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习复如何落实基础.ppt
《高三历史第一轮习复如何落实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轮习复如何落实基础.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什么是“基础”?,二、掌握学情,复习课因材施教,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的策略,四、必修三复习举例,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只有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学科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掌握主动,高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什么是“基础”?“基础”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双基”。,1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
2、史论结合的。史实性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评价,如性质、意义、成败原因等。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考试大纲里有明确规定。,2什么是基本能力?,二、掌握学情,复习课因材施教,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历史概念的理解 与运用上欠缺。2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掌握,阶段特征相当模糊。3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 缺,审题、解题能力差。表现为:有些学生教材背 的很熟,但考试分数不高,原因在于不会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4日常练习和中对问题设问的要求和设问角度把握 能力欠缺,语言表达缺乏学科特点
3、,对答案的语言组 织能力欠缺;规范性要求不够(卷面不够规范,段 落、要点不清;随意性较强,逻辑不严密;轻易 划掉写在试卷上的文字;在卷中乱划乱改等。),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二)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 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三)基础知识的全面和整体把握上认真 落实读、记、听、写、练、讲六个环节,(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照学科教学中规定的”三维目标”,明确把握每一课的 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
4、展要求、说明),使学生 明了各课内容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认识什么、体会 什么、拓展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学习效率。历史 课程标准应该怎样读呢?一般说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 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例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我们研读历史课程标准,主要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因为高考命题也不外乎是从这两方面切入的。请看下面的两道题目:例1在”新航路的开辟”地图中,线路1和线路2分别是哪个航海家的航线?【图略】A达伽马 哥伦布 B麦哲伦 哥伦布 C迪亚士 麦哲伦 D哥伦布 麦哲伦例2新航路
5、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开始联为整体的历史C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世界重心,第一道题目,其命题思路就是考查基本的史实:第二道题目,其命题思路就是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价值判断。同学们可能有疑问:“第一道题目所涉及的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历史课程标准并没有提到啊,我们也需要去记忆吗?第二道题目中的A、C、D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要选择B项呢?”对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用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做到一点,就是要“把课标读厚,把教材读薄”。把课标读厚,是指在掌握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6、基本知识点,再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渠道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在知道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后,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是越多越好。此外,我们也要掌握好解题的技巧。第一道题目你不一定知道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海路线,但你必须清楚迪亚士和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利用排除法。你还是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关系到如何把教材读薄了。现在每一套教材的知识点都很繁琐,不少同学是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把教材读薄,意味着一定要抓住教材的核心思想,不要迷失在历史知识点的森林中。教材呈现的知识点无论有多少,教材的知识体系无论有多复杂,它归根到底还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来制定的。解
7、答上面的第二道题目,只要你领会了历史课程标准表述中的第二句话,就很容易选择B选项。,(二)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 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1研究新课标,理解和体会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整体把握。从高考的角度而言,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就是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了从文明演进的线索来叙述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成为历史新课程的总纲,与之相应的就是突出了文明史观的理念,它与整体史观、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反映在高考试题中去。,2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教学要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可以划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
8、史和精神文明史三个部分。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的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明史则包括思想学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与王朝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 相比,文明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基本要求有以下 重要变化:(1)在认识历史的主线上,要求以人类文明为主题、以农业 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线索,从不同的文明类型中把握人 类文明的多样化,将中国历史视为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2)在认识历史的着眼点上,注重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 成果,如政治制度文明、物质生产和生活文明以及思想、文 学、艺术等精神文明。(3)在认
9、识历史的范围上,要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4)在认识历史的视角和教育价值上,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 以及从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知识是解决懂不懂,能力是解决会不会。知识靠听,能力靠练,高考考能力。一节课,前10分钟讲的,学生能记住70%,以后讲的只能记住10%。课堂上学生光靠听,能记住10%,光看书学生能记住20%,既听又看能记住60%,又听又看又写能记住80%。综合起来算,1/3的时间教师讲,1/3的时间学生做练习,1/3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三)基础知识的全面和整体把握上认真 落实读、记、听、写、练、讲六个环节,读:要引导
10、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不留死角。通过阅读,使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基本理论。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导言:(2)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 中之重。(3)地图、图片是复习的重要内容。(4)文献资料。(5)注释。(6)目录。,记:识记基础知识是历史基础知识落实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学不好历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记不住。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识记量最大的一个学科。因此复习中要指导、示范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如类比记忆法、规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类比记忆法、数字记忆
