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ppt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 经历到的事情是: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C.看阎立本作画 D.到东京城内的“勾栏”看演出3、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古代历史上,在 中国和印度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文成公主,4.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A.秦朝 B.隋
2、朝 C.唐朝 D.明朝5.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材料二:,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秦朝疆域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秦朝和隋朝虽相隔遥远,但亦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其创建的新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也为下一个朝代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都因统治者的暴虐和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使政权毁于一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是长城的西至点 _,是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著名水利工程_。2)材料二中的是大运河的北端_
3、是大运河的南端,是隋朝的都城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什么制度?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到唐朝时日益完善,唐朝科举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秦朝、隋朝的下一个朝代分别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31.材料一: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美)斯塔夫里阿
4、诺斯全球通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2)汉高祖之后,西汉王朝出现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鼎盛局面。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3)材料二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回答:(5)材料三是唐太宗主要吸取了哪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提出的?唐太宗非常重视纳谏,受到唐太宗器重的最著名谏
5、臣是谁?,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9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以应天为京师后改名南京。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二、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明太祖)2、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4、设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5、实行削藩政策(建文帝、明成祖)6、迁都北京(明成祖 时
6、间:1421年 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三、靖难之役:1、原因: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 2、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3、交战双方:建文帝与燕王朱棣 4、结果:燕王朱棣取胜、称帝,他就是明成祖。补充:1、八股取士的危害: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被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2、明政府八股取士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权。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的一种表现。,五、材料题:“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
7、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回答:1、“焚书、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是指秦朝焚书坑儒。2、为什么说八股之害更甚于上述事件:八股取士使更多读书人,只顾埋头读书,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3、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前提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3、经过:时间:1405-1433 次数:7次 出发地点:刘家港 到达地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下列海域或地区的先后顺序是越南、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沿岸),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隋朝 犹如 流星 划过 历史 天空 时间 虽然 短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