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1第6章还原.ppt
《复1第6章还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1第6章还原.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还原,概述催化氢化化学还原,一、还原反应 定义,广义地讲,在还原剂的参与下,能使某原子得到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狭义地讲,在有机分子中增加氢或减少氧的反应,或者兼而有之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概述,将碳原子的氧化态或官能团类属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二、反应的重要性,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制备N-取代产物 Ar-NO2Ar-NH2Ar-NHR(ArNR2)将氨基转变为其它取代基 Ar-NH2Ar-N2+Cl-Cl,-I,-F,-CN,-N=N-,H,三、还原方法,6.7 催化氢化,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有机物与氢气(H2)发生的反应叫做催化氢化(加氢、氢解)。,芳杂环
2、,第一节 催化氢化,加氢:对分子中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加氢,氢解:,在催化剂存在下,含有碳杂键的有机物分子与氢气反应,发生碳杂键断裂,分解成两部分氢化产物的反应叫做催化氢解。,6.7 催化氢化,不同官能团在催化氢化时由易到难的次序,表 各种官能团在催化氢化时由易到难的次序,一、催化加氢,由炔生成烯,由烯生成烷都是加氢反应。虽然加氢反应的机理尚不十分明了,但加氢反应通常是从空间位阻较小的一边进行顺式加成。一般认为,氢气及烯(炔)类都先吸附在金属表面,在进行一个氢原子及键的转移后,若很快地再转移另一个氢原子,则必定是由同边加入;,双键:加氢反应亦受空间效应的影响,尤其当使用铑金属催化剂(R3P)3R
3、hCL时,通常只还原位阻最小的单取代或双取代双键.(R3P)3RhCL称作Wilkinson催化剂,可溶于苯及一般的有机溶剂,故反应在同相中进行,为均相反应,有别于一般加氢作用的异相反应(非均相反应)。这种催化剂是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加氢反应受催化剂、取代基及溶剂等的影响,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异构产物,但真正的反应机理则尚在研究中。,三键:,选择性地还原炔类而不影响双键,由炔还原成烯这是部分氢化反应。反应采用Lindlar催化剂PdCaCO3Pb(OAc)2或类似的催化剂,必要时,掺入一些所谓的“毒化”物质,如硫、喹啉、醋酸亚铅等,以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炔类进行加氢反应产生顺式烯类。受空间效应影响
4、,末端炔基较内炔基容易进行加氢反应:,也可使炔类还原成烷类,而不影响烯类。这是比较特殊的反应。反应中、除了与使用的Ni2B催化剂有关外,可能也受羟基的复合效应:,苯:,芳环、杂环的加氢氢化,羰基化合物:,羧酸、酸的衍生物的加氢氢化,重键氮官能团:硝基化合物的加氢氢化,肟的加氢氢化,二、催化氢解,1、脱卤氢解2、脱苄氢解3、脱硫氢解4、开环氢解,6.7 催化氢化,三、催化氢化的方法,仅适用于沸点较低、容易气化的硝基物的还原。,气-液-固非均相催化氢化的主要优点:1、