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设计方法.ppt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设计方法.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章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12.1 全定制(Full Custom)设计方法,IC的硅片不进行预加工 无预处理和预编译的单元库,全人工版图设计 设计所需的每一单元 人工交互的方法进行版图的布局布线 需要从头到底设计各层掩膜图形 已有学术上的自动化设计软件 电路级综合的数学模型;模拟电路的结构级综合、单元级综合、版图级综合;模拟集成电路的硬件描述语言,全定制(Full Custom)IC的特点,完全符合自己性能要求的IC 硅面积利用率高 适宜于定型的、产量大的IC产品 设计工作量大、设计效率低、设计周期长和设计费用高 要求设计人员有比较深的微电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设计经验 适宜于模拟和数/模混合
2、IC,12.2 门 阵 列 门阵列设计技术彻底地解决了信号位置的限制,它更符合我们的设计习惯,将一切的逻辑设计,不论是组合逻辑还是时序逻辑,均以门逻辑及其门逻辑构成的功能块进行表述,电路规模不再以集成了多少晶体管进行衡量,而是用集成了多少标准门进行标度。严格地讲,门阵列不是一个实现逻辑的电路结构,它是一种版图形式。门阵列电路在ASIC市场份额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门阵列由于其设计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和制造周期较短,价格较低,特别适宜批量较小的ASIC设计。,其显著特点是器件结构已预先制造好,即是说基片上已预先制造好固定的晶体管或者门单元阵列,以及固定的输入输出压焊点和固定的布线通道(门海除外
3、)。这种功能未经定义的基片通常称为门阵列母片。门阵列电路的设计广泛采用CAD系统。由于门阵列设计都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求ASIC设计者掌握一定的IC知识就可以进行设计。其设计的复杂性往往取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功能和性能。,门阵列最早的研究工作起始于6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尚不具备门阵列开发技术的支持工具,加之当时整个IC工艺水平尚低,因而门阵列技术未达到实用水平。80年代以后,随着集成技术一日千里的飞速进步和CADCAT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门阵列的研制生产获得重大突破,各类门阵列产品竞相涌现,门阵列进入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90年代则出现了FPGA,门阵列技术进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门阵列
4、是一种规则化的版图结构。门阵列版图采用行式结构,在单元行内规则的排列着以标准门定义的门单元,图12.1是一个58个引脚、112标准门容量的门阵列示意图,它的单元构成148阵列,这是一个门阵列的早期版本,但这个图最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门阵列。在实现具体电路时,门阵列中的单元结构是可改变的,并不是机械的以标准门进行连接,也就是说,所谓的标准门是用于定义门阵列规模的参考。,以现在被广泛应用的CMOS门阵列为例,它的规模是以标准二输入“与非门”或二输入“或非门”进行定义。这样的一个标准门有两对MOS管:两只PMOS和两只NMOS,它也被称为四管单元。如果说4000门规模,则表示在门阵列的内部将有1600
5、0只MOS管,这里并未计及I/O单元引入的晶体管数量。在每个单元中的两对管子通过适当的连接就可实现二输入“与非门”、“或非门”或“倒相器”、“传输门”的功能,也可与其他单元适当连接实现多输入的门电路功能。当然,将门单元通过连接就能够构成时序逻辑。,1 门阵列单元 有多种工艺技术支持门阵列的实现,主要有TTL,ECL,CMOS等。CMOS门阵列,由于其单元结构简单,单元内部连接以及单元与外部的通信容易实现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硅栅CMOS电路,除了硅栅MOS器件本身特性优良外,由硅栅工艺制作的多晶硅连接条使布线的灵活性大大提高。在VLSI技术中主要采用硅栅CMOS结构的门阵列。下面将介绍C
6、MOS门阵列的单元结构及其应用。,图B是一种硅栅CMOS门阵列的单元和多晶硅桥的结构图,在实际的设计中,单元版图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的结构大致相同。这是一个p阱硅栅CMOS工艺结构的门阵列版图的局部,这个局部版图不包括金属布线图形。在实现具体逻辑时,根据所要实现的逻辑,在这个基本版图上设计金属连线即可。在门阵列单元中,所有的NMOS晶体管的尺寸是相同的,所有的PMOS晶体管的尺寸也是相同的。为了说明布线通道,将规则的多晶硅桥也示于了图上。,固定门阵列的结构与此相同,对于优化门阵列,多晶硅桥并不是这种规则结构,而是不等间隔结构,在需要跨接的地方才出现多晶硅桥,并且桥的长度也由跨过的水平连线的多少
7、确定。在门阵列单元中,为了适应各种复杂的布线要求,在扩散区和引线上开了许多的引线孔。将来在不需要引线的地方,那些引线孔将被一些小的金属块所覆盖。在单元的基础上,设计系统根据各种具体逻辑单元电路结构,确定了一些基本的连接方法,作为数据库存放在系统中。在实现具体的逻辑时,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调用数据库实现连接,集成电路中的线网则是通过布线系统实现。,如果将该门阵列芯片的金属层、二氧化硅层、多晶硅层等去除,其单元掺杂图形如图12.3 所示,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多晶硅对掺杂过程的阻挡作用,虽然在版图上是完整的图形结构,实际上形成的掺杂区是被分割的图形形式,这个图说明了源漏区的实际图形,并可从
8、中理解多晶硅栅的自对准原理。,图 12.3,在单元中的电源和地线的接触区采用重掺杂,其目的是减小接触电阻。同时,为保证P型和N型衬底电位的均匀性,在重掺杂区间隔一定的距离要开孔并用金属引线短接。从图12.4所示结构还可看到,由于多晶硅的阻挡作用,重掺杂接触区实际上是断开的,这就必须用金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有可能则应避免这种断开情况的发生。图12.5是一个用这种单元结构实现逻辑门的电路和版图例子。,S3既是一个PMOS的漏区,又是另一个PMOS管的源区,这被称为共用源漏区。,S1、多晶硅栅Q1、S2构成了倒相器中的PMOS管,S2作为PMOS管的源区接电源,S1是PMOS管的漏区,与NMOS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成电路设计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