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品牌强化.ppt
《品牌与品牌强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牌与品牌强化.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播媒介,参考文献,1、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介 陈力丹 国际新闻界2004(6)2、文化视野中的媒介演变 秦志希 罗飞 浙江大学学报2000(2)3、传播与知识的进化马恒通 郝京清现代传播2007、34、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陈卫星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5、麦克卢汉遗产 何道宽 新闻与传播2000(2),6、媒介即文化何道宽 新闻与传播2001、27、解决麦克卢汉的一把钥匙 董侠 国际新闻界2004、48、1969年花花公子访谈录:麦克卢汉流行崇拜的高级祭司和媒介形而上学家袒露心扉麦克卢汉精粹9、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陈阳国际新闻界2007(4)10.思
2、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邵培仁 廖卫民新闻与传播2008(9),11、西方媒介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价值与问题单波王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12、媒介环境学在北美之学术起源简史林文刚中國傳媒報告2003(2)13、论传播的技术垄断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思想董书华 高宏飞东南传播2008(8)14、尼尔波斯曼的媒介生态研究李晓云 四川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15软化的媒介整合过程中的媒介内涵演变雷建军现代传播2007(1),16、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得勒 明安香译 华夏出版社(2000)17、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美)切特罗姆著 黄静生、黄艾禾译 中国广
3、播电视出版社 199118、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 何道宽译 华夏出版社 2003年19、西方媒介史(法)让诺埃尔让纳内 殷惠敏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0、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威尔伯施拉姆,金燕宁等译 华夏出版社 1990,第一节 媒介与媒介分析,一、几个概念:1、媒介(media/medium):传播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技术性媒介)2、新闻媒介(news media):主要指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新闻性网站。3、媒介组织:经营媒介的机构。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厂等。
4、4、渠道(channel):信息流通与扩散的通道。,二、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1、实体性2、中介性3、还原性4、扩张性,三、媒介分析媒介分析: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一)微观: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有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媒介比较分析的标准:1时空偏倚2参与程度 3传播速度4保存时间5媒介威望6传播过程,(二)宏观: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的影响。,第二节 媒介发展的轨迹(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传播媒介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5、一、最古老的媒介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 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然后才产生了语言。反过来,语言使传播的内容保存下来。语言传播使身体在传播中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虽然此后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媒介和各种各样的设备,但至今身体在传播中的媒介作用依然存在。人类还为扩大身体的传播发明了很多发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在10万年前出现的。,二、文字媒介的诞生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三、印刷媒介革命 古登堡的发明在西方世界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1450年,他用金属铸造了活字,又用榨汁机
6、的部件改制了一部坚固实用的印刷机。印刷媒介革命带来了印刷媒介的普及。印刷技术的革命逐渐地导致了内容的变化,更多世俗的、实用的和通俗的作品,以及政治或宗教的小册子和传单的出现,曾对中世纪社会的转变产生过影响。由此产生了由书籍引起的社会变革。活字印刷发明了近200年以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纸开始出现。,四、电子媒介电讯技术的发展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发明密切联系在一起。法拉第(英):1831年、电磁感应定律。E.赫兹(德):无线电波(赫兹发现了无线电波产生、发射以及接收的方法)。莫尔斯(美):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华盛顿巴尔的摩),在电报出现以前,信息的流通与物质的
7、流通、人的流通是等速的。安东尼奥梅乌奇:1870年,(2002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裁定、贝尔)发明电话。,五、电子媒介电影的发展 两个源头:卢米埃尔兄弟 纪实(1894年)梅里美 艺术电影 1927年有声片爵士歌王 1935年彩色片浮华世界 1964年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六、电子媒介:广播的诞生与媒介的国际化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标准广播电台是美国匹茨堡的KDKA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以报道哈定和柯克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目开始了营业。至1922年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近500家。,七、电子媒介电视时代的开始 1、黑白电视 1925年,(英)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尼普柯发明机械
8、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传送和接收画面的实验;1926年在伦敦公开演示;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928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WGY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1941年NBC、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2、彩色电视 美国,1940年首先完成了彩色电视的发明,战后经过研究改进,于1946年宣布了所谓“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50年代、电视报道新闻 拥有大量观众。从1954年到1964年的十年间,彩色电视的发展,并不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所预料的迅速。1964年,美国的彩色电视机突然畅销,至1966年,全美国彩色电视机超过了1000万台,美国彩色电视机逐步普及。,世界上还主要流行三种彩色电视制
9、式。即是美国的NTSC制,德国的PAL制和法国的SECAM制。中国于1973年播放彩色电视节目。,3、有线电视 1950年有线电视在美国诞生:通过同轴电缆传送,频道丰富,图象清晰逼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固定受众群。(“媒介的旗手”)。20世纪末期,电视由地上波传输到卫星传输;由信号模拟传输到数字化传输的变革,大大提升了电视的影响力。,1960年10月4日,美国成功发射主动式通讯卫星:“信使B”1963年7月26日,第一颗同步卫星:“同步2号”。1964年10月,“同步3号”转播东京奥运会。1964年8月20日,国际通讯卫星组织正式成立。1965年6月5日,第一颗国际商用同步卫星投入使用,6月正式
10、启动“国际电讯卫星1号”,标志世界进入国际卫星传播时代。(实况转播),八、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在传媒界的介入构成一个重要的有影响力的事件。1、网络发展的主要起点是美国国防部的一项创举性服务:1969年的ARPA(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着手把各个研究信息学的大学实验室联系起来,协调这些实验室庞大的个人计算机,以便限制重复的工作“阿帕网”:即时讨论工作进展,交换信息,做保存工作及增加有利于革新的意见交流。,2、两个重要时刻:1961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在哈佛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包交换(PS)的论文;1982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利克里德尔在一系列名为“银河网”的笔记中
11、发展了“信息互联网”的概念,使得数据及程序交换成为可能。不久,网络不断增加,每一个网络都有其独自的“协议”,即它们特定的信息语言。,第二时期:一组科学工作者组成INWG(International Network Working Group),它最终形成了一个名为TCP/I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Networks)的协议定义,使得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International Network)形成。,3、1982年,互联网可以免费使用。4、1991年:日内瓦欧洲核研究中心的(英)蒂姆伯纳斯李,(比利时)罗贝尔卡约,发明超文本:这项发
12、明使得网上任意地点储存的档案之间建立简单的联系成为可能这样WWW(World Wide Wcb 全球资讯网)便投入使用。网络成为一种利用页面方式传播的媒介形式。,第三节 主要媒介理论,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第二媒介时代),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18941952)是一位经济历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也是麦克鲁汉的老师。以1940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的英尼斯是位声名卓著的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后期的英尼斯则沉浸在从古到今的经济与传播关系的研究之中。,报纸在经济发展中的
13、作用(1940)是英尼斯的第一篇传播研究论文,认为报纸是推动市场的动力。此后,他着重将传播作为一切历史运转的轴心来探讨。这方面的著述有: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变化中的时间概念(1952),还有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传播的历史,一直未能出版。,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分析了媒介与帝国(广义)垄断之间关系,更重要的是把媒介分为“偏倚时间”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类。英尼斯认为,要了解各种传播媒介传播思想、控制知识、垄断文化的实质,必先认识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 bias)和空间偏倚(space bias)的特性。,“偏倚时间”的媒介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如粘土、石头和羊皮纸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牌 强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