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new.ppt
《电解质溶液new.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质溶液new.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化学()主讲 郭宪吉,第七章,7.1 引论,一.溶液概述 气态溶液 固态溶液 液态溶液: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导电实质:溶质发生了电离“电离”概念提出:Arrhenius Arrhenius,瑞典人,1903年获Nobel Prize,二.电化学和电化学的工业应用 电化学: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电化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电化学工业:工业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解工业:电解冶炼(如 电解铝)电解精炼(如Cu、Zn、Pb的精炼)电解制备基本化工产品,如氯碱工业,电解NaCl溶液制备NaOH、Cl2、H2电镀工业:根据电镀作用分(1)装
2、饰过去只讲究器件的光亮度。现在:如鲜花电镀,塑料电镀(塑料代替金属用于工程机械但无光泽。ABS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防腐很多金属易被腐蚀,可采用电镀方法,将耐腐蚀性能较强的金属或合金覆盖在被保护的金属的表面(3)增强抗磨能力(4)便于焊接 化学电源工业:,由此可见,电化学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 电化学电化学即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二 导体的分类 第一类导体:电子导体(如金属导体、石墨)特征:T升高,内部质点运动加剧,电阻R增加,导电能力 第二类导体:离子导体(电解质溶液)特征:T升高,溶液粘度降低,离子运动速率加快,导电能力,7.
3、2 电化学的基本知识,三 电池1.定义可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装置,称为电池。2.电池的分类电解池 原电池,为实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须将两个第一类导体作为电极(electrode)浸入溶(熔)液,使电极与溶液直接接触。两电极间用金属导线相连,导线上有负载电阻或外接电源构成回路。当电流通过时,正负离子分别向阴、阳两极移动,同时在两极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池工作本质,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装置。具体地说,即在外电路上联接一个有一定电压的外加电源,电流从外加电源流入电池,迫使电池中发生化学变化。电能化学能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体来说,装置能在两极上发生化学反应,并相应地产
4、生电流。化学能电能,四 电极区分1.按照电极电势的高低区分 正极(Positive pole)负极(Negative pole)2.按电极上发生是氧化还是还原反应分 阳极(Anode)阴极(Cathode),对于原电池,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对于电解池,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原电池”举例:丹尼尔电池“电解池”举例 Zn电极:Zn(s)-2e=Zn 2+氧化,阳极,也是负极 Cu电极 Cu 2+2e=Cu(s)还原,是阴极,也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两点总结:无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1)通电时,第一类导体(金属导体)的电子与第二类导体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均作定向移动。(2)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传导是
