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自由基聚合反应.ppt
《高分子化学自由基聚合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自由基聚合反应.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1 引言 烯类单体通过双键打开发生的加成聚合反应大多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通常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组成。每一步的速度和活化能相差很大。,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聚合过程中有时还会发生链转移反应,但不是必须经过的基元反应。,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不同的引发剂分解成活性中心时,共价键有两种裂解形式:均裂和异裂。均裂的结果产生两个自由基;异裂的结果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均有可能作为连锁聚合的活性中心,因此有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之分。,4,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是至今为止研究最为透彻的高分子合成反应。其聚合产物约占
2、聚合物总产量的60%以上。特点:单体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制备方法多样。自由基聚合是最重要的高分子合成反应之一,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重要的自由基聚合产物: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聚丙烯酰胺、ABS树脂等;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缩甲醛)等;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2 连锁聚合的单体 连锁聚合的单体包括单烯类、共轭二烯类、炔类、羰基和环状化合物。不同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受共价键断裂后的电子结构控制。,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醛、酮中羰基双键上C和O的电负性差别较大,断裂后具有离子的特性,因此只能
3、由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聚合,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环状单体一般也按阴离子或阳离子机理进行聚合。,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既可均裂,也可异裂,因此可进行自由基聚合或阴、阳离子聚合,取决于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乙烯分子中无取代基,结构对称,因此无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只能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低密度聚乙烯。在配位聚合引发体系引发下可进行常温低压配位聚合,得到高密度聚乙烯。,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分子中含有推电子基团,如烷基、烷氧基、苯基、乙烯基等,碳碳双键上电子云增加,有利于阳离子聚合进行。丙烯分子上有一个甲基,具有推电子性和超共轭双重效应,但都较弱,不足以引起阳离子
4、聚合,也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只能在配位聚合引发体系引发下进行配位聚合。其他含有单烷基的乙烯基单体也有类似的情况。,1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1,1取代的异丁烯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推电子能力大大增强,可进行阳离子聚合,但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含有烷氧基的烷氧基乙烯基醚、含有苯基的苯乙烯、含有乙烯基的丁二烯均可进行阳离子聚合。结论:含有1,1-双烷基、烷氧基、苯基和乙烯基的烯烃因推电子能力较强,可进行阳离子聚合。,1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分子中含有吸电子基团,如腈基、羰基(醛、酮、酸、酯)等,碳碳双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并使形成的阴离子活性种具有共轭稳定作用,因此有利于阴离子聚合进行。,12,第三章
5、 自由基聚合,例如丙烯腈中的腈基能使负电荷在碳氮两个原子上离域共振而稳定。,1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卤素原子既有诱导效应(吸电子),又有共轭效应(推电子),但两者均较弱,因此既不能进行阴离子聚合,也不能进行阳离子聚合,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如氯乙烯、氟乙烯、四氟乙烯均只能按自由基聚合机理进行。,14,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除了少数含有很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如偏二腈乙烯、硝基乙烯)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外,大部分含吸电子基团的单体均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含有共轭双键的烯类单体,如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因电子云流动性大,容易诱导极化,因此均即可进行自由基聚合,也可进行阴、阳离子聚合。,15,
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结论:乙烯基单体对离子聚合有较强的选择性,但对自由基聚合的选择性很小,大部分烯类单体均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取代基对乙烯基单体聚合机理的影响如下:,1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和位置等因素所引起的空间位阻作用,对单体的聚合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其对活性种的选择性。单取代烯类单体,即使取代基体积较大,也不妨碍聚合,如乙烯基咔唑。1,1双取代的烯类单体,因分子结构对称性更差,极化程度增加,因此更容易聚合。取代基体积较大时例外,如1,1-二苯乙烯不能聚合。,1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1,2双取代的烯类化合物,因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位阻效应大,一般不能聚合。但有时
7、能与其他单体共聚,如马来酸酐能与苯乙烯共聚。三取代、四取代的烯类化合物一般不能聚合,但氟代乙烯例外。例如:氟乙烯、1,1-二氟乙烯、1,2-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均可聚合。不论氟代的数量和位置,均极易聚合。,1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表31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1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表31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续表,2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表32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体积与数量对聚合特性的影响,*碳原子半径:0.075nm,2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3 自由基聚合机理 考察自由基聚合有两个重要指标: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为了弄清楚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和对他们的控制方法,就必须
8、从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入手。,2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1.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1)链引发反应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光能、热能、辐射能等均能使单体生成单体自由基。,2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由引发剂引发时,由两步反应组成:a.初级自由基的生成 引发剂分解(均裂)形成自由基,为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反应速度慢。E=105150 kJ/mol(31)kd=10-410-6 s-1(32),24,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b.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由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产生,为放热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度快。E=20 34 kJ/mol(33),2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链引发包含第二步
