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ppt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简单”考察“两部门”、“产品市场”,主要内容,第一节 均衡产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 乘数论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一)前提1、厂商的投资是不随利率与产量变动的自主投资。即投资为常数,或为外生变量。2
2、、短期分析:技术不变3、价格刚性(price rigidity):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二)背景(background)19291933年“大萧条”1、资源闲置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三)凯恩斯定律(Keynesian Law):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衡,达到AD=AS(总需求=总供给)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又名: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投资和储蓄的两层含义:一层是计划的或意愿的二
3、层是实际的或事后的,(二)模型 1、列表法 2、公式法:y=c+i(与Y=C+I的区别)3、图解法(1)45线法(2)储蓄恒等于投资法(三)均衡产出的条件: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均衡国民收入表,国民收入核算的Y=C+I与均衡国民收入的y=c+i的区别,均衡国民收入图,图解简单国民收入,C+I,o,y,45线,C+I,y0,o,S,I,S曲线,I,y,y0,E,E,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的第一驾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四、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因
4、变量消费自变量收入水平、价格、生命周期、消费意识、利率、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等等。(一)一般表达式:c=c(y)1、y与c正相关2、消费曲线,消费曲线,3、消费倾向:APC与MPC(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APC1,01,1(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01,0MPC1,(二)消费函数的线性表达式 1、诠释:c=+y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MPC,直线斜率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2、新解APC与MPC(1)APCMPC(2),所以APCMPC,线
5、性消费曲线,收支相等线,+y,y,G,B,yh,y,E,A,ya,ye,H,F,C,O,(三)APC与MPC的变化规律APC与MPC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四)我国APC与MPC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C=91.73+0.6149y(R2=0.9961,F=2302.65),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的影子(一)表达式:y=c+ss=y-cs=y-y=-+(1-)y,0,s,y,储蓄曲线,0,s,y,储蓄曲线,(二)APS与MPS的变动规律 APS与MPS是递增的。,所以,APS0,=0,0;0MPS1,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二者之和等于收入。,2、形
6、与影:APC+APS=1 MPC+MPS=1,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百川归海:家庭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 乐队非乐手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的一系列限制条件:国民收入的分配 政府税收政策,进行再分配问题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消费者的消费预期,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理论三、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四、现代消费函数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J.S.Duesenberry)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