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立交安全设计上海.ppt
《互通立交安全设计上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通立交安全设计上海.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周荣贵 研究员,互通立交安全设计,背景,立交选型与几何设计,立交安全设计原则,为什么进行立交安全设计?,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安全。立交特点:具有交通转换功能空间多层结构形态受投资及环境限制形式上多样 枢纽、服务型、复合型,一、背景,互通立交范围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高速公路事故大部分发生在互通式立交区域内,且集中在匝道出入口附近。事故原因:在变速车道路段内,车辆进行分合流;车辆由于变速性能的差异,往往造成追尾;出口视距不佳、减速车道长度不足;交通量大时,车辆强行进入,引起事故。,一、背景,天津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研究江肇高速南延线
2、棠下枢纽互通方案安全性评价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南段机场北互通南行出口匝道运营期安全性评价以及近几年完成的十几条高速公路安全评价中的数十座互通立交安全分析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规范(在编),一、背景,事故案例,枢 纽 型 立 交,一 般 型 立 交,一、背景_案例,一、背景_案例 1,自开通以来,该枢纽立交附近(尤其是B匝道区域内)2月份共发生28起交通事故,死亡7人。除3起重大事故外,其它多为刮蹭、追尾等轻微事故.伤亡事故比例占该通车路段37%,成为事故黑点。,一、背景_案例 1,2月正直春运高峰,交通量较大,一辆大巴车与前方排队等待交费的小客车相撞,三人死亡。下午13点30分,一辆小客车由于没有正确
3、判别行走路线,在B匝道分流点处停留问路,后面一辆大货车由于躲闪不及与其追尾相撞,造成1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一、背景_案例 1,3月1日下午17点左右,三位交警在B匝道出口处停车视察,看到主线一辆面包车行车不稳、雨刷器失效后,示意其靠边停车,面包车驾驶员由于酒后驾车紧张,操作不当,将三名交警撞出路外,致使三位交警死亡,造成惨重事故。,一、背景_案例 1,该枢纽立交B匝道区域内的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是:1.司机安全意识淡漠、驾驶行为不规范;2.车况差且性能差异大;3.互通设计违背了安全设计规则:_速度不连续 _几何设计缺少容错性 _功能不匹配 _标志信息不连续,一、背景_案例 1,速度不匹配、指标脱
4、节匝道的40km/h设计速度与主线100km/h的平均行驶速度相比速度差过大。部分关键指标选用了较低设计值,不满足设计速度100km/h的指标要求。分流渐变段起点处的平曲线半径700m。纵坡指标选用了2.6%,连续下坡。主线辅助车道的长度仅有200m;,一、背景_案例 1,缺少容错设计考虑,1、B匝道前方主线辅助车道起点的视距虽满足规范的停车视距要求,但缺少容错考虑,弯道内侧山体遮挡了上游驾驶员视线。这样主线车辆一旦忽视了路侧的出口预告标志,不能及时预知辅助车道存在。,一、背景_案例 1,2、B匝道末端,即与主线收费站连接一端,是该匝道线形最紧的部分,平曲线半径300m接纵坡坡度4.67%的竖
5、曲线,虽然满足匝道停车视距的规定。但对于前方收费站存在判断视距不足问题。,一、背景_案例 1,缺少容错设计考虑,功能不匹配、收费站通行能力不足,一、背景_案例 1,司法鉴定申请,某市人民法院受理的原告李xx、孙xx等四人与被告 xx 省交通厅、xx市公路管理局、xx市公路管理局公路管理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需对xx立交桥出入口线形设计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进行鉴定。,一、背景_案例 2,立交概况,技术标准: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根据当事方提供的资料,公路于1991年开始设计,1992年施工建设,1994年主体工程完工,1995年10月底建成通车,*立交桥于1994年年底完工。公路于2000年开始路面、
6、交通通信、安全设施高速化改造。,一、背景_案例 2,一、背景_案例 2,一、背景_案例 2,一、背景_案例 2,某立交桥:主线设计速度80km/h,匝道设计速度30m/h,半径40m,下坡隧道,出口100米接R=40m匝道,隧 道,一、背景_案例 3,背景,立交选型与几何设计,立交安全设计原则,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良技术状况、道路的不安全设计、恶劣气候条件和管理上的不足等,都会导致出现事故,道路的安全空间,二、立交安全设计原则,道路条件是引起人(驾驶员)出错的深层次原因,人的自身,道路原因,在事故成因中的“人为失误和错误”,除少量事故是真正由于驾驶员粗心引起的以外,相当部分与复杂困难的行
7、驶条件有关,而困难的行驶条件则与道路设计有关。,二、立交安全设计原则,安全设计目标:是以人为本,通过改进立交设施的几何设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在交通事故发生时,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功能匹配性:立交选型应和功能相符。设计一致性:速度一致性、驾驶期望一致、指标均衡。标志连续性:道路可预知性,设施的几何形态应尽可能可以预知,减少公路使用者的判断反映时间。设计的容错性:宽容性设计,安全设计原则,二、立交安全设计原则,安全设计目的,提升设施的本质安全 消除设施的技术缺陷,打断交通事故“链”中的道路设施节点。扩大道路“安全空间”,提高“宽容度”即使驾驶员有错误产生,也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8、,二、立交安全设计原则,背景,立交选型与几何设计,立交安全设计原则,互通立交安全设计要点,1 互通立交区内的通行能力 2互通区主线线形指标 3匝道设计 4匝道出入口 5视距 6主线流向连续性 7全线出口形式一致 8标志、标线设计 9被交道路平交口渠化设计,三、立交选型与几何设计,通过辅助车道沟通了两座立交,不仅因进 出口过多导致运行秩序混乱,而且通行能力严重不足,成为交通的常规拥堵点。,3.1 互通立交区内的通行能力,WEAVING ALONG MAINLINE IS STRONGLY DISCOURAGED,方案一:集散道复合,方案二:集散道和匝道复合,3.1 互通立交区内的通行能力,从行车
9、舒适性、出口安全性和行车方向的易辨别性考虑,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纵面指标应高于主线正常路段标准。,3.2 互通立交主线线形指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是设计者较多地注重了匝道的设计,而往往忽视了主线及被交道路的主线线形指标是否满足安全性要求。主线竖曲线半径指标仅满足正常路段标准,或仅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流出点不明确,3.2 互通立交主线线形指标,设计速度不匹配:立交主线是100km/h,匝道仅为40km/h,不符合运行速度一致性要求。,3.3 匝道线形指标_匝道设计速度,根据主线设计速度和互通式立交类别、交通量分布情况大体确定取值范围,并用以指导匝道的布置,再根据匝道形式及其可能达到的运
10、行速度确定。,3.3 匝道线形指标_匝道设计速度,匝道设计速度,选用匝道设计速度应遵循的原则:右转弯匝道应尽量采用上限或中间值。直连式和半直连式左转弯匝道宜采用上限或中间值。出口附近的匝道应有较高的设计速度。,匝道设计速度选取原则,3.3 匝道线形指标_匝道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动态控制,充分认识匝道运行速度变化频繁的特点,在变化过大的相邻路段之间,通过运行速度的检验和几何设计的调整,保证运行速度的连续性。相邻单元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和运行速度梯度小于一定的临界值。在一定的道路交通条件下实际的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差小于一定的临界值。,建议的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和运行速度梯度指标,3.3 匝道线形指标_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通 立交 安全 设计 上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6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