9、,因为这一步反应与后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有一些副反应可以使某些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也就无法进行链增长反应。特点:链引发反应受引发剂分解过程控制,活化能较高,速度较慢。,2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链增长反应 链引发反应产生的单体自由基具有继续打开其它单体键的能力,形成新的链自由基,如此反复的过程即为链增长反应。,2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两个基本特征:(1)放热反应,聚合热约55 95kJ/mol。(2)链增长反应活化能低,约为20 34 kJ/mol,反应速率极高,在0.01 几秒钟内聚合度就可达几千至几万,难以控制。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内,往往只存在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不存
10、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2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结构单元间的连接存在“头尾”、“头头”(或“尾尾”)两种可能的形式,一般以头尾结构为主。,2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原因:(1)头尾连接时,自由基上的独电子与取代基构成共轭体系,使自由基稳定。而头头连接时无轭效应,自由基不稳定。两者活化能相差34 42 kJ/mol。共轭稳定性较差的单体,容易出现头头结(如醋酸乙烯酯)。聚合温度升高,头头结构增多。,3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以头尾方式结合时,空间位阻要比头头方式结合时的小,故有利于头尾结合。虽然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都有利于生成头尾结构聚合物,但还不能做到序列结
11、构上的绝对规整。从立体结构来看,自由基聚合物分子链上取代基在空间的排布是无规的,因此聚合物往往是无定型的。,3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链终止反应 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可以分为偶合终止和岐化终止。偶合终止:两个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生成饱和高分子的反应。产物两端为引发剂碎片,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3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岐化终止:一个链自由基夺取另一个自由基上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相互终止的反应。此时生成的高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碎片,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结构,两者各半,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的单元数相同。,3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偶合终
12、止的活化能约为0,歧化终止的活化能为8 21 kJ/mol。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和聚合条件有关。一般而言,单体位阻大,聚合温度高,难以偶合终止,多以岐化终止为主。例如:60以下苯乙烯聚合以几乎全为偶合终止,60以上歧化终止逐步增多。60以下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两种终止方式均有,60以上则以歧化终止为主。,34,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4)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而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的增长,使聚合反应继续进行的过程,称为“链转移反应”。,3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链自由基可从已形成的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转移,结果是形成支链型大分子。,36,第三章 自由
13、基聚合,向低分子转移的结果是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是形成支链形高分子。链转移反应不是自由基聚合必须经过的基元反应,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链自由基向某些物质转移后,所形成的新自由基活性很低,不足以再引发单体聚合,只能与其他自由基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聚合过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阻聚反应”。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苯醌等。阻聚反应不是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但在高分子化学领域中十分重要。,3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1)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各基元反应活化
14、能相差很大。其中链引发反应速率最小,是控制聚合过程的关键。慢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速终止。,3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只有链增长反应使聚合度增加。从单体转化为大分子的时间极短,瞬间完成。体系中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中间状态(图31)。聚合度与聚合时间基本无关。,图31 自由基聚合中分子量与时间的关系,4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单体浓度随聚合时间逐步降低,聚合物浓度逐步提高(图32)。延长聚合时间是为了提高单体转化率。(4)少量阻聚剂(0.010.1%)足以使自由基聚合终止。,图32 自由基聚合中浓度与时间的关系,4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4 链引发反应1.引发剂和引发作用(1)引发
15、剂种类一般要求 分子结构上有弱键,容易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键的解离能100170kJ/mol,分解温度40100。,4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1)偶氮类引发剂 代表品种:偶氮二异丁腈(AIBN)。使用温度:45 65,解离能105kJ/mol。优点:(1)分解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诱导分解。(2)常温下稳定。80以上剧烈分解。,4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有机过氧化类引发剂 最简单的过氧化物:过氧化氢。活化能较高,220kJ/mol,一般不单独用作引发剂。过氧化氢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有机基团取代,称为“氢过氧化物”,两个氢原子被取代,称为“有机过氧化物”。均可用作自由基聚合引发剂。,44,
1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过氧化类引发剂的典型代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分解温度:6080,解离能124kJ/mol。,4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BPO的分解分两步,第一步分解成苯甲酰自由基,第二步分解成苯基自由基,并放出CO2。,4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无机过氧化类引发剂 代表品种为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酸铵(NH4)2S2O8。水溶性引发剂,主要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分解温度:6080,解离能109140kJ/mol。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的性质相近,可互换使用。,4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将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与还原剂复合,可组成氧化还原
