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税收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八章-税收原理.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八章 税收原理,2,学习目标,理解税收的性质与征税的主要理论,掌握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的分类、税收负担、税负转嫁、税收的效应以及税收原则,3,本章重点: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原则;本章难点:理解税收的原则,税负转嫁的条件。,4,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第三节 税收原则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总结,5,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基本属性(the nature of taxation)二、税收的“三性”(the“three features”of taxation),6,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西方经
2、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Benefit-Exchange-Theory),7,第一节什么是税收,托马斯霍布斯:,“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利益交换说”,“社会契约论”,凯恩斯,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约翰洛克,8,1税收主体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其政治权力进行的特定的政府分配行为。在征纳双方的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动地位,纳税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2征税依据 政府既是政权组织,又是社会管理者,它可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立法程序来规范征纳双方应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并
3、以此取得税收收入。,第一节什么是税收,9,3税收目的 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履行其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而征收的。4税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 体现了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关系 有意识地利用税收来调整国民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状况,第一节什么是税收,10,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第一节什么是税收,11,征税的艺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又使鹅叫声最小的技术。,第一节什么是税收,12,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二、税收的“三性”(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固定性,13,强制性、固定性和
4、无偿性的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与公债收入的不同:公债一般采用自愿认购的形式,不具有强制性;公债不是固定的征收,而是政府根据需要确定发行的数量;从形式上说,政府举借公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而税收既无须偿还,也不需付出任何报酬。,14,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指的是一国政府课征税收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15,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
5、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16,案例7-1纳税人?负税人?,一电视机厂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17,简要分析: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税人。鉴此,宣传单应该改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
6、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这也可见税法宣传任重而道远。,18,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征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税基(tax base)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它表明在具体征税过程中政府按什么计算税额。采用自然单位征税称为从量计征,采用货币单位征税称为从价计征。税目: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19,税率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此,税率被看作是税制的中心环节。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20,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是税法
7、上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的比例。在实践中,由于税收优惠、税收规避等原因,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21,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指的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公式表示为:为平均税率,为全部应纳税额,为全部税基。边际税率指的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公式表示为:为边际税率,为应纳税额的增量,为税基增量。,22,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23,定额税率即固定税额,指的是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定额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
8、格没有直接联系,一般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但缺乏弹性。,24,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采用比例税率使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但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等特点。,25,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26,全额累进税率指全部税基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那一档税率征税,随着税基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实际上相当于按税基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27,超额累进税
9、率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为应征税额。在税额累进税率下,当征税对象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其超过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28,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出现税收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如表8-1所示)累进超额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29,表8-1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30,如表8-1所示,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0元,适用10%的税率,应纳税额为300元;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1元,适用15%
10、的税率,应纳税额为450.15元。这样,应税所得额只增加了1元,税额却要增加150.15元。,31,为了解决该税率使用上的复杂性问题,采取了简化计算的“速算扣除法”。即先计算出速算扣除数,然后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法定税基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2,所谓速算扣除数,指同一税基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33,税制的其他要素附加与加成减税与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纳税环节违章处理,34,附加与加成附加一般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税制上通常把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