5、由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共同承担的。阴离子总是向阳极移动,阳离子总是向阴极移动。,五.法拉第定律(Faradays Law)1定律内容(1)电解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电量成正比。(2)几个电解池串联时,通入一定电量后在各电解池的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等同。,2数学描述先定义:1mol质子所具有的电量为法拉第常数,用F表示。FeL=1.602210-196.0221102396486 Cmol-1 96500 Cmol-1,如果 溶液是含有M z+离子的溶液,欲从溶液中沉积金属M,则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发应:M z+ze-=M(s)要析出1mol金属M,需供给z mol电子的
6、电量如通入的电量为Q,此时沉积金属物质的量为:nM=Q/zF(1)或 Q=nMzF(2)或 m=(Q/zF)M(3),3.说明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法拉第定律均可使用,无使用的限制条件,是电化学中普遍适用的定律。4.电流效率的概念,电流效率的概念,5.离子基本单元 在电化学中,一般以含有元电荷的物质作为基本单元。元电荷单位电荷,即一个质子或一个电子电荷如:H+,Mg,Mg2+,1/3 PO43-比如采用惰性电极时,1mol电子通过稀H2SO4,阴极上析出1mol(1/2 H2)=0.5 mol H21mol电子通过AgNO3,阴极上析出:1mol Ag1mol电子通过CuSO4,阴极上析出:1mo
7、l(1/2Cu)=0.5 mol Cu,7.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一 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1.概述通电于电解质溶液,溶液中离子将作定向迁移,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两电极界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流在电极界面与溶液内部的导通。在电化学中,将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引起的这种定向移动称为离子的电迁移。,离子迁移速率(r+or r-),是指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离子迁移速率与离子本性(包括离子半径、水化程度、电荷等),溶剂性质(如粘度等)及电场电势梯度 E 有关。,2.规律性假定:(1)使用惰性电极;(2)溶液中正、负离子各有一种;(3)正、负离子均为1价离子 现通电4 mol,
8、阳极上即有4 mol负离子发生氧化,阴极上有4 mol正离子发生还原。溶液中正负离子同时发生定向迁移。,情况1 设正、负离子迁移的速率相等,r+=r-,则导电任务各分担2 mol,在假想的AA,BB平面上各有2 mol正、负离子相向通过。,情2设正离子迁移速率是负离子的三倍,则正离子导3 mol电量,负离子导1 mol电量。在假想的AA,BB平面上有3 mol正离子和1 mol负离子相向通过。,通电结束,阳极部正、负离子各少了3 mol,阴极部只各少了1 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依然保持不变。,1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等于正离子迁移的电量Q+和负离子迁移的电量Q-之和。即:Q=Q+Q-,说明:如果
9、正、负离子荷电量不等,如果电极本身也发生反应,情况就要复杂一些。但上述规律依然成立。,二.离子的迁移数1.离子电迁移率电势梯度越大,推动离子运动的电场力越大,离子迁移速率亦越大。故离子迁移速率可表达为U+,U-:在单位电势梯度(1Vm-1)时离子的运动速率,称为离子电迁移率,或离子淌度(ionic mobility)离子电迁移率大小与温度T 浓度c等有关,单位为m2s-1V-1.,2.离子的迁移数 对于某种离子B来说,B所运载的电流IB与总电流I之比,称为离子B的迁移数,用tB表示 tB 无量纲,3.重要关系式假设:1)电解时,用两个平行的惰性电极,面积均为 A,两电极距离为l。2)左方为阴极
10、(负极),右为阳极(正极),外加电压为E。3)两电极间盛装电解质MxNy的溶液,浓度为 c molm-3,电离度,MxNy=xM z+yNz-c(1-)cx cy正负离子基本单元分别为:(1/z+)M z+,(1/z-)N z-则正离子基本单元浓度为:cxz+;负离子:cyz-每s经任一截面迁移的正离子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 cxz+A r+每s正离子所迁移的电量为:Q/t=I+=(cxz+A r+)F 每s负离子所迁移的电量为:Q/t=I-=(cyz-Ar-)F 每s通过任一截面的总电量(即总电流)为:I=I+I-=(cxz+Ar+cyz-Ar-)F 因溶液总是电中性的,故 xz+=yz-所以,
