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语.ppt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语.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边塞军旅诗鉴赏,沙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备课组,关于边塞诗,1、产生根源战争。(多民族,民族冲突)2、历史背景盛唐气象。(进入黄金时期)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3、时代特点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
2、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4、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逢病军人 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
3、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反战主题。,情感归纳: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豪情。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5、鉴赏方法:(1)把握意象,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羌笛、胡笳、琵琶。,(2)语言与艺术手法:1、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2、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实
4、战演练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风吹一夜满关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5、,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古代诗歌-咏史怀古诗鉴赏,关于咏史怀古诗歌,1、概念: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结构特点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常见主题归纳:A 怀古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连,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诗 鉴赏 边塞 军旅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