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六章-作业成本法.ppt
《教学课件:第六章-作业成本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六章-作业成本法.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作业成本法帮助决策的工具 学习目的:1.理解作业成本法并了解与传统成本制度的区别。2.进行第一阶段分配,将成本分配至各成本库。3.计算各成本库的作业费率。4.进行第二阶段分配,将成本分配至具体成本对象。5.从作业角度编制反映作业成本法下边际利润报告。6.传统成本方法与作业成本方法下计算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向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制定战略性决策,也可用于制定对生产能力有潜在影响进而影响“固定”和变动成本的其它决策。作业成本法一般被看作补充的方法,而非公司通常采用的成本会计制度的替代品。大多数使用作业成本
2、法的企业有两套成本会计制度一种用于编制外部财务报告的正式的成本会计制度;另一种用于帮助制定内部决策和进行管理活动的作业成本制度。在实务中,作业成本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本章重点能给管理者制定战略性决策提供最有用信息的技术。,本章主要讨论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运用。传统的吸收成本法在制造性公司的运用,是以计算单位产品成本,从而满足外部财务报告中计算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需要。与之相反,本章在于解释制造性公司如何运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满足间接费用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本章的主导思想是,如何运用作业成本法以有助于可能既影响固定成本也影响变动成本的决策。正是由于以上两个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作业成
3、本法的“最好的惯例”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成本会计。,在作业成本法中:1.非制造成本将与制造成本一样可被分配到产品上。2.某些制造成本有可能被排除在产品成本之外。3.将使用若干个间接费用库,每个成本库按自己独有的作业量将费用分配到产品或其它的成本对象。4.其分配依据通常不同于传统成本会计制度。5.间接费用分配率或作业费率,应以作业的生产能力水平为依据,而不是以预计的作业量水平为依据。这些与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差异将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显性成本和产品、客户的盈利能力。下面,我们将先简要地探讨与传统成本会计实务发生偏差的原因。,第一节 在作业成本法下如何处理成本 一、非制造成本和作业成本法 在传统成本
4、会计中,只有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但是,许多非制造成本同样是生产、销售、配送和产品售后服务成本的构成部分。例如,支付给销售人员的佣金、装运费和保修成本很容易被追溯至单个产品。在本章中,我们使用“间接费用(overhead)”这一术语,指的是非制造成本和间接制造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中,那些被合理认为因产品而产生的所有间接费用,含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都将计入到产品中。简而言之,我们将确认产品的全部成本而不是只确认其制造成本。,二、制造成本和作业成本法 在传统成本会计中,所有制造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即使制造成本并不由该产品所引起。例如,某一期间保安人员
5、工资完全不受到生产产品或不生产产品的影响,即使如此,有些工厂的生产保安人员工资也被分配计入到每件产品中。但在作业成本法下,仅仅在成本受到与产品相关的决策的影响时,成本才被分配计入产品。,三、全厂间接费用分配率 单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称之为全厂间接费用分配率(plantwide overhead rate)。该分配率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适用于整个企业。这种简单的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在用于制定决策时会扭曲单位产品成本。随着环境的变化,现在许多公司销售产品和劳务的差别很大,这些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间接费用资源明显不同。因此,那种将相同的间接费用分配进入每件产品的这种成本制度就日显不适了。
