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应急预案编制.ppt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应急预案编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应急预案编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赵金龙 电话:043188906311 崔文杰 殷 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意义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在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提高职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人身伤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分级管理,明确部门、人员职责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修订、编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
2、救援处置能力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6、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7、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企业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8、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9、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适合本企业(加油站)特点的安全标准化系统和自我考评体系,全面组织开展标准化自评工作的核心。,二、名词解释1、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2、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3、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
3、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4、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或设施)。5、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6、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特指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7、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8、可承受的风险:根据法律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等要求,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9、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发生重大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10、风险
4、管理:是指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三、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应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与种类,以便对其产生的影响作出判断。(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依据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
5、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r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
6、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灼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
7、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位置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
8、(5)其他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失误)。(3)违反劳动纪律。(4)监护失误。(5)其他错误。(6)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搬举重物。(2
9、)作业空间狭小。(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二)按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 10、坍塌11、冒顶片帮 12、透水13、爆破 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三)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四、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
10、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13类。2、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3、安全管理缺陷:包括对物质性能控制的缺陷、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工艺过程缺陷、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用人单位缺陷、风险管理缺陷等6个方面。,五、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一)原则(1)科学性:
11、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指导,揭示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2)系统性: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分清主要危险及其相关的危险。(3)全面性:不仅分析正常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还要分析检修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因素。(4)预测性:分析危险因素的触发事件,及分析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二)注意事项(1)综合归纳:结合加油站的特点,从主体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周边环境等方面分别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列表登记,以防遗漏。(2)分清重点: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3)全面分析:不仅分析正常运行等环节的危险,更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检修及操作失误可
12、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六、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危险源辨识1、加油站、油库所在区域位置、周围环境、总布局2、建构筑物3、生产设备设施4、现场操作5、检修施工作业6、道路及运输7、管理,七、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1、全体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2、所有工种进行危险源辨识。3、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分析。4、保留所有痕迹记录。5、相关管理部门与全体员工进行互动。6、建立危险源分级档案及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分级管理的部门、人员、职责。,八、风险评价的方法(1)询问、交流、记录;(2)现场观察;(3)查阅有关资料;(4)获取外部信息;(5)工作任务分析;(6)安全检查表;(7)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8)
13、其它危险源辨识方法。,(一)如何进行风险评价 建议风险评价采取二级评价程序。(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的评价方法。(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主要内容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简化公式:D=LEC,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分值(E),表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分值(C),表4 作业条件
14、的危险性分值(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序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已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汇总表单位:班组:,九、风险评价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与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
