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与平衡原.ppt
《化学平衡与平衡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平衡与平衡原.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 七 章 化 学 平 衡 与 平 衡 原 理,2,当恒温恒压时:T,pGm=BB 将相应反应物质的化学势表达式代入上式,即可求出该反应的摩尔反应的吉氏函数变T,pGm。,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二、各类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由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我们知道,包括化学变化在内的任何过程的吉氏函数变为:G=-SdT+Vdp+BB,第一节 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平衡,3,(一)气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在恒温恒压下,对于任一气相反应:,若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皆为气体为真实气体,任一组分B的化学势为:,将上式 代入 rGm=BB 可得:,4,令:,则:,恒温恒压反应达到平衡时rGm=0则:,5,令
2、:,可得,称为标准平衡常数(standard equilibrium constant),表示实际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 比值的B次幂的连乘积。由定义可知,无量纲,只是温度的函数。,实际气体若用压力表示其组成,则fB=BPB,可变成如下形式,6,对于理想气体 B=1,fB=PB则理想气体的标准平衡常数为,则有:,令,(二)凝聚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液相或固相混合物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若参与反应的物质是液相或固相混合物则可得:,7,类似上述方法可导出:,其中B表示平衡时任一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B为对应于B的活度系数,Ka为液相或固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无量纲,仅是温度的函数(忽略了对液体
3、或固体的影响)。,如果反应液、固体混合物是理想的混合物,B=1,则,8,2.溶液中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对于反应:,如果溶液组成用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B表示则:,如果溶液组成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则:,对于理想稀溶液=1,对于理想稀溶液=1,9,参与反应的物质不处于同一相的反应称为多相反应。设某一多相反应在参与反应的N物质中有n种是气体,且气体压力不大可视为理想气体,液、固相均为纯物质(即不生成固溶体或溶液),则因压力对纯凝聚相的影响很小,其化学势可认为就等于其标准化学势。-RTlnKP=BB,(三)多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式中全部是纯态在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势,无量纲,仅是温度的函数(忽略了
4、凝聚相的随压力的变化)。,10,如:对于,+,标准平衡常数式为,若反应系统中有溶液和固溶体形成,则,对于气体,在低压下B为(pB/p),溶液或固溶体的B为平衡时组分B的活度,纯固体、纯液体的B=1,不出现在Ka 表达式中。,注意:为了以后讨论方便,将所有标准平衡常数(如Kf,Kp,Ka 等)都记为 K,相应也就有:rG m=-RT K,11,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的事项:,(a)对于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它们的浓度不包 括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三、标准平衡常数 K 的物理意义,意义:标准平衡常数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限度的特征常数。对于同一类型反应,在给定条件下K 越大,表示正
5、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的反应各有其特定的值。标准 平衡常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而变。,12,(g),(c)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形式要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形 式相符。例如合成氨反应:,(b)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活度或逸度都指的是平 衡状态时的活度或逸度。,其中 K1=(K2)2。因此使用和查阅平衡常数时,必须注意它们所对应的反应方程式。,13,(d)有水参加的可逆反应,若反应过程中水大量过剩,因 而水量变化甚微,水的浓度可近似看作常数而合并到常数中,水的浓度不必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否则水的浓度应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2004,3,9,14,复 习:,由物质化学势:(T,p
