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
《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轨道2、公转的方向3、公转的周期4、公转速度5、绕转平面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的方向,从天北极俯视,从天南极俯视,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公转方向规律,2.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地球,太阳,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3 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360,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4 公转速度,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公转的速度,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速
2、度:近日点(较快30.3km/s)远日点(较慢29.3km/s),受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夏半年天数长于冬半年,且极昼天数多于极夜天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西向东(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自西向东,23小时56分4秒 1恒星日,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赤道面,黄道面,角速度:15度/时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远日点速度慢近日点速度快,在下图中: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D,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5.黄赤交角,“一轴两面三角度”,黄赤交角:
3、2326,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1.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黄赤交角增大,回归线度数增大;反之.,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与五带范围的关系:,热带: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温带: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600,600,300,300,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交角增大:热带、寒带面积增大,温带面积减少,交角减小:热带、寒带面积减小,温带面积增大,6.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65日5时48分
4、46秒(1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直射现象:(太阳高度=90)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两次(赤道:春分日,秋分日)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北回归线上:夏至日 南回归线上: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无直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在0-2326N时段: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0-2326S时段:北半球的冬半年,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从国庆节开始到元旦放假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以下正确的是A.北半球,先南后北
5、 B.北半球,向南移C.南半球,先南后北 D.南半球,向北移,请在图中标出今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9月23日至次年1月初 1月初到3月21日 3月21日到7月初 7月初到9月23日A.B.C.D.,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则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课堂练习:,3、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端午节 B、国庆节 C、劳动节 D、教师节,B,4、“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D,(1)图中_时期直射点向北移动,_时期直射
6、点向南移动。(2)当太阳直射_点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3)当太阳直射_点时,北京昼夜等长。(4)A、B、C、D四点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其公转速度较。,B,课堂练习:,较快,DAB,BCD,AC,D,A,一、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一天中的最大值(各地地方时12 时的太阳高度角)。,同一纬度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等于0。,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例题:求北京(40N)二
7、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H=90(402326)7326,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H=90(40/0)50,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H=90(40+2326)2634,90,66 34,23 26,66 34,23 26,扬州在(32 N),当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58,81 26,58,34 34,正午太阳高度=90 纬度差,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春分日,(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二分日,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8、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2).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夏至日(6月22日),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
9、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纬度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规律: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纬度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规律:南北回归线外各地介
10、于最大值最小值之间,二分日,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能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状况的是(),C,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楼间距问题,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
11、度最小值,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过程如下:tanH=h/L L=hcotH 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实际应用,楼间距问题,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 cotH,某疗养院(北纬3634),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
12、均有较好的采光?,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 30=34.7 m。黄赤交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答案:(1)34.7 m(2)楼距应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例题】下图是某城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照射情况示意图,该城市的名称可能是()A.巴西利亚 B堪培拉 C.渥太华 D巴格达,【审题】图中只有2条代表二至日的两条太阳光线。我们无从证明哪一条是夏至日,哪一条是冬至日。说明知识考察的不是二至
13、日太阳光线的特征。但全年的太阳光线均应该位于二至日之间。如果我们再将补画一条太阳光线(如下图中的红线),【解题】堪培拉是澳大利亚首都,在南归回线以南,渥太华是加拿大首都,在北回归线以北,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也在北回归线以北。只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符合题意。【答案】A,2、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理位置关系,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的倾角问题,地面(或楼顶),正午太阳高度角,热水器仰角,热水器集热板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互余,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当地楼房影子最
14、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026 B59026 C66034 D3602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增到最大时,可能发生的是 A天山雪线的位置最高 B松花江流域河水封冻 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罗马地区高温干燥,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可以求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026=30034),进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026。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最大时,是北半球冬至日。,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例题 一位居住在北半球的中学生,在某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当他在P点测到
15、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时,刚好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此时太阳高度角h为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正确标出南、北方向注记;(2)若当天为冬至日,这位中学生所 在的经纬度位置是_(3)若当天为夏至日,这位中学生所 在的经纬度位置是_(4)若当天为春分日,这位中学生所 在的经纬度位置是_,北,南,2334N 110E,7026N 110E,47N 110E,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1)根据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加以判断,直射点无影子,影子较长,影子更长,太阳高度角较
16、小,太阳高度角是900,太阳高度角更小,6、影子问题,(2)能根据正午影判断南北方向,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3)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的物体影子朝向情况,北极圈:6月22日影子朝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北极点:6月22日影子朝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南极圈:12月22日影子朝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南极点:12月22日影子朝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4)全球各地的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下图是某天文研究小组绘制的a、b、c、d、e等五个地方的正午物体影子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地的可能位置。,答案:a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c位
17、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e位于赤道上。,3.太阳方位,此地正午太阳方位:“南方”天空3月21日9月23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9月23日3月21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太阳方位:“北方”天空(与北半球相反)太阳“东升西落“(与北半球相同)夏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冬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太阳直射赤道,由此可得出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得出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
18、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由此可得出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图中表示正南方向的是。2.该地的经度是。3.图中X、Y的时间应当是:A.8:00,17:00 B.8:10,17:10C.8:20,17:00 D
19、.7:50,17:10,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是北是南是东是西。,1100E,计算20:10-5:10=15(昼长),当地中午时的北京时间=5:10+(152)=12:40,推算出当地经度为1100E。春秋分与夏至的日出时间差等于春秋分与冬至日的时间差。则:X=6:40+1:30=8:10 Y=18:40-1:30=17:10,试题拓展:下图曲线是某地某日一天的旗杆影子轨迹图。甲处为旗杆矗立点,虚线为旗杆影子。据此完成:(1).代表当地日出时旗杆影子的是(数字)。(2).该地可能是:A.新加坡 B.悉尼 C.巴黎 D.南非(3).旗杆影子位于“4”位置时,北京时间是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轮 地球 公转 地理 意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