11、率征收的税款称为正税,而把正税以外征收的税款称为副税。附加的比例有两种形式 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按正税税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支配,35,附加与加成加成是按应征税额的一定成数(或倍数)加征税款,是税率的延伸形式。国家为了限制某些经济活动,或调节某些纳税人的所得,可以采取加成征收税款的方法。如劳务报酬所得,36,减税与免税减税指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指免交全部税款 减税和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政策的鼓励或限制作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特殊调节手段。,37,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12、,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征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38,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工业品一般要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同一税种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单环节课税。在多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多环节课税。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便于管理等有重要意义。,39,违章处理 指对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等。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违法行为。欠税指纳税人
13、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违章行为。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40,二、税收分类,按课税性质分类按税负是否转嫁按税收的计量单位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按税收收入的归属,41,42,43,44,45,46,中央税: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47,地方税: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
14、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费,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或赠予税,土地增值税。,48,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2002年起,中央分享97%,地方分享3%。,49,第三节 税收原则,效率
15、原则,公平原则,?,50,1.税收原则的演进2.税收的效率原则3.税收的公平原则4.税收的中性原则,51,1.税收原则的演进,1.1 古典税收原则1.2 现代税收原则,52,1.1 古典税收原则,斯密(Smith,A.)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确定原则(principle of certainty)便利原则(principle of convenience)最小征收费用原则(principle of minimum cost),53,平等原则指国民应按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纳税的数额。“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
16、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54,确定原则 指国民应纳税额及缴纳方式(时间、地点、手续等),都应清楚明确,不要轻易变动。“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明确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55,便利原则指政府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从简,让纳税人感到便利。“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56,最小征收费用原则指税务部门征税时所消耗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最小。“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
17、收入”。,57,斯密是历史上明确、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第一人。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自由发展,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不干预或尽可能少干预经济的客观要求。,58,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59,财政收入原则充足原则,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弹性原则,即税收收入能够适应财政支出的变化。,60,国民经济原则 慎选税源原则,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资本;主张以国民所得为税源,而不能以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为税源。慎选税种原则,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61,社会正义原则 普遍原则,税负应遍及每
18、一个社会成员,人人有纳税义务。平等原则,应根据纳税能力的大小征税,通过累进税、免税等措施,达到社会正义目标。,62,税收行政原则 确定原则,纳税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便利原则,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节省原则,节省征收费用。,63,1.2 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64,2.税收的效率原则,2.1 税收的财政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2.2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65,2.1 税收的财政原则,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 包含两层含义 充分原则弹性原则,66,充分原则 税收的充分性是
19、指税收应当能够为政府活动提供充实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政府课税的目的在于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资金,因此,税收的充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或者说,取决于它是否有助于改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效率。,67,弹性原则 税收有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应当能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私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68,2.3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收成本因征税而发生的资源耗费。税务行政效率原则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应当使税收成本最小化,这就是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务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通过一定时期的直接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比率越低,
20、表明税务行政效率越高;反之则反是。,69,税收成本的构成征管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指税务当局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的工资和津贴等。遵从成本(compliance cost)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资料的费用,申报、缴纳税款的费用,进行税务和会计咨询的费用等。,70,税收成本的决定因素税收环境指影响税制正常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如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结算制度、计算机应用程度、财会建账状况、公民纳税意识、法治化程度等。税收制度 一般说来,商品税、财产税的税收成本低于所得税,从量税的税收成本
21、低于从价税,比例税的税收成本低于累进税,公司税的税收成本低于个人税。此外,中央集中管理的税收成本低于分级分散管理;单一环节的税收比多环节的税收成本低;等等。,71,3.税收的公平原则,3.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3.2 受益原则3.3 纳税能力原则,72,3.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税收应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税收公平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类 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73,3.2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
22、e)即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74,受益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实行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和他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致,或者必须测定每个纳税人从公共支出中到底享受了多少利益,这是很难的。这意味着,总体税收按受益原则进行分摊是做不到的。体现受益原则的税收不改变市场体系所决定的初次分配格局。受益原则维护的是收入分配规则的公平,而无助于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75,3.3 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即根据