6、,Z)=(W,T)+RTA,G=-SdT+Vdp+BB,恒温恒压下:T,pGm=BB,恒温恒压反应达到平衡时 rGm=0 则:,将化学势式代入:,15,将所有标准平衡常数(如Kf,Kp,Ka 等)都记为 K,则有:rG m=-RT K,标准 平衡常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而变。,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注意事项:,a)对于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它们的浓度不包括在平 衡常数表达式中。,(b)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活度或逸度都指的是平衡状态 时的活度或逸度。(c)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形式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d)有水参加的可逆反应,若反应中水大过量,水的浓度不必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7、否则应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16,由前面讨论可知,理想气体反应系统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为,令,则,四、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又称为范霍夫等温式。,其中 B(pB/p)B 称为反应商Q(其表达式与标准平衡常数相似)。恒温恒压下,当化学反应达平衡时:,rGm=0,Q=K;,17,则:,因此,只要求得温度T时的rG m,就可求得该反应在T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K。(求标准平衡常数常用方法之一)从公式还可以看出,在一定温 度下,某一反应的rG m 值越小,则K 值越大,表示反应程度越 大;反之,如果反应的 rG m 值越大,则K 值越小,反应程度越小或基本上不能进行。,18,第二节化学平衡的移动(sh
8、ift of equilibrium),化学平衡的移动:因外界条件改变使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之。,因此一切能导致或值发生变化的外界条件(浓度、压力、温度)都会使平衡移动,但影响的结果不同。,19,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则使QK,平衡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使Q值增大,直至Q重新等于K,体系又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反之,如果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0,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有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在恒温条件下,改变系统的总压力,将可能使气体组分的浓度或分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化学平衡
9、的移动。,平衡状态时有:,对反应:aA+bB=gG+dD,如果将系统的总压力增至原来的2倍,则系统的总体积减至原来的1/2,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均增至原来的2倍,则反应商为:,21,若 0,则 QK,rGm0,平衡向左(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若=0,则 Q=K rGm=0 平衡不移动。,若 0,则 QK rGm0平衡向右(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量的变化值。,因此,增大总压力平衡将向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总压力平衡将向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若反应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改变总压力平衡不发生移动。,22,若引入与反应系统无关的“惰性”气体(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对
10、化学平衡是否有影响,要视反应的具体条件而定。恒温恒容: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恒温恒压:化学平衡将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因为在恒温恒压过程中,无关气体的引入将使反应系统体积增大,造成各组分气体分压减小,化学平衡将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加的方向移动。,23,C(s)+H2O(g)CO(g)+H2(g),24,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得:,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对于吸热反应:rHm 0;,rHm 0;,0,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升高温度有利于正反应(即吸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0 即 K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升高温度不利于正反应(即放热反应)。,即:升高温度使平
