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课件.ppt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实词,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湘潭凤凰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zxxk,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层级B级。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的理解。,文言实词,2、通假字,5.词类活用,1、古今异义,4、偏义复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
2、义扩大的表现。,(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3、,“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5)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zxxk,(6)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表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
4、”的意思。,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中间”,古义是“中间夹杂”,今义是“当中”;(2)“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3)“宣言”,古义为“公开扬言”,今义为“表示政见的公告”,(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5)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过秦论(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4)“烈士”,古义是“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指“为革命而牺牲的人”;(5)“牺牲”,古义指“作祭祀的牲畜”,今义指“为正义而死”;(6)“因为”,古义是“因此写”,今义是“因果连词”;(7)“故事”,古义是“旧例”,今义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8)“多谢”,古义是“多多劝告”,今义是“十分感谢”。,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
6、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系向牛头充炭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甚矣,汝之不惠(5)或师焉,或不焉(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赢粮而景从(8)风吹草低见牛羊(9)张良出,要项伯(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2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坐通座,音zu,座位;(2)直通值,音zh,价钱;(3)反通返,音fn,回归;(4)惠通慧,音hu,聪明;(5)不通否,音fu,不;(6)倍通背,音bi,违背、背叛;(7)景通影,音yn,影子;(8)见通现,音xin,露出;(9)要通邀,音yo,邀请;(10)知通智,音zh,智慧;(11)具通俱,音j,都;(12)生通性,音xn,资质、本性。,一词多义,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
8、,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各当时而立法”。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就(1)金就砺则
9、利()(2)连辟公府不就()(3)一蹴而就()(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5)若无罪而就死地()(6)乃谢客就车(),(1)接近,依靠(2)赴任,就职(3)成功,达到目的(4)即,就(5)走向,走上(6)上,登上,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秦贪,负其强()(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覆盖,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
10、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兄弟”指“弟弟”或“兄长”;“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了”,“好歹”指“歹”,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是非”指“非”,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
11、词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的意思.,(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其日牛马嘶()(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蟪蛄不知春秋()(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实战演练: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1)否。小小大大之意。(2)是。偏义在“马”,“牛”为衬字。(3)是。偏义在“亡”,“存”为衬字。(4)是。偏义在“母”,“父”是衬字。(5)是。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2、。(6)是。“国”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家”指大夫统治的地方。偏义在“国”,“家”是衬字。(7)否。春天和秋天。(8)否。“痛恨”是十分遗憾之意。,文言文知识复习专题,第二课时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状语(3)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动词活用为名词(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3)数词活用为名词,副词 副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专题 复习 课件 文言 实词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