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常识 (2).ppt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语法常识 (2).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雏”本指小鸡,现指幼小动物或幼儿;“江、河”古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好”古指女子貌美,现泛指一切美好事物或善良的品质。词义缩小“饿”古指严重饥饿,几达死亡威胁,现只指肚子饿;“子”古指孩子,现只指儿子;“臭”古泛指气味,现只指难闻的气味。,词义转移“币”古指礼物,现转指“钱”;“涕”古指眼泪,现转指“鼻涕”;“走”古指跑、逃跑,现转指“步行”;“去”古指离开某地,现指到某地去。色彩变化“爪牙”古指勇士、武将,为褒义,现指帮凶、走狗之类坏人,为贬义;“锻炼”古指玩弄法律、陷人入罪的意思,为贬义,现为褒义。,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
2、+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动形活用作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将军身披坚执锐。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名词作状语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君为吾呼入,吾得兄视之。不得已,变姓名,诡行迹,草行露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内容。格式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形、名都有使动用法:卒
3、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项伯杀人,臣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强本而,则天不能贫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语对宾语的认识和估计。格式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以+宾语+为+怎么”。只有形、名有意动用法:成以其小,劣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吾从而师之。,3.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如:“蚤”通“早”、“要”通“邀”、“不”通“否”、“邪”通“耶”、“干”通“岸”、“从”通“纵”、“景”通“影”、“信”通“伸”、“沈”通“沉”、“见”通“现”
4、、“生”通“性”、“案”通“按”、“炎”通“焰”等。4.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作息、利害、远近、存亡、国家、出入、浅深、异同、众寡、饥穰、园圃、公姥、父兄等,二、文言虚词,1.之作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物、人或事。可译为“他(们)”“她(们)”“它(们)”或在后加“的”,作宾语或兼语。如:左右皆恶之。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活用作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自己”、“我”、“你”。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如:斯天下之民至焉
5、。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也!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倾之,烟炎张天。用在表示时间的分句作状语,相当于“的时候”。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作动词,有“到”、“往”的意思。如:驱而之薛,2.其 作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或事,用在名词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如:臣从其计,大王也幸赦臣。活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的”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个”、“那些”、
6、“那里”。如: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如:其日牛马嘶,新妇入新庐。指示代词,常和数词连用,译为“其中的”。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婉商等语气,译为“大概”、“难道”、“希望”、“还有”。如:其皆出于此乎?(大概)其孰能讥之乎?(难道)作连词,表示假设、选择等关系,译为“如果”、“还是”。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语气助词,起舒缓作用,不译。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为“用”、“拿”、“凭”、“按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起提前宾语的作用,译为“把”。
7、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城乘风雪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译为“和”、“跟”。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动、形短语),译为“而”、“而且”。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译为“而”或不译。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表示目的关系,“以”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 2 古代汉语 语法 常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