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第八章企业合并.ppt
《高级财务会计第八章企业合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财务会计第八章企业合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企业合并,CAS20企业合并,2,本章主要内容,企业合并的定义及分类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控股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法,3,学习目标,掌握企业合并的定义及分类;熟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特点及区别;掌握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各自会计处理方法。,4,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一、企业合并概念1、概念企业合并: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5,有关资产、负债的组合要形成一项业务,通常应具备以下要
2、素:(1)投入:指原材料、人工、必要的生产技术等无形资产以及构成生产能力的机器设备等其他长期资产的投入;(2)加工处理过程:指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运营过程,能够组织投入形成产出;,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6,有关资产、负债的组合要形成一项业务,通常应具备以下要素:(3)产出:如生产出产成品,或是通过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来降低企业整体的运行成本等其他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有关资产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要构成一项业务,不一定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要素,某些情况下具备投入和加工处理过程两个要素即可认为构成一项业务。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回报,如生产的产品出售后形成现金流入,或是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
3、其他经济利益,如能够降低成本等。,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7,有关资产或资产、负债的组合是否构成一项业务,应结合所取得资产、负债的内在联系及加工处理过程等进行综合判断。实务中出现的如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某条具有独立生产能力的生产线的合并、一家保险公司对另一家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合并等,一般构成业务合并。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8,从企业合并的
4、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之外,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报告主体的变化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在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对另一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就涉及到控制权的转移,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控制另一方的全部净资产,被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后失去其法人资格,也涉及到控制权及报告主体的变化,形成企业合并。实务中,对于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形成控制权的转移,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9,2、不包括在企业合并范围内的交易或事项(1)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 购买子公
5、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准则中所称企业合并。,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0,2、不包括在企业合并范围内的交易或事项(2)其他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核算的情况两方或多方形成合营企业的情况:作为合营方将其拥有的资产、负债等投入所成立的合营企业,按照合营企业章程或是合营合同、协议的规定,在合营企业成立以后,由合营各方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共同控制。因合营企业的各合营方
6、中,并不存在占主导作用的控制方,不属于企业合并。,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1,2、不包括在企业合并范围内的交易或事项(2)其他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核算的情况仅通过合同而不是所有权份额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情况例如通过签订委托受托经营合同,由于无法明确计量企业合并成本,有时甚至不发生任何成本,因此即使涉及到控制权的转移,也不属于企业合并。,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2,二、企业合并的分类1、按法律形式分(1)吸收合并:A+B=A(2)新设合并:A+B=C(3)控股合并:A控制B,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3,2、按照是否受同一方控制分类(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主要特征:参与合
7、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判断某一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把握以下要点: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4,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者群体。实施控制的时间性要求,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时间内(1年以上(含1年)为最终控制方所控制;企业之间的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综合构成企业合并交易的各方面情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
8、如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并,不应仅仅因为参与合并各方控制而将其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5,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特点:从最终实施控制方的角度来看,其所能够实施控制的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原则上应保持其账面价值不变。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容易产生利润操纵。,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16,(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或多个企业股权或净资产的行为;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不受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特点:企业合并大多数是出于企业自愿的行为;交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作价相对公平合理。,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
9、述,17,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也称权益联营法、权益合并法或联营法):企业合并不是一家企业购进另一家或另几家企业净资产的资产交易行为,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贡献各自净资产组成一个联合企业而实现的经济资源共享;实质在于企业合并不是购买交易,而是各参与合并企业在新主体中的联合和继续。近似我国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18,一、权益结合法的特点(1)合并业务发生时,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的基础,即仍以账面价值为基础来记录企业合并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2)不存在购买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即没有因合并产生的商誉或营业外收入的问
10、题。(3)企业合并时发生的全部相关费用,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均确认为当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4)不论合并发生在会计年度的哪一个时点,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年度损益都要包括在合并后企业的利润表中。参与合并企业的整个留存收益均应转入合并后的企业。,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19,一、权益结合法的特点(5)若参与合并的企业的会计期间或会计政策不一致,应予以追溯调整,以确保合并时会计数据加总有意义和合并后会计政策的统一。此外,还应编制经追溯调整的视同合并的合并前比较财务报表。(6)账面换出股本的金额加上现金或其他资产形式的额外出价与账面换入股本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股东权益。,第二节
1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0,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主要包括确定合并方、合并日、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以及合并差额的处理。1、确定合并方或购买方合并方(或购买方)指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控制权或净资产的一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被合并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被购买方),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1,在判断企业合并中的合并方(或购买方)时,应考虑所有相关的事实和情况,特别是企业合并后参与合并各方的相对投票权、合并后主体管理机构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构成、权益互换的条款等。(1)合并中一方取得