23、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也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76,衡量纳税能力的最优标准 客观说主观说,77,客观说以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财富的表示方式收入消费财产,78,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优点收入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最好标准。因为收入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最能决定纳税人在特定时期内的消费或增添其财富的能力。缺点:应当如何确定收入的统计口径?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
24、准还是以家庭平均收入为标准?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以毛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净收入为标准?,79,消费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优点消费反映着一个人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者多的人表明他使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和得到更大的利益,自然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只对消费品征税,有助于抑制消费,鼓励投资,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缺点不同个人的消费倾向可能不同,假如都以消费支出数字来确定纳税能力的话,也会产生不公平。,80,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优点财产代表着纳税人对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独立支配权,反映着个人的经济能力。纳税人可以利用财产赚取收入,或者通过获得遗产、赠予等使财富增加,增强其纳
25、税能力。缺点数额相等的财产未必会给纳税人带来相同的收益;有财产的纳税人中,负债者与无债者情况不同,财产中的不动产与动产情况也不同;财产种类繁多,实践上难以查实和评估。,81,从上述三种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看,任何一种都难免存在片面性,绝对公平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可以以一种标准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标准。,82,主观说衡量纳税能力应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如果征税使每一个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税制就是公平的,否则就不公平。,83,4.税收的中性原则,税收中性原则(tax neutrality)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8
26、4,中性税收(neutral taxation)指不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人部门的经济决策,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85,税收超额负担,P,F,E,D,G,H,Q,O,B,C,S+T,S,D,A,图82税收的超额负担,86,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谁真正负担了某种特定的税收?是纳税人负担了吗?本节将集中探讨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税收的转嫁与归宿问题。,87,1.税收转嫁的含义与类型2.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3.我国的税负转嫁,88,1.税收转嫁的含义与类型,1.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1.2 税收转嫁的形式,89,1.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转嫁指的是税法
27、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税收转嫁行为的发生,可能使纳税人与负税人出现不一致的情形。,90,税收的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的差别税收的法定归宿说明谁在法律上负责纳税。税收的经济归宿说明到底谁真正负担了税收,它所要反映的是由征税引起的私人真实收入的变化。区分税收的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的不同,有助于理解纳税人法律责任和税收真实负担之间的差异。,91,1.2 税收转嫁的形式,税收转嫁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转后转,92,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
28、最普遍的形式。,93,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或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税收转嫁之所以表现为后转,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94,混转或散转对纳税人来说,前转和后转的形式可以兼而用之。也即,纳税人一方面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买方,另一方面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卖方。这一情形称为混转或散转。,95,【案例8-2】生活中的税负转嫁,假设老丁每天要消费某品牌香烟一包,单价元。现在政府对香烟征税,每包香烟征税1元,纳税人是香烟生产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
29、希望这1元的税收完全由消费者支付,因此香烟的单价涨至6元。作为消费者的老丁,对香烟涨价可能有三种态度:第一,毫不在乎,每天照常消费一包香烟,于是老丁就承担了全部的税款;第二,完全拒绝,不再购买该品牌,转而购买其他价格更低的香烟,这是厂商完全无法把税款转移出去,由厂商承担全部税款;第三,老丁不愿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但又不愿接受6元的价格,只能接受5.5元的价格,这时元的税款由老丁和厂商分别承担一半。这个例子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在流转税中纳税人如何转嫁税收负担与税收的归宿问题。,96,2.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一)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 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
30、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97,图8-4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和归宿,图8-3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归宿,98,(二)课税范围,一般来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课税范围越狭窄,越不利于实现税负转嫁。,99,(三)税收的计量单位,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100,(四)税种属性,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则常常是不易转嫁的。,101,(五)市场结构,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102,3.我国的税
31、负转嫁,3.1 我国已经存在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103,3.2 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一)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二)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 切关系(三)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四)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五)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六)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 透明度,104,【本章小结】,税收收入是国家及各级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税收要素指的是构成税收制度的基本因素,它说明谁征税,向谁征,征多少以及如何征的问题。税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税基、税
32、率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是三个基本要素。,105,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在从价税中,按照税收与计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106,税收会给纳税人带来负担,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可以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和后转两中最基本的形式。税负能否顺利转嫁还受到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课税范围、税种属性及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制约。,107,税收的设计需要遵循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因此政府需要选择合适的税种结构与税负结构,使得