11、I=cxz+A(r+r-)F=cyz-A(r+r-)F,根据离子迁移数的定义,可得:t+=I+/I=r+/(r+r-)t-=I-/I=r-/(r+r-)因正负离子处于同一电场中,电位梯度d E/d l相等所以,根据 r+=U+(d E/d l)和r-=U-(d E/d l),得:t+=U+/(U+U-)t-=U-/(U+U-)进一步:t+/t-=r+/r-=U+/U-t+t-=1适用情况:溶液中正、负离子各有一种,如果溶液中正负离子不止一种,tB=IB/I=nBZBrB/(n1Z1r1+n2Z2r2+n3Z3r3+)t1+t2+t3+=1,三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三种:Hittorf法
12、 界面移动法 电动势法,1 Hittorf 法(1)原理:通过分析通电前后阴极部(或阳极部)溶液中电解质含量的变化计算离子的迁移数。(2)装置,(3)实例:用金属Pt作电极在Hittorf管中电解HCl溶液。阴极区的溶液在通电前后含Cl的质量分别为0.177 g和0.163 g。在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2508 g银析出,试求H和Cl的迁移数。,Pt作电极电解HCl。阴极区通电前后含Cl的质量分别为0.177 和0.163 g。银库仑计有0.2508 g银析出,求t(H+)和t(Cl-)。解题分析:用Hittorf 法求离子迁移数,首先要了解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阴(阳)极区溶液中离子迁移情况。该
13、题目给出的是阴极区溶液通电前后的分析数据,所以,首先弄清阴极反应.阴极反应为:H+e-=H2阴极区的H:一方面发生还原发应使H+数目降低,另一方面,通电时离子定向迁移进入阴极区,使H数目增加。,解:对阴极区H(首先指明对哪个区何种离子分析)n(终了)=n(起始)-n(电解)+n(迁移)n(迁移)=n(终了)-n(起始)+n(电解)n(起始)=0.177 g/35.5 gmol-1=4.98610-3 mol n(终了)=0.163 g/35.5 gmol-1=4.59210-3 mol n(电解)=0.2508 g/108 gmol-1=2.32210-3 mol所以 n(迁移)=4.5921
14、0-3 mol-4.98610-3 mol+2.32210-3 mol=1.92810-3 mol t(H+)=n(迁移)/n(电解)=0.83,t(Cl-)=1-0.83=0.17 注:,对阴极区的Cl-,因为,Cl-在阴极上不参与反应,所以,阴极区Cl-的变化量仅仅是由Cl-定向迁移引起n(终了)=n(起始)-n(迁移)n(迁移)=n(起始)-n(终了)=4.98610-3 mol-4.59210-3 mol=0.394 10-3 mol t(Cl-)=n(迁移)/n(电解)=0.17t(H+)=1-0.17=0.83,例2:298 K,Pb(s)作电极电解Pb(NO3)2溶液,浓度为每1
15、000 g水中含Pb(NO3)2 16.64 g,当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 0.1658 g 银沉积后就停止通电。阳极部溶液质量为62.50 g,经分析含有Pb(NO3)2 1.151 g,计算Pb2+的迁移数。,例2:Pb(s)电极,Pb(NO3)2溶液,1000 g水中含Pb(NO3)2 16.64 g,当串联在电池中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 g银沉积后就停止通电。阳极部溶液为62.50 g,经分析含Pb(NO3)2 1.151 g,计算Pb2+迁移数。解:对阳极区的NO3-n(终了)=n(起始)+n(迁移)n(迁移)=n(终了)-n(起始)通电终了时,题目给出的是阳极部溶液(62.
16、50 g)的分析结果 阳极部溶液中水的质量为:62.50 g-1.151 g=61.349 g,在计算n(起始)时,通电前,阳极部溶液中水的质量也是61.349 g,因为通电前后水的量不变。n(起始)=(16.64/1000)61.349)/331.2)2=6.164 10-3 mol n(终了)=(1.151/331.2)2=6.950 10-3 mol n(迁移)=0.786 10-3 mol n(电解)=0.1658 g/107.9 g mol-1=1.53710-3 mol t(NO3-)=n(迁移)/n(电解)=0.512 t(Pb2+)=1-0.512=0.488,对于阳极区的Pb
17、2+来说,(注:可取基本单元 Pb2+分析)因为 阳极反应:Pb(s)2e-=Pb2+所以 n(终了)=n(起始)+n(电解)-n(迁移)n(迁移)=n(起始)+n(电解)-n(终了)n(终了)=1.151/331.2=3.47510-3 mol n(起始)=(16.64/1000)61.349)/331.2)=3.08210-3 mol 因发生阳极反应 生成1mol Pb,需要2 mol 的电量所以 n(电解)=(0.1658/107)0.5=7.683 10-4 mol n(迁移)=(3.082+0.7683 3.475)10-3 mol t(Pb2+)=n(迁移)/n(电解)=0.488