12、了另一方半数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不能形成控制,一般认为取得另一方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的一方为购买方。(2)某些情况下,即使一方没有取得另一方半数以上有表决权股份,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一般也可认为其获得了对另一方的控制权。,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2,(3)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确定企业合并中的购买方,如参与合并的两家或多家企业规模相当,这种情况下,往往可以结合一些迹象表明购买方的存在。在具体判断时,可以考虑下列相关因素: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负债的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一般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是承担负债的一方为购买方。考虑参与合并各方的股东在合并后
13、主体的相对投票权,其中股东在合并后主体具有相对较高投票比例的一方一般为购买方。,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3,参与合并各方的管理层对合并后主体生产经营决策的主导能力,如果合并导致参与合并一方的管理层能够主导合并后主体生产经营政策的制定,其管理层能够实施主导作用的一方一般为购买方。参与合并一方的公允价值远远大于另一方的,公允价值较大的一方很可能为购买方。,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4,企业合并是通过以有表决权的股份换取另一方的现金及其他资产的,则付出现金或其他资产的一方很可能为购买方。通过权益互换实现的企业合并,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通常为购买方。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发
14、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其生产经营决策在合并后被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控制,则其应为被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为购买方。该类合并通常称为反向购买。,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5,2、确定合并日或购买日合并日(或购买日)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生产经营决策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日期。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当结合合并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时,一般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形成购买日。,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6,有关条件:(
15、1)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2)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3)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4)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5)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享有相应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7,企业合并涉及一次以上交易的,企业应于每一交易日确认对被投资企业的各单项投资。“交易日”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在自身的账簿和报表中确认对被投资单位投资的日期。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日指按照有关标准判断购
16、买方最终取得对被购买企业控制权的日期。例见p255,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8,3、确定企业合并成本(1)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2)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同时进行改制并对资产负债进行评估调账的,应以评估调账后的账面价值并入合并方。,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29,4、合并差额的处理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为进
17、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不计入企业合并当期损益。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0,5、合并费用的处理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指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如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资产评估费用以及有关的法律咨询费用等增量费用。应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例见p256【例8-1】,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1,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不作为合并费用列支。(
18、1)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费用,虽然与筹集用于企业合并的对价直接相关,但其会计处理应遵照金融工具准则的原则,有关的费用应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例见p256【例8-2】,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2,(2)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费用,在权益性工具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例见p256【例8-3】企业专设的购并部门发生的日常管理费用,如果该部门的设置并不是与某项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而是企业的一个常设部门,其
19、设置目的是为了寻找相关的购并机会等,维持该部门日常运转的有关费用,不属于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3,三、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因该项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二是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4,三、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
20、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5,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贷:银行存款(手续费、佣金等直接相关费用)股本(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借/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借贷差额)注:上面分录中如果资本公积在借方且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P257【例8-4】,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6,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
21、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7,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借贷差额按此顺序冲减)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清理等(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借贷差额)P258【例8-5】,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8,(2)合
22、并当期期末比较报表的提供一体化存续原则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任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应当反映母子公司如果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应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同时应当对比较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39,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1)合并资产负债表被合并方的有关
23、资产、负债应以其账面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应作为内部交易进行抵销。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按以下原则,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40,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将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盈余公积(被合并方盈余公积母公司%)
24、未分配利润(被合并方未分配利润母公司%)p267例8-6,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41,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贷方余额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将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p268例8-7,第
25、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42,(2)合并利润表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双方在当期所发生的交易,应当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原则进行抵消。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当期,合并方在合并利润表中列示:净利润 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43,(3)合并现金流量表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产生的现金流量。涉及双方当期发生内部交易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按照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的有关原则进行抵销。P269例8-8,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44,(4)比较报表的编制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财务会计 第八 企业 合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