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路电子教案.ppt
《高频电路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路电子教案.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内容,7.1 概述7.2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7.3 变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7.4 晶体三极管混频电路7.5 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与跟踪7.6 用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混频电路7.7 变频干扰,本章重点和难点,(一)本章重点1.为什么要进行变频;2.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及数学分析;3.晶体三极管混频电路基本原理、工作状态选择及应用举例;4.变频干扰。(二)本章难点1.三点统调;2.变频干扰。,7.1 概述,一、什么是变频器二、为什么要进行变频三、信号载波频率变换成中频频率波形图四、变频器的组成,一、什么是变频器频率变换电路,变频:把一个已调的高频信号变成另一个较低频率的同类已调信号。完成这种频率变换的电路称
2、变频器。由于设计和制作工作频率较原载频低的固定中频放大器比较容易,增益高,选择性好,所以采用变频器后,接收机的性能将得到提高。,AM制:将载频位于535 kHz1605kHz中波波段各电台的普通调幅信号,FM制:把载频位于88 MHz108MHz的各调频台信号,465kHz的中频信号;,又如:超外差电视接收机把载频位于四十几兆赫至近千兆赫频段内各电视台信号,中频为10.7MHz的调频信号;,中频为38MHz的视频信号。,例如:超外差广播接收机,超外差收音机接收系统及各点波形,二、为什么要进行变频,1.变频器将信号频率变换成中频,在中频上放大信号,放大器的增益可做得很高而不自激,电路工作稳定(有
3、利于放大);2.接收机在频率很宽的范围内选择性好有困难,而对于某一固定频率选择性可以做得很好(有利于选频);3.由于变频后所得的中频频率是固定的,这样可以使电路结构简化。,三、信号载波频率变换成中频频率波形图,与 载波振幅的包络形状完全相同,惟一的差别是 信号载波频率 变换成中频频率,混频器输入输出波形图如图示。,与 载波振幅的包络形状完全相同,惟一的差别是信号载波频率 变换成中频频率。本地振荡器本振信号-下标为L输入调幅信号-下标为S中频调幅信号-下标为I,四、变频器的组成,1.变频电路框图,它是将输入调幅信号与本振信号(高频等幅信号),同时加到混频器,经频率变换后通过滤波器,输出中频调幅信
4、号。,2.变频电路的组成,1)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和 模拟乘法器等;2)中频滤波器;3)产生uL的振荡器。通常称为本地振荡器,振荡 角频率为。本机振荡器可以由变频晶体管兼,组成变频器(叫自激式变频器)。也可以由另一晶体管组成(称为他激式变频器,也叫混频器)。两种电路中,前一种简单,但统调困难。因此一般工作频率较高的接收机采用混频器。,7.2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一、混频前后的频谱图二、变频原理的数学分析:幂级数变频的作用是将信号频率自高频搬移到中频,也是信号频率搬移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高频调幅信号的上边频 中频调幅信号的下边频,而高频调幅信号的下边频 中频调幅信号的上边频。,一、
5、变频前后的频谱图,分析:,高频调幅信号的上边频 中频调幅信号的下边频,高频调幅信号的下边频 中频调幅信号的上边频,二、变频原理的数学分析:幂级数,如果在非线性元件上同时加上输入信号电压和等幅的高频信号电压,则就会产生具有新频率的电流成分。由于变频管工作于输入特性曲线的弯曲段,其电流可采用幂级数来表示,即,对上式近似取前三项,,其中,则,对(7-1)式近似取前三项,(7-1),差频分量中频成分,和频分量,谐波分量,总结:由于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包含有平方项,1.在 uS,uL 同时作用下,电流便产生了新的频率成分,它包含:差频分量:和频分量:谐波分量:其中差频分量 就是我们所要求的中频成分。,2.
6、通过中频滤波器就可将差频分量取出。而将其他频率成分滤除。这种变频器称为下变频器。若用选择性电路将和频分量选择出来,则这种变频器称为上变频器。,7.3 变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变频器增益要大 包括电压增益和功率增益;2选择性要好 要求输出回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采用品质因数Q高的选频网络或滤波器;,3工作稳定性要好 要求本振信号频率稳定度高,则应采用稳频等措施;4非线性失真要小;,5噪声系数要小,噪声系数的定义为 由于变频器位于接收机的前端,它产生的噪声对整机影响最大,故要求变频器本身噪声系数越小越好。,7.4 晶体三极管混频电路,一、三极管混频电路的几种形式 三极管混频器按本振信号接入的不同,
7、一般有四种电路形式。共发射极电路多用于频率较低的情况。图(a)信号与本振分别由基极和发射极注入,相互影响小,但本振需要功率大。图(b)信号与本振都由基极注入,相互影响大,但本振需要功率小。共基极电路多用于频率较高的情况。当工作频率不高时,变频增益比发射极电路低。图(d)比图(c)相互影响大。,上图:共射极接法(图a)下图:共基极接法(图c),二、三极管变频电路应用举例下图为广播收音机中使用的变频电路 他激式 自激式,图7-6(a)晶体管他激式变频器,图7-6(b)晶体管自激式变频器,7.5 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与跟踪,在超外差接收中,为了调谐方便,希望高频调谐回路(输入回路、高放回路)与本振回路
8、,实行统一调谐。即通常采用的每波段中最低到最高频率的调谐,由同轴可变电容器进行,而改变波段则采用改变固定电感的方法。由于高频调谐回路和本振回路的波段系数 Kd 不同,例如,某分段波的最低频率fmin=535kHz,而最高频率fmax=1605 kHz,则高频回路的波段覆盖系数为,当中频选用 时,如用容量相同的可变电容,则本振波段将从最低频率 变化到最高频率而要求的最高频率应 这说明除最低频率处满足中频 外,在波段其他频率处均不是,(图2+),也就是只有一点跟踪,我们可以用 图7-9电容与频率关系来说明这种情况。为使统调要求能基本满足,而又不使电路太复杂,目前都在本振回路上采取措施,这种方法称为
9、三点统调或称三点跟踪。,图7-9 电容与频率关系,为了满足三点统调,在本振回路上必须附加电容,如图示。,通常,本振回路附加串联电容Cp,Cp 称为垫整电容,其容量较大,与 Cmax的容量相近,还附加并联电容Ct,Ct 称为垫补电容,其容量较小,与Cmin的容量相近。,在本振频率高频端,C=Cmin,由于Ct 与Cmin 相近,使总的电容增大,所以使高频本振频率降低。在本振频率低频端,C=Cmax,Ct 的并联作用可忽略。串联 Cp 后,使总的电容减少,所以使低端本振频率提高。这样就达到了三点统调的目的。,7.6 环形混频电路,电路形式与二极管环形调幅器(P152-)相似(控制信号不同),分析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频 电路 电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