18、,(4)方法特点总结 原理简单明了 实验过程不易控制,难以获得准确结果 没有考虑水分子随离子的迁移,所得结果为表观迁移数,2.界面移动法(1)原理 两电解质溶液有一共同离子(如HCl和CdCl2),因密度不同,两种溶液可在同一细玻璃管中形成一明显界面。当两种不同离子的迁移率相近时,电解时,界面则保持清晰并发生稳定移动。根据玻管的横截面积A、通电时间内界面移动距离l和通电电量Q,即可计算迁移数(2)装置及操作,在界移法的左侧管中先放入 溶液至 面,然后小心加入HCl溶液,使 面清晰可见。,通电后 向上面阴极移动,淌度比 小,随其后,使 界面向上移动,通电一段时间移动到 位置。,根据细管内径、液面
19、移动的距离、溶液浓度及通入的电量,可以计算离子迁移数。,界移法比较精确,也可测离子的淌度。,(3)例题 界移法测迁移数装置中装浓度0.01065 moldm-3的HCl溶液,后用一定浓度的LiCl溶液跟随。用11.54 mA电流通电22 min,HCl界面移动15 cm。求H+的迁移数。已知迁移管内径1 cm。,界移法装置中装浓度0.01065 moldm-3的HCl,后用一定浓度的LiCl溶液跟随。用11.54 mA电流通电22 min,HCl界面移动15 cm。求H+迁移数?已知迁移管内径1 cm.解:与希托夫法测迁移数不同,在界面移动时,电解质溶液浓度并未改变,而是根据界面移动的距离来计
20、算迁移数。通电时间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D/2)2l 界面扫过的体积内H+的物质的量为:3.14(D/2)2lc H+迁移的电量为:(D/2)2lcF 通入的总电量 Q=It 所以 t(H+)=(D/2)2lcF)/(It)F=96500 Cmol-1;c=10.65 mol m-3;D=0.01 m;l=0.15 m;I=11.5410-3 A;t=2260 s 可求 t(H+)=0.795,(4)总结说明:a 实验操作较为容易,能获得比较精确的结果;b CdCl2(或其它如LiCl 等)溶液的作用只是作为指示溶液(目的是测H+迁移数)。Cd2+迁移速率不可超过H+,否则使界面模糊不清。但,
21、两种离子迁移速率应尽可能接近;c 上下层溶液浓度比应调整到:c(H+)/c(Cd2+)=t(H+)/t(Cd2+)实验关键:保持溶液界面清晰。,7.3 电导,一.基本概念1 电导 电阻R的倒数即是电导,用G表示电导的单位:-1或 S,称为西门子,2 电导率=1/的单位:Sm-1 或-1m-1 含义:指长度为1m,横截面面积为1m2的导体的电导 G=(A/l),3 摩尔导电率m定义:将含有1 mol 的电解质溶液,放在相距1 m 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所具有的电导即是摩尔电导率,用m表示。m=Vm=/cVm 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3mol-1;c的单位为molm-3m 的单位为
22、Sm2mol-1,为什么要引入摩尔电导率(意义),4 为什么要引入摩尔电导率(意义)对于一般的电解质溶液,在浓度不太大时,其电导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是因为导电粒子数增加的缘故。可见,电导率不便于比较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导电能力大小。而摩尔电导率m规定,电解质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而且规定电极间距离是1 m。显然,用摩尔电导率m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之强弱。,5 说明(1)在计算m时,单位要统一 浓度c的单位通常用moldm-3表示,但在计算m时,要换算成以molm-3表示。(2)在使用m时,应将浓度为c的物质的基本单元标出,以免出错。例如:m(CuSO4)m(1/2CuSO
23、4)m(CuSO4)=2m(1/2CuSO4)m(La(NO3)3)m(1/3 La(NO3)3)m(La(NO3)3)=3m(1/3La(NO3)3),二.电导的测定 1 原理电导的测定在实验中实际就是测电阻。测量原理:韦斯顿(Wheatstone)平衡电桥。但应注意:(1)测量时不能用直流电源,通常是选用频率1000 Hz的交流电。因为用直流电,溶液因发生电极反应而改变浓度,使测量失真。用交流电测量时,前半周期的电极反应可被后半周的作用相抵消。因此 测量较为准确。(2)因为采用了交流,故桥中零电量指示器不能用直流检流计,而需采用耳机或示波器。,2 例题 18,用同一电导池测出0.01 m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解质 溶液 new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