6、特别是很多管理者现在确信间接费用和直接人工不再高度相关联了,并且间接费用还存在其他很多因素的驱动。,四、部门间接费用分配率 部门所执行工作的性质将会决定部门的分配依据。例如,机加工车间可能以发生在该车间的机器工时为依据分配间接费用,而在装配车间里,就可能根据发生在该车间的直接人工工时来分配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的一项设计,以更准确反映这些多样化因素的技术。该方法试图通过确认主要作业来完成目标。这些主要作业消耗间接费用资源,并由此产生成本。作业(activity)是指导致间接费用资源消耗的任何事项。执行这些作业的成本被分配到引起作业的产品上。,五、作业成本法下闲置生产能力的成本
7、在传统成本会计中,用预计的间接费用除以预计作业量(如预计的直接人工工时),即可得到预定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这种计算方法会导致将无效的、闲置生产能力的成本计入产品中,同时导致不稳定的单位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中,闲置生产能力的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只有那些真正由产品引起的成本才计入产品,这样,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符合费用分配目标。作业成本法将闲置生产能力的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进入收益表。这种处理方式明显列出了闲置生产能力的成本,而不是将其隐藏在存货和销货成本中。,第二节 设计作业成本(ABC)制度 一、成功地执行作业成本制度的基本条件 首先,作业成本制度执行之初一定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其次,作业
8、成本法的设计和执行应由具有综合职能的管理小组负责,而不能只由会计部门负责。这个小组的成员应包括各个部门的代表,这些部门将使用作业成本制度来获取资料。第三,作业成本数据关系到如何对人员进行评价与奖励,因此保证了该制度不会被忽视。,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必须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有下面两个方面原因:首先,若无高层管理者的领导,某些管理者就可能看不到任何需要变化的理由;其次,若高层管理者不支持作业成本制度,并继续用传统成本数据(非作业成本)评价和奖励雇员,其下属会很快认为作业成本制度不重要,并放弃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会计人员试图在没有高层管理作支持和未得到其它管理者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执行作
9、业成本制度时,其结果不会受到重视。,作业成本法基本框架的模式:,成本对象,如产品,产生作业,例如,铜制绝缘螺脚的客户订单要求编制生产订单的作业,该作业消耗资源,编制生产订单需要纸张并花费时间填写,这样,资源的消耗就产生了成本。用来填写生产订单的纸张越多,所投入的时间越多,成本就越高。作业成本法试图找到所有的这些关系来确认产品和客户对成本的影响。,正如其他大多数公司一样,精密制铜公司的作业成本小组发现,公司传统成本会计制度恰当地计量了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因为这些成本可直接追溯到产品。以此为基础,作业成本法将专门研究公司的其它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总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二、执行作业成本
10、法的步骤:1确认和定义作业和作业成本库。2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将成本直接追溯到作业和成本对象。3分配成本到作业成本库。4计算作业费率。5使用作业费率和作业量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6编制管理报告。,第一步:确认和定义作业和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制度执行的第一个主要步骤是确认作业,这些作业将构建作业成本制度的基础。这一步骤操作起来可能有难度,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判断。对作业成本执行小组中的个人而言,日常工作是与在间接费用部门工作的人员会谈,并要求他们描述其主要作业。通常情况下,这样会归纳出一系列较多的作业。,实务广角网络销售真的容易吗?网络艺术公司在网上销售版画并为其装裱。一项作业成本