11、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25,四、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当系统达到平衡后,若改变平衡状态任一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减弱(或抵消)其改变的方向移动,这条规律称为吕查德里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平衡移动原理只适用已达平衡的系统,而不适用于非平衡系统。,注意:吕查德里原理只对达成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才有效,不涉及动力学因素。,利用范特霍夫等压方程,可计算不同温度下的K 值:当rHm 视为常数时;,26,第三节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一、平衡常数的间接计算,(一)根据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相关未知反应的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当几个反应式相加(或相减)得到另一
12、反应式时,其平衡常数等于几个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或商)。应用:根据多重平衡规则,可用若干个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按上述规则求得某些其他反应的平衡常数。,27,(1)(2)(3),因反应(1)+反应(2)=反应(3),所以,又,例1:,28,(二)根据反应的 rG m 计算平衡常数,原理:,任意温度T时rGm的计算:,近似计算,29,例2:,计算下述反应在573.15K时的K,已知下列数据,30,计算反应的,计算298.15K时的,,解:解题思路:要计算573.15K时的K,需求出反应的rGm(573.15K)。,31,同理可得,计算573.15K时的,,32,所以,(三)利用范特霍夫等压方程计算
13、当rHm 视为常数时:,33,例:已知下列反应:,解:反应:,可由上两方程式相减获得,因此:,34,二、平衡组成的计算(直接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平衡转化率:指化学反应达平衡后,该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百分数,是理论上能达到的最大转化率(以表示):,利用公式:,可知,本反应rHm 0,为吸热反应。,35,在密闭容器内装入CO和水蒸气,在973K下使两种气体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CO2(g)+H2(g),若开始时两气体的分压均为8080kPa,达平衡时已知有50%的CO转化为CO2。(1)计算972K下的 K。(2)在原平衡系统中通入水蒸气,使水蒸气的分压在瞬间达到8080kPa
14、,通过计算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3)欲使上述水煤气变换反应有90%CO转化为CO2,问水煤气变换原料比应为多少?,例3:,36,解:(1),起始分压/kPa 8080 8080 0 0分压变化/kPa-808050%-808050%808050%808050%平衡分压/kPa 4040 4040 4040 4040,由于,可判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37,(3)欲使CO的转化率达到90%,设起始=xkPa,=ykPa,CO(g)+H2O(g)CO2(g)+H2(g),起始分压/kPa x y 0 0平衡分压/kPa x-0.90 x y-0.90 x 0.90 x 0.90 x,则,
15、解得:p(H2O)/p(CO)=9/1,38,例:已知反应:,解:,39,第四节 酸碱平衡一、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一)酸碱定义及其共轭关系酸碱质子理论要点: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base)。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必有接受质子的能力。例:,共轭酸碱对(conjugative pair of acid&base):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相应的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酸碱质子理论的意义:扩大了酸碱的范围。(如 H2PO4-),40,(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酸把质子传递给碱后,各自转变
16、为相应的共轭碱和共轭酸:,说明:(1)溶剂 H2O 分子间也可以发生质子转移反应:,例:HAc在水中的解离,由(HAc Ac-)与(H2O H3O+)两个共 轭 酸碱对的半反应结合而成:,41,水合质子H3O+常简写为 H+:,上述反应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水的离子积(ion product),即:,298.15K时:,(2)解离反应(decomposition):盐的水解(hydrolysis)在质子理论中认为是离子酸或离子碱与溶剂水之间的质子转移过程,如 NaAc 的水解:,思考:若在溶液分别中加入少量和大量OH-,溶液pH如何变?,42,(三)酸
17、碱平衡常数:衡量水溶液中酸碱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例1:一元弱酸HA的解离:,意义:平衡常数 Ka 称为酸的解离常数(简称酸常数),Ka 越大,表示该酸越强,即它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Ka 取决于物质的本性,仅随温度变化。,例2:一元弱碱 A-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及其平衡常数为:,43,意义:Kb 称为碱的解离常数(简称碱常数),Kb 越大,表示该碱越强,即它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除物质本性外,Kb 亦仅随温度而变。,对共轭酸碱对HA A-:,或 p Ka+pKb=14 意义:酸越强,其共轭碱就越弱;反之,酸越弱,其共轭碱 就越强。,Ka 与 Kb 的关系:,44,多元酸,在水中的解离逐级进行,如