17、引发体系。优点:活化能低(4060kJ/mol),引发温度低(050),聚合速率大。有水溶性和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之分。前者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后者用于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4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i)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等。还原剂:无机还原剂(Fe2+、Cu+、NaHSO3、Na2SO3、Na2S2O3等)、有机还原剂(醇、铵、草酸、葡萄糖等)。,4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后,分解活化能通常可大大降低。例如:过氧化氢:220kJ/mol,过氧化氢+亚铁盐:40kJ/mol;过硫酸钾:140kJ/mol,过硫酸钾+亚铁盐:5
18、0kJ/mol;异丙苯过氧化氢:125kJ/mol,异丙苯过氧化氢+亚铁盐:50kJ/mol。,5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常与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形成两个自由基。,5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高锰酸钾和草酸单独均不能作为引发剂,组合后可成为引发体系,活化能39kJ/mol,可在1030下引发聚合。,5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ii)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等。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如Al(C2H5)3、B(C2H5)3 等。,5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最常用的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
19、(BPO)N,N二甲基苯胺(DMBA)。可用作不饱和聚酯固化体系。,54,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BPO在苯乙烯中90时的分解速率常数:1.3310-4.s-1;(BPO)/(DMBA)60时分解速率常数:1.2510-2 L.mol-1.s-1;30时分解速率常数:2.2910-3 L.mol-1.s-1。特别提示:还原剂用量一般应较氧化剂少,否则还原剂进一步与自由基反应,使活性消失。,5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引发剂的分解反应为动力学一级反应,即分解速率Rd与引发剂浓度I成正比。积分可得:或,(34),(35),(36),5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以上式中kd为分解速率
20、常数,单位为s-1、min-1或h-1。I0和I 分别代表为引发剂起始浓度和t时刻的浓度。工程上,一级反应的反应速率常用半衰期表示。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根据式(35)可变形为:半衰期的单位为h。,(37),5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分解速率常数或半衰期可用来表示引发剂的活性。分解速率越大,或半衰期越短,表示引发剂的活性越大。t1/2 6h,低活性 t1/2 1h,高活性 6h t1/2 1h,中等活性 实际应用时,常选择半衰期与聚合时间相当的引发剂。,5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遵循阿累尼乌斯(Arrhenius)经验公
21、式。或 常用引发剂的kd约10-410-6S-1,Ed约105150 kJ/mol,Ad一般为1013 1014左右。,(38),(39),5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引发剂效率 聚合体系中的引发剂并不是全部分解可以引发聚合的,其中一部分引发剂由于诱导分解和/或笼蔽效应等副反应而失去引发活性。用于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所消耗的引发剂总量的分率成为引发剂效率,用 f 表示。诱导分解 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6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转移的结果是链自由基夺取引发剂分子中的一部分,变成了稳定分子,剩余的引发剂残片形成自由基。整个过程中自由基数量没有增加,但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从
22、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氢过氧化物也容易发生诱导分解。,6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偶氮类引发剂一般不易发生诱导分解。单体活性较高时(如丙烯腈、苯乙烯等),能与引发剂快速作用,因此引发剂效率较高。而单体活性较低时(如醋酸乙烯酯等),对自由基的捕捉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诱导分解,引发剂效率较低。,6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笼蔽效应 当体系中引发剂浓度较低时,引发剂分子处于单体或溶剂的包围中而不能发挥作用,称为笼蔽效应。自由基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的的平均寿命约为10-1110-9s,如来不及扩散出笼子,就可能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子。结果是消耗了引发剂,降低了引发剂效率。,63,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偶氮
23、二异丁腈在笼子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64,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过氧化二苯甲酰在笼子的反应可能按下式进行:,6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BPO的消去反应一般不完全,因此引发剂效率有时可达0.80.9,而AIBN的引发剂效率较低,一般为0.6 0.8。笼蔽效应与单体、溶剂、体系黏度等因素有关。,66,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4)引发剂的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引发剂的选择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根据聚合工艺要求 本体、悬浮和溶液聚合宜采用偶氮类或过氧化类油溶性引发剂,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应采用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或氧化还原引发剂。,67,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根据聚合温度 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半衰期。半衰
24、期过长,分解速率低,聚合时间长;半衰期过短,则引发剂在早期大量分解,易引起爆聚,后期则无足够的引发剂维持适当的聚合速率。一般选择在聚合温度下半衰期为10h左右的引发剂。,68,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根据产品要求 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具有氧化性,易使(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氧化而变色。因此对产品色泽要求较高时,应使用偶氮类引发剂,而不宜使用过氧化类引发剂。,69,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其他 过氧化类引发剂易燃易爆,贮存和使用时的安全要求较高;偶氮类引发剂的毒性较大,作为医用材料时不易采用。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主要通过实验确定。,70,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2.其他引发反应(1)热引发:无引发剂,直接对体系加
25、热聚合。如苯乙烯的热引发聚合。(2)光引发(i)直接光引发 用波长较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单体引起的聚合。(ii)光敏引发 在有光敏剂存在下经光照后引起的聚合。(3)辐射引发 以高能辐射(、X射线)引发单体的聚合。,7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3.5 聚合速率1.聚合过程及其研究方法(1)聚合过程的不同阶段 单体在聚合过程中的速率不是均一的,而是随聚合过程的进行不断变化的。常用转化率时间曲线表示。整个聚合过程可分为诱导期、聚合初期、中期和后期等几个阶段。,72,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诱导期 在此期间,初级自由基为杂质等所阻聚,聚合速率为零。若严格去除杂质,可消除诱导期。,1.诱导期2.聚合初期3.聚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分子 化学 自由基 聚合 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