11、法、等等。,3.听。有些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教材上基本都有,听不听无所谓,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师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在在听课中思想不能开小差,注意力集中、紧随老师的思路,并随时作好笔记。,4.写作好课堂笔记。5.练合理训练。历史试题练习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理解、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高考复习效果最终由考试来检验,而应试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培养。,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进行五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如时间、空间、中心问题等等。切忌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找准关键词,它们
12、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己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作为解题的依托。四是答题速度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规定训练时间,要求不仅要做到“会”,而且要注意“快”。五是组织答案的训练。,6.讲即上好讲评课。讲评课要做到:四讲四评;四要四不要;四原则“四讲”:讲共性与个性讲思路与规律 讲题型与技巧讲发散与变化“四评”:评错误解答,防重蹈覆辙;评优秀解法,培创新能力;评新题生题,强应变能力;评旧题新考,增忧患意识。“四要”:错误要讲透,思路要讲清,示例要讲活,规律要讲明白;“四不要”: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教师一人讲,不要就题讲题,不要离开高考的要求讲。四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能力的原则;双主体原则
13、;智力与非智力因此并重的原则。,(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既是突出基础知识的问题,也是提高基本能力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联系:l纵横联系。2中外联系。3史论联系。,(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高考重点考查学科内综合,因此,在加强对历史知识记忆的同时,要加深理解,构建出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中能准确理解历史,并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在建立知识结构方面,首先,我们应高度重视建构章节知识结构。在建构知识结构时,可采用结构图,高屋建瓴,对主干知识进行复习。由于单元章节知识结构,一般都有比较好的落实,这里不举例赘述。在章节复习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
14、意建立小专题的知识结构图示。,(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课本上的基本事实、基本结论和基本历史 原理要在 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灵 活运用的能力。最有 效的办法是平时复习 中,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 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为什么”,多将句 号变问号。“?”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的过程。例罗斯福新政复习时设计以下问题:,l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新政与传统政策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3新政的成功说明什么问题?(生产关系调整与生产力相适应,关注民生有助于社会和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等)4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
15、么影响?5新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美国国情出发),四、必修三复习举例,(一)历史必修三模块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必修()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5个专题是按照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选取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最能体现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成就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3个
16、学习专题基本依据西方历史的发展线索,选取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这样,中外历史结合,形成发展脉络清晰、专题特色鲜明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课程体系。,新课标的要求: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进而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线索。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重点知识、基本线索)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会搜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进步对人类
17、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注重课程资源,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情感教育,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交流、融合)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
18、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二)高考考情分析:近几年文综命题关于考查文化史的基本规律:主要考查思想文化现象的纵向、横向发展规律:纵向思想文化现象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横向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互动关系;不同地域、类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高考试题的文化史考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试卷文化史所呈现的特点:1渗透了我国史学研究和大学历史教育发展显示的新趋势。即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尤其是加强了对文明史观的考查,在”文明史观”命题走势下,文化史的考查地位日渐重要,我们要把这个
19、理念通过讲课和平时的训练,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构成的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总体看,从近几年的全国卷以及地方卷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凸现出来。思想文化史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份,考查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外文化史中的思想史,近年来成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卷中考查的热点,以天津卷为例说明:,2006年14题考了中国近代的思想之争、16题考了活字印刷术、17题考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每题4分,37题考了自明清以来到19世纪90年代的中西文化交流29分,共41分。2007年13题考了张衡、14题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21题考了三
20、民主义、23题考了启蒙思想,各4分,37题考了中外的思想与政治的关系32分,共48分。2008年37题考了中外思想、教育31分。2009年对于文化思想史考察比例相对少。2009年4题考了维新思想梁启超、7题考了世界文学、12题材料一、三考了古代民本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思想,总计12分。,2以文化史为依托,立体、交叉地考查政治、经济等相关内容。与文明史构成有机的整体,试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文化史的考察不是孤立的,它以文化史为切入点考察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中外文化的联系相互交错。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命题角度看,着眼于思想演变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对各种思想体系的评价和分析
21、,形成了三个结合,即: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者的结合;中外思想文化的结合;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结合。复习教学中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1)遵循从文化现象到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2)知道有什么。宏观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单元下的专题。,3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教材是课程的资源之一,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而高考会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来命题,超越教材来综合考查考生对学科能力的掌握程度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用材料进行补位。,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时代功能。,(三)文化史复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第一轮 如何 落实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6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