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符号学导论(第二讲).ppt
《汉字符号学导论(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符号学导论(第二讲).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符号学讲义 孟华 2013年3月,第一讲 导论(下):类符号:汉字的文化符号学范式,1浑成型符号范式或类符号2类符号学范式的几个核心范畴:符号场、符号关联度、实体关联度、意指定律、前台化,3,第一讲导论下类符号:汉字的文化符号学范式,汉字是在与汉语、汉民族的视觉符号的关联中定义自身的,但这种关联的模式是浑成型的:汉字既是言、文象符号场中的主导符号,又是使三者的边界模糊化、中介化的编码方式(如汉字的视觉符号性与听觉语言性的中介化、汉语与汉字边界的中介化、中国画与中国诗歌边界的中介化、书写性历史与实物考古历史边界的中介化、中国实物符号的汉字化等等)。这种浑成型符号范式我们也叫做类符号。,4,第
2、一讲 导论下,(1)类符号或浑成性 即符号场中的各异质符号要素之间相互擦拭、过渡、跨界、重叠、融会、中和、杂糅的现象。如:“背面”的“背”和“脊背”的“背”是两个语素还是一个语素?“一支手杖”和“一枝手杖”,“支”“枝”可以互换,但在“一支山脉”和“一枝红梅”中不能互换,它们是同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或者说它们是同一个语素的不同书写形式,还是不同的语素?再进一步追问:它们是汉字单位还是汉语单位?如汉字的形体笔画,它遵循的是语言线性时间编码原则(笔顺规则、部件组合规则),但是它仍带有非线性的图像(空间)编码属性。如汉字“杲”(明亮)和“杳”(不见踪影),“晨”和“昏”,这些字中的“日”居上位还是
3、下位,主要取决于对外部现实意象(旭日与落日)的临摹。浑成型既指汉字自身结构的类符号化、其他异质符号自身结构的类符号化,也指汉字与其他异质符号关系方式的类符号化。,1浑成型符号范式或类符号,5,第一讲 导论下,(2)文化符号的浑成性发展趋势 在印刷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是围绕语言符号建立起来的,语言中心主义的书写成为人文学科的元语言。这种书写显然是拼音文字的模式。进入互联网或“读图”时代以后,学术界开始关注语言书写符号与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之间的异质、互补、矛盾、非线性、反中心(模仿)的关系性质。在今天,一切不能被转换为图像的写作都将被“后台化”。在印刷时代,书写的结果是阅读文本;在互联网时代,书写的
4、结果是“成象文本”不仅是为了阅读而更是为了视觉再现。读图时代书写没有消亡,而是融入更大的符号场内,成为位于异质符号链条的顶端或文化再生产符号,写作因此转为创意:传统的阅读性文本的一次性生产叫做写作,当代的成象文本的再生产叫做创意。文化符号开始向浑成性方向发展。,1浑成型符号范式或类符号,6,第一讲 导论下,(3)汉字符号的浑成性 汉字历史地或内在地隐含了、共时地或外在地关联了一个言、文、象(图像和实物符号)符号场。从历史看,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与实物符号、图像符号、语言符号有着不可分割的承续关系。从共时看,表意汉字与中国图像符号(文象关系)、实物符号(名物关系)、汉语符号(言文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
5、性。因此,汉字是在与汉语、汉民族的视觉符号的关联中定义自身的,这种关联的模式是浑成型的:汉字既是言、文、象符号场的主导符号,又是使三者边界模糊化、中介化的编码方式。,1浑成型符号范式或类符号,7,第一讲 导论下,汉字浑成型或类符号范式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范畴:符号场符号关联度实体关联度意指定律前台化,2类符号学范式的几个核心范畴,8,第一讲 导论下,(1)符号场 汉字历史或内部隐含、共时或外部关联了一个符号场。a符号场概念的提出。符号场或称“符号域”(Semiosphere)的概念是前苏联符号学家尤里洛特曼提出的文化符号学术语 1 洛特曼的符号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各异质符号如离散型语言符号与浑成
6、型图像符号之间的系统关联性处理为符号学研究的重点,这种关联性我们称之为符号间性,符号间性构成了符号域或符号场。符号间性的概念不同于索绪尔的结构或关系概念,后者专指同质符号(语言)内部的结构单位之间相互关联的性质2。在洛特曼的符号间性关系中,其“第三空间”状态即异质符号之间亦此亦彼的类符号性没有成为核心范畴,而类符号性恰恰是汉字文化符号的本质特征。当然,类符号既然涉及异质符号之间的临界关系,也就必然属于一个符号场的问题。,2类符号学范式的几个核心范畴,9,第一讲 导论下,b汉字符号学对符号场的定义 我们将符号场定义为一个由话语、文字、图像等多元异质符号构成的一个文化或意义表达域。,2类符号学范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符号学 导论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