18、:298.15K下,对于二元酸H2A及其对应二元碱 A2-,它们的解离常数之间有如下关系:,同样可以推出,对于三元酸H3A 及其对应的三元碱 A3-,有:,意义:用此对应关系,可由已知的Kb(Ka)求对应的Ka(Kb)。,若要计算H+,常忽略第二级电离。,2004,03,17,45,复 习:,平衡的移动原理:,当系统达到平衡后,若改变平衡状态任一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减弱(或抵消)其改变的方向移动。,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范霍夫)等温式:,46,酸 碱 平 衡,酸碱质子理论要点: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base)。
19、,47,共轭酸碱对:酸与其共轭碱组成的一对酸碱称之。如:HAc-Ac-;NH4+-NH3,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酸碱平衡常数:,一元弱酸HA解离平衡:,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的Ka 与 Kb 的关系?,一元弱碱A-解离:,48,多元弱酸:在水中的解离逐级进行。当 Ka1 Ka2,可忽略酸的二级电离。,对二元弱酸H2A及其对应的二元碱A2-而言,Ka1 与 Kb2有何关系?,49,二、酸碱电子理论(1923,路易斯(Lewis G.N):定义:凡能给出电子对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种(分子、原子团或离子)皆称为碱,凡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物种皆称为酸。,例1:酸、碱中和反应:,H+
20、接受电子对,是酸;:OH-提供电子对,是碱。二者形成配位键,H2O 是酸碱配合物。,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酸碱通过电子对授受关系形成配位键,生成酸碱配合物。,50,例2:氨气溶于水中:,H2O 是酸,:NH3 是碱,是酸碱配合物。,例3:氯化氢(气)与氨气在气相中反应生成氯化铵:,HCl 是酸,:NH3 是碱,是酸碱配合物。,对酸碱电子理论的评价:电子论所指的酸、碱称为广义的酸和碱,或称路易斯酸(Lewis acid)或路易斯碱(Lewis base)。电子论的酸碱范围十分广泛。,51,(2)根据酸碱电子理论,一切盐类都是酸碱配合物。广义酸碱的中和反应就是酸与碱的加成作用。酸
21、和碱的反应是碱的未共用电子对通过配位键跃迁到酸的空轨道中,生成酸碱配合物。电子论把所有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看作酸碱配合物,把氧化还原反应之外的所有化学反应都认为是酸碱反应。,分析:(1)含配位键的化合物普遍存在。许多无质子的物种都可包括在酸的范围之中,一般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大多是金属离子,皆是酸。配位体皆是碱。因此可以说,所有正离子皆是酸,负离子皆是碱。,52,酸碱电子论主要缺点有二:(1)是酸碱的强度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像质子理论的定量计算;(2)包括的范围太广泛,不便于区分酸和碱中各式各样的差别。,53,三、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计算pH值的必要性:根据pH(potential of hydr
22、ogenH离子浓度倒数的负对数)值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一)质子条件式(equation of proton condition)定义:表示在质子转移反应中得失质子数相等的数学表达式。列出质子条件式的步骤:选择质子参考水准(或称零水准):在溶液中大量存在并且参加质子转移的组分和溶剂。,54,根据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列出质子条件式(H3O+简化为 H+),例7.3 列出浓度为 Ca mol.dm-3的溶液的 HAc质子条件式。解:选择 H2O 和 HAc 为参考水准,质子转移情况:,将溶液中的其他共轭酸碱组分与参考水准比较,所有得到质子的产物用其平衡浓度乘以得到的质子的量相加后写
23、在等式的一边,所有失质子的产物用其平衡浓度乘以失去的质子的量相加,写在等式的一边,即得到质子条件式。在质子条件式中,不出现作为参考水准的物质。,55,质子条件式为:,例7.4 写出 Na2HPO4 溶液的质子条件式。解:选择 H2O 和 HPO42-为参考水准:得质子产物 参考水准 失质子产物,也可通过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物料平衡与电荷平衡得出质子条件式。,56,(二)一元弱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意义:一元弱酸中的 H+来自两部分:弱酸的解离(A-项)和水的质子自递反应(OH-项)。,对于一元弱酸HA,其在水中的解离平衡式为:,对于一元弱酸HA溶液:,57,此即为计算一元弱酸溶液H+中的精确
24、公式。,即,代Ac-,OH-入上式,可得:,讨论:计算常允许5%的误差,故可近似处理:,(a)若 cKa 10Kw(c为弱酸HA的总浓度),则H2O解离产生的H+可以忽略。故:HA=c-A-c-H+,上式中Kw项可忽略,精确式可简化为近似式:,58,即,(b)若 c/Ka105,则弱酸的解离度很小,可认为HAc,精确式可简化为:,(c)若 c/Ka105,且cKa 10Kw,则可进一步简化为:,此式为常用的最简式。,同理:一元弱碱溶液pH值计算,也需先写出其质子条件式:,59,其余处理方式与弱酸相同。,例7.5-3一氯乙酸溶液的pH值(pKa=2.86).,解:由题意,得,因此水解离的H+项可
25、忽略,又由于:,60,pH=14 pOH=14 2.7=11.3,即pH=1.92,说明酸的解离不能忽略,不能用总浓度近似地代替平衡浓度,应用近似计算公式计算:,例:-3氨水溶液的OH-和pH(KbNH3为1.7710-5),解:C Kb=0.20 1.7710-5 10 Kw;C/Kb=0.20/1.7710-5 105;则:OH-=(C Kb)0.5,OH-=1.910-3(mol.dm-3),61,两性离子在水中解离平衡式:,质子条件为:,例:NaHA,要点:需同时考虑其酸性和碱性两种性质。,(三)两性物质溶液pH值的计算,62,即,将相应的平衡常数代入质子条件式,得:,63,(2)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平衡 平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