15、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设置。9、气象、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十、事故案例案例11998年7月29日上午,广东省某加油站罐室油罐发生爆炸,当场炸伤1人,炸死2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事故经过:7月29日上午,该加油站站长带领两名社会上的修理工,对装过90号汽油的1号卧式罐扶梯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该加油站站长和雇来的焊工一人当场炸死,另一人重伤。事故分析:(1)罐室存在油蒸气,且达到爆炸极限。(2)在动火前没有按规定检测油蒸气浓度。(3)罐室内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案例
16、21998年5月8日19点30分,贵州省某加油站发生一起储油罐罐室爆燃事故,重伤2人,后经救治无效,分别于5月8日和5月28日死亡。事故经过:当天下午,70号汽油加油机的吸油管低阀(止回阀)发生故障,加油员张某请来农机站修理工进行修理,到19点30分修理完毕后,修理工离开,张某与另一到站玩耍的闲杂人员周某滞留罐室。因张某打火机掉落地下,周某拣起打火机后,正遇检修中溢出的油蒸气,引起爆燃。事故分析:(1)加油员张某带打火机进入罐室,说明该站明火管理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发生事故不是偶然的。(2)擅自带闲杂人员进入站内并滞留玩耍进入罐室,该站管理上有很大漏洞。,案例32001年3月18日下午13:15
17、左右,湖北宜昌某加油站在进行加油机输油管线与油罐出油管线法兰对接时,外请施工队改造油罐上部出油管线。施工队在未向加油站工作人员请示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在油罐区动火;焊枪一经点燃,油罐立即爆炸,气浪将施工队一民工抛出20余米后摔成重伤,经医院拯救无效死亡。事故分析:这起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反映出在加油站改造、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应加强对加油站施工现场的监护和管理,严格按照“三不动火”的制度进行施工管理。案例42001年11月27日下午3时30分,位于兰州109国道某加油站发生剧烈爆炸,造成1人死亡,13人受伤。爆炸现场,距离地面数十米高、面积近百平米的加油站穹顶被炸千疮百孔,相
18、距10m左右地排加油机之间沿地下输油管道一线,混凝土全部被掀起,一块厚达50多厘米、面积1平米左右的混凝土块飞起后落在国道上,沙石遍地。事故分析:加油站设施存在诸多隐患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加油站设计规范上明确规定管沟必须用干砂填实,以防止油蒸气的积聚。但某些加油站,尤其是个体经营的加油站,在建站时不懂技术,节约投资,造成加油站在运营后,存在大量隐患。,案例52001年6月22日22时,广东韶关某加油站在卸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加油机、油罐等设施被烧坏,一名加油工被烧成重伤。2001年6月22日21时45分,该加油站在3号罐接卸一车97号汽油时,当班卸油工林某违章将卸油胶管插到量
19、油孔卸油。卸油过程中,汽油从罐中溢出,遇火源引起着火。油罐司机见势不好,关闭卸油阀门,扯断卸油胶管接头后开车离开现场。大火于23日2时被扑灭。事故中,4台加油机及油罐等设施被烧坏,卸油工林某被烧成重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卸油工违章不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入量油孔喷溅式卸油,造成大量汽油溢出。汽油溢出后,沿地面流淌,流进低于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营业室与加油机相连,汽油充满了从计量口到加油机的地面和管沟。发现罐区地面的大量汽油,卸油工没有采取措施处理,仍然继续违规卸油。由于该加油站的4个油罐没有完全填埋,油罐一端的封头和阀门是悬挂裸露的管沟没有用
20、砂填实,喷溅式卸油产生大量静电引燃起火,迅速蔓延成大面积火灾。1、油罐车卸油应采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该加油站经常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入量油孔进行违章卸油,严重违章长期无人管理、无人过问,形成习惯性违章。2、加油站内的管沟和加油机下部按规定应用砂填实,但是,此加油站的管沟和加油机至事故发生仍然没有按规定整改,为此次事故发生留下隐患。管理部门有关领导严重失职。3、从这起事故反映出,该加油站员工对规章制度不清楚,对事故应急处理不知道,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说明对加油站员工培训不到位。,案例6 2001年7月23日下午3时17分许,河南省郑州某闹市区一加油站突发爆炸,导致4人死亡,12人重伤。事故分析:
21、据事后调查,该事故直接原因是地下室开关电灯产生的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起火,间接原因是加油站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违规作业所致。案例7 2007年11月19日凌晨,巴西圣保罗市西区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起因是一个加油站工人卸油时接听手机。45岁的工人卡洛斯在从一辆运油卡车往下卸油时,从衣袋里掏出手机接听电话,引发了爆炸。卡洛斯四分之三的皮肤被烧伤,伤势严重。当地警方说,接听手机时,手机内电流加大,易产生火花并引燃汽油。圣保罗市早在2002年就颁布法令,禁止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巴西石油公司曾于2003年测试在加油站接听手机的危险性,结果只进行了20多次测试就发生了爆
22、炸。,十一、站房、设施管理、安全防火距离、作业安全站房管理:1.站区内不应设置洗车、经营性的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站区内严禁修车。2.站区内严禁吸烟,不得使用移动通信工具。易燃、易爆区域内,严禁使用手机,严禁摄相拍照。3.站区内搬运金属容器时,严禁在地上抛掷或拖拉,在容器可能碰撞部位应覆盖不发生火花的材料。4.加油站的污油布存放桶应为金属制,并定期清理。5.加油站地面油渍必须立即清理,以防滑倒或引起火灾。6.不可使用汽油作清洁工作。7.站区内使用梯子进行作业时,必须有人守护,防止被车辆撞击。8.作业人员应熟悉掌握灭火器操作,熟悉消防器材位置,以备紧急时能立刻处理。9.加油站内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
23、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顶棚其他部分不得采用燃烧体建造。10.宿舍的门窗不得朝向站内油罐区和加油机;严禁非本单位工作人员留宿;11.宿舍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电炉;12.站内宿舍应指定一名负责人按照本站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检查、管理。13.加油站的营业室、休息间等场所禁止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生成明火取暖和生活使用。14.加油站应与外界有明显的隔离设施和明确的出口、入口,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宜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15.加油站可种植草坪、设置花坛,但不得种植油性植物。16.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24、: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米,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米。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消防设施管理:1.每2台加油机设置不少于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按2台计算;2.地下储罐设置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个。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设置;3.泵、压缩机操作间(棚)按建筑面积每50设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只,总数不少于2只;4.一、二级加油站备灭火毯5块、沙子2立方米,三级加油站备灭火毯2块、沙子2立方米,加油加气合建站,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5.消防器材设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定点摆放,定期更换,保证完好有效。防雷
25、、防静电设施管理:1.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2.加油站的从业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3.所有防静电设备、测试仪表及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4.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上的金属屏蔽线和机体之间的静电连接。5.加油站的汽油罐车卸车场地,应设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宜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采暖通风管理:1.泵房、压缩机房、调压器间、消防器材间、发电间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为5。2.消防水泵房、卫生间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为12。3.营业室、仪表控制室、办公室、值班休息室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应急 预案 编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