11、研究确认了公司所执行的12项作业如下:1为客户提供服务;2网站最优化管理;3挑选和管理商品存货;4订购与收款;5争取顾客与保持顾客市场推广;6争取顾客与保持顾客收益分享营销(会员制);7维护信息系统;8维持企业管理部门;9维持企业生产部门;10维护设备管理部门;11维护设备生产部门;12维持企业决策部门。例如,“挑选与管理商品存货”作业包括搜寻、描述、分类和链结每项存货以便在公司网站上进行自由检索。“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管理数据库的每一个变化,这一工作类似于在商店的陈列架上增加和清除存货。他们为所添加的存货项目作说明并将其输入到系统中,同时清除陈旧的和停止供应的存货项目。网络零售公司的存货项目通常
12、远大于砖瓦型商店的货品,这本身是一个竞争优势,但经验显示,管理大量存货需要耗费实质上的资源。”,所有这些作业可被归类为一个作业,称之为材料处理作业。确认作业活动并将其归类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按如下5个基本水平来进行:单位水平、批量水平、产品水平、顾客水平和组织维护水平。说明如下:,1单位水平作业(Unit-level activities):是指每次生产每单位产品时所从事的作业。单位水平作业的成本应按比例地分配到所生产的产品单位数量中。例如,开动生产设备就是一项单位水平作业,因为机器运转所耗费的电力与所生产的产品成比例地变动。2批量水平作业(Batch-level activities):是指生产
13、每批产品而每次所从事的作业。该作业下不考虑一批中有多少单位。例如,订购货物、安装机器、为顾客安排运送之类的工作就属批量水平作业。该作业在生产每批(或每份顾客订单)产品时出现。批量水平成本取决于所处理的批别而并不取决于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所销售的产品数量或其它的数量。例如,无论一批中包括1件产品还是1,000件产品,每批产品设备安装的成本是相同的。3产品水平作业(Product-level activities):是指与具体产品相关的作业,该项作业执行时不考虑有多少批或多少件产品正在被生产或被销售。例如,设计产品、为产品作广告和保持产品管理者或工作人员,都属于产品水平作业。4顾客水平作业(Cust
14、omer-level activities):是指与具体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电话、邮寄目录和任何与具体产品没有联系的一般性技术支持。5组织维护作业(Organization-sustaining activities):是指其执行不考虑所服务的顾客、所生产的产品、所执行的批量或所生产的产品件数的作业。这类作业包括车间取暖、清扫行政办公室、提供电脑网络、安排贷款、为股东编制年度报告等。,在精密制铜公司,作业成本小组与高层管理者协商,挑选出了如下作业成本库和作业量:精密制铜公司作业成本库 作业成本库 作 业 量 客户订单 客户订单数量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数量 订单规模 机器工时 客户关系 现有
15、客户数 其 它 不适用,作业成本库(activity cost pool)是指在作业成本制度中,按某作业量累积成本的“容器”。例如,客户订单成本库将容纳所有由接受和执行顾客订单引起的资源消耗的成本,包括订单文书工作的成本和为特殊订单安装机器的成本。该成本库的作业量只是收到顾客订单的份数。这属于批量水平作业,因为无论每份订单是订货1件还是1,000件,每份订单需要发生相同的工作。所接收客户订单的份数就是作业量的一个例子。作业量(activity measure)是作业成本制度的分配依据。“成本动因”这个术语同样可用来指作业量,作业量将驱动被分配的成本。,作业量往往是资源消耗量的不精确表示。作业量
16、最不准确的表达方式被称为“经济业务动因”,经济业务动因(transaction drivers)是作业发生次数的简单统计,如向客户寄送账单的次数。当每份账单花费了同样的准备时间时,此作业量是准确的。但是,如果一些账单很简单,而另一些账单很复杂,可能使用更准确的称为“时耗动因”的作业量表达方式。时耗动因(duration drivers)是对执行某作业时所消耗时间的计量,如准备具体账单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时耗动因比经济业务动因能更准确地计量资源的消耗,但是记录起来更费力,正因为如此,实务中通常采用经济业务动因。,产品设计成本库:收集所有因设计产品而消耗的资源的成本。该成本库的作业量是所设计的
17、产品的数量。这是产品水平作业,因为设计的数量与新产品有关,而与最终订购的单件产品或执行的批量无关。订单规模成本库:收集所有因生产产品而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包括杂项物料成本、机器运转的动力成本和设备折旧成本。这属单位水平作业,因为每件产品都会消耗资源,该成本库的作业是机器工时。,客户关系成本库:收集与保持客户关系相关的所有成本,包括销售电话的成本和招待顾客的成本。该成本库的作业量是公司现有客户单上客户的数量。客户关系成本库属于顾客水平作业。其它成本库:收集所有与顾客订单、产品设计、订单执行和客户关系无关的间接费用。这些成本包括维持组织运转的成本和无用、闲置的生产能力的成本。这些成本不能计入产品,因
