幼虫孵化后,蛀害下部茎干、根颈和根部。发生严重时根蔸蛀食一空。管理粗放,根颈外露的老树受害较重。,防治方法,成虫出土前用生石灰5kg,硫磺05kg,兑水20L调和成白色涂剂,涂在距地面50cm枝干上或根颈部,可减少产卵。茶
4、树根际处及时培土,严防根颈部外露和成虫产卵。成虫发生期用灯火诱杀成虫或于清晨人工捕捉。从排泄孔注入甲维盐、乐果等杀虫剂40-50倍液,然后用泥巴封口,可毒杀幼虫。把百部根切成4-6cm长或半夏的茎叶切碎后,塞进虫孔,也能毒杀幼虫。发生严重、树势衰老的油茶林挖除重栽,黑附眼天牛,又名茶红颈天牛、油茶蓝翅天牛、油茶结节虫。南方油茶区多有发生,80年代调查,全省发生6万余公顷,成灾近3万公顷。为害油茶、茶树和山茶。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枝干,被害处受刺激形成疣状结节。1枝上可有数个至十多个结节,水分、养料输送受阻,长势衰退,叶色黄化,甚至枯死。成虫咬食叶片背面主脉呈黄褐色纵条状痕迹,引起叶片枯黄脱落。,
5、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1mm。头、前胸背板及小盾片酱红色,前胸背板中部有1疣突。复眼黑色。鞘翅蓝色带紫色光泽,散生粗刻点。腹面橙黄色。各足跗节黑色,全体多毛。卵:圆柱形,两端稍尖,乳黄色。幼虫:体长约20mm,黄白色。前胸膨大,背面骨化区近前缘有1条中央截断的褐色骨化斑纹,中部靠后有1较大的黄褐色斑纹;背、腹面均有长方形隆起,中央下陷成两峰的肉质移动器。蛹:长约10mm。初化蛹时乳黄色,后变橙黄色。,生活史,2 年1 代,以上年成虫和当年的幼虫越冬,历跨三个年度。上年越冬幼虫于4 月中旬起陆续化蛹,5 月上旬起成虫陆续羽化,5 月中旬起产卵,5 月下旬起幼虫陆续孵化,当年幼虫在树干内生活至越
6、冬,第二年越冬后继续在虫道内取食。幼虫经两次越冬,于第3 年成熟。成虫历期23d 左右(含羽化后在虫道内的历期)。,生活史,发生规律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10d 左右,晴好天气咬穿羽化孔爬出虫道。取食叶片和嫩枝皮。经34d 后交尾产卵。产卵时,雌虫将树皮咬破成新月形刻槽,然后产卵于刻槽内。每个刻槽内产卵1 枚。可在同一枝干的上下不同部位产卵。产卵部位高的可达7m 以上高大油茶树冠上部的枝条。成虫白天活动。以晴朗天气的中午前后最为活跃。其他时间停留在树冠叶片下面,很少活动。一般树龄较大、树势衰老的油茶树发生重。管理粗放,多年不修剪的油茶园发生较严重。,防治方法,剪除虫枝:从结节处下方剪下集中烧毁。捕
7、捉成虫:羽化盛期,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 后,在树叶背捕捉成虫。割除虫卵和初孵幼虫: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蛀食皮层期,用小刀刮去产卵痕处的皮层。药剂防治:幼虫孵化后,在皮层下旋绕蛀食时,将敌敌畏8001000倍药液喷湿枝干,对皮层内的幼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于8 月间晴好的天气,用毛笔蘸取40%氧乐果5 倍稀释液于有虫枝结节下部涂刷一圈,充分涂湿。用塑料膜捆绑效果更好。9 月起不能再用药。,茶籽象甲,又名茶籽象鼻虫、油茶果象。象甲科。全国多数产油茶省有分布,尤以湖南、江西、贵州等省老区发生较重。上世纪80年代林业害虫普查,全省发生面积13万多公顷,成灾近千公顷。主要发生在湘西、怀化、衡阳、郴州等地
8、区。为害特点 成虫以头管插人未成熟的茶果内取食,引起茶果早期脱落。亦能为害嫩梢组织;幼虫在果内蛀食果仁,使茶籽严重减产。茶农所说“十担茶籽九担空”,指的就是其为害的结果。,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11mm(不包括头管),黑色,稀覆白色鳞毛。头半球状,前端延伸成细长弯曲的管状喙,咀嚼式口器着生在头管前端。触角着生在头管的1312中间。前胸半球形,散生茶褐色鳞毛和点刻。小盾片密生白色鳞毛。鞘翅上多白色鳞斑,各有10列纵沟。幼虫:体长约11mm。头黄褐色,体黄白色,肥胖多皱,略作“C”形弯曲,足退化。蛹:体长约10mm,黄白色,腹末有短刺1对。,发生规律,生活史极不整齐,一般二年发生1代(有的地区一年
9、1代,还有三年1代的).二年1代的以当年幼虫和先年羽化的成虫在土内越冬,历跨三个年度。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下旬陆续出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盛发并产卵幼果内,产卵期4454天,一般6月中、下旬是产卵盛期。卵期715天。幼虫在果内孵化即取食果仁,910月间陆续出果入士越冬。越冬幼虫在土中直至第二年10月化蛹,蛹经3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留在土内越冬。,生活习性,成虫在土下生活近半年,在树上生活2个多月。出土后约7天才交尾产卵。具假死性。先以管状喙口器在幼果上钻一小孔再产卵,每孔一粒。每雌产卵51179粒。幼虫在果内生活 近3个月,出果幼虫落到地面即钻入土中,在深1218cm处 造一长圆形土室,以4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茶 主要 害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