33、税收不但能为政府筹集资金,还能发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108,本章结束,谢谢!,109,【专题8-1】历史上执政方与纳税方权益与义务配置的演变,我国历史上执政方与纳税方之间没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执政者总是把财政的权益归于自己,把义务推给下层人民。如左传昭公七年在引用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后说,“天有十日(指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人有十等(指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十个等级),下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强调下等人侍奉上等人犹如上等人敬奉神明一样,是应尽的义务。而孟子则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历代统
34、治者一方面以公共需要为名征税,另一方面在财政支出中搞官本位,实行所谓“以礼用财”。荀况对“礼”作过解释:“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所称也”。这就是说,按贵贱等级定待遇。,110,财政历史一方面显现执政者凭借掌握的权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极大化,只要权利,不尽义务;另一方面显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财政权益配置的改善。秦代的横征暴敛引起陈胜吴广起义,使汉代初期的统治者吸取教训,实行轻摇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隋末农民起义使唐太宗认识到载舟之水可以覆舟,应做到“赏赐给用,皆有节制,赋税征敛,务在宽简”。各朝初期的统治者都重视改善同人民的分配关系,整顿吏治,轻摇薄赋,带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各
35、朝中后期的统治者,看到的是官管民的作用,给官员的权益多,对官员的约束少或约束失效,吏治腐败,冗官、冗政、冗费,滥征民财民力,超过人民的负担能力,就引起农民起义。据粗略统计,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农民起义有六百多次(零星的农民反抗斗争除外)。规模大的农民起义,如元末、明末、太平天国革命的人数达数百万。农民起义使权益配置失衡的状况得到调整,但其结果不是被镇压,就是变为改朝换代的工具。这种盛衰交替和权益配置的失衡与调整的周期变化,反映着历史上财政管理体制的曲折发展。,111,【案例8-2】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
36、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如果某甲年收入1000元,适用税率5%;某乙年收入 1001 元,适用税率10%。则甲应纳税额为50元,乙应纳税额为100.1元。虽然,乙取得的收入比甲只多1元,而要比甲多纳税50元,税负极不合理。对于像这样的问题,可以用超额累进税率来解决。见表7-2。,112,表8-2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表,113,如果要计算所得额为2500元的应纳税额:1000元适用税率5%;税额=1000元5%=50元。10002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0%;税额=(2000-1000)10%=100元。2000-3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5%,2500元处于本级,税额=(2500-2
37、000)15%=75元。总之,2500元应纳税额=50元+100元+75元=225元。,114,但依照超额累进税率定义来应纳税额过于复杂,特别是征税对象数额越大时,适用税率越多,计算越复杂,这就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因此,在实践中,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来计算。应纳税额=25000元15%-150元=225元,115,【专题8-2】税收负担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的税收负担率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我们仍以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来衡量,世界各国税收负担率水平大体上可以划分为高税负国家(或地区)、中等税负国家(或地区)和低税负国家(或地区)三类。高税负国家一般是指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8、30%以上的国家,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属于此类。但进一步具体划分,高税国家又可以分为三个级次:一是最高税负国家,其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能达到50%左右,这些国家包括瑞典、丹麦、芬兰、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等。二是次高税负国家,其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5%45%之间,这些国家包括奥地利、加拿大、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新西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三是一般高税国家,其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左右,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等。,116,中等税负国家一般是指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30%之间的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
39、国家均属于此类,如肯尼亚、南非、突尼斯、扎伊尔、埃及、巴西、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哥伦比亚、马耳他等等。低税负国家和地区一般是指税收总额占其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以下的国家和地区。低税负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又分为以下三种:一部分属于实行低税模式的避税港,如巴哈马、百慕大、香港、澳门等等。以香港为例,税收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0%左右,其税收主要由四种税(即利得税、薪俸税、利息税和物业税)所构成。避税港多是小国,有的还是小岛或“飞地”,她们过去不少曾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另一部分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税源小,财政收支比较紧张。再一部分属于靠非税收入为主的资源
40、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如阿联酋、科威特、伊朗、巴林等,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非税收入。如阿联酋财政收入的100%、科威特财政收入的95%、伊朗财政收入的60%来自于石油的开采与销售。,117,确定一个合理的税负率水平关系着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从理论上说,理想的税收负担率,应该体现以下四个基本要求:一是政府的税收收入水平,应满足政府行使其基本职能的需要以及其规模适度增长的需要;二是有利于保持和促进经济的适度增长与社会发展;三是税收水平应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四是税收的增长应与经济与投资的增长相适应。那么这个恰当的宏观税负水平的界限究竟应该是多少?又该如何确定?这是多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都
41、在探讨的问题。,118,1983年,前世界银行工业部顾问基思马斯顿曾选取了21个不同类型的国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税收负担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1)低税率国家的投资增长率要大于高税负率国家,回归分析表明,税收负担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国内总投资的增长率将降低0.66个百分点,这正好印证了供给学派的高税负率妨碍投资的观点;(2)低税率国家的劳动力增长率要高于高税负率国家;(3)低税率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要高于高税负率国家,回归分析表明,税收负担率在10.3%30.9%的区域内,税负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税收负担率每提高1百分点,GDP增长速度将下降0.36个百分点,即政府高的税收收入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代价的。,119,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资料也显示,一国的税收负担率与该国的人均GDP水平成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最佳的税收负担率应为13%左右;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偏低收入国家,最佳的税收负担率应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的税收负担率应为23%左右;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的税收负担率应为30%左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