18、为它们并不是由产品引起的资源消耗。建立作业成本库时,公司所采用的作业判断和作业成本库的数量、定义以及作业量等因素,因公司的不同而不同。,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运行 在设计了作业成本制度后,该小组开始准备实际计算产品成本、顾客成本和其它感兴趣的成本对象。第二步:将间接费用尽可能地直接追溯到作业和成本对象 执行作业成本制度的第二步是将若干间接费用尽可能地追溯到最终的成本对象。在精密制铜公司,最终的成本对象是产品、顾客订单和顾客。公司的年度制造费用和销售、行政、管理费用如图表62所示。,图表6-2 精密制铜公司的年度间接费用(包括制造性的和非制造性的)生产部门:间接生产人员工资$500,000 生产设
19、备折旧费 300,000 生产公用事业费 120,000 生产厂房租赁费 80,000$1,000,000 运输成本*40,000 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工薪$400,000 办公设备折旧费 50,000 管理部门厂房租赁费 60,000 510,000 市场营销部门:营销人员工薪$250,000 营销费用 50,000 300,000 间接费用合计$1 850,000*运输成本被直接追溯至顾客订单。,作为间接费用中的一项运输成本将直接追溯到客户订单。精密制铜公司将账单直接寄送给提供了运输服务的客户,这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顾客并不支付实际的运输费用,他们支付标准运输费,该标准运输费不同于精密制铜
20、公司所收到的运输公司的实际账单金额。再没有其它的间接费用可直接追溯至产品、客户订单或顾客。因此,剩下的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制度采用的成本对象中。,第三步:将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在一个公司的总分类账中,大多数间接费用最初按所发生成本的部门来进行归类。例如,市场营销部门的工资、供货、租赁等成本就被计入该部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成本中的部分或全部直接追溯到作业成本制度中的一个作业成本库中,这也是执行作业成本法的第三步。例如,若作业成本制度中有一项被称为“执行订货”(purchase order processing)的作业,购货部门的所有成本都可能被追溯计入该项作业。成本应尽可能地直接追溯到该作
21、业成本库。然而,作业成本制度中的几项作业可能涉及同一间接费用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该部门的成本则应按某分配程序分配计入几个作业成本库,该分配程序被称作“第一阶段分配”(first-stage allocation)。作业成本法中的第一阶段分配是将间接费用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的过程。,在精密制铜公司的案例中,其运输成本被直接分配到客户订单(如图表6-2所示),但是,第一阶段分配需要执行图表6-2所示的9种间接费用分配。第一阶段分配通常以与那些掌握一手作业信息的雇员交流的结果为基础。例如,精密制铜公司需要分配$500,000的间接生产人员工资到5个作业成本库,如果被分类为间接生产工人(如:顾问、工程
22、师、质检员等等)的雇员被问及他们花费在顾客订单、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进程和客户关系上的时间比例如何时,这些分配将会更精确。被访谈者必须完全了解作业所包含的内容、期望从他们那得到的信息。另外,尤其要对部门经理们进行访谈以确定非人工成本是怎样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的。例如,精密制铜公司生产部门经理将被问及,$300,000的生产设备折旧费(如图表6-2)是怎么被分配到作业成本库的。生产部门经理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可用机器的生产能力是按什么比例由诸如客户订单数或所处理新件数等各种作业所消耗的?”,精密制铜公司的访谈结果如图表63所示。例如,生产设备折旧的20%分配到客户订单作业库中,60%分配到订单执行
23、库,20%分配到其它成本库。本例中的资源是机器工时。根据生产部经理的估算,订单执行时实际生产的产品消耗了工时的60%。客户订单也消耗了机器工时,该项作业消耗了全部机器工时的20%,其列在“客户订单”栏目下。剩下的20%机器工时表示浪费的时间,列在“其它”栏目下。,图表6-3 访谈结果:作业成本库所耗资源的分配,在此表和以后各表中均不包括运输费用,因为运输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时不使用作业成本制度,运输费用可直接追溯到客户订单。,图表6-4 第一阶段分配到作业成本库,图表8-3中“客户订单”反映耗费了间接生产人员工资$500,000的25%。25%$500,000=$125,000本表其他栏的计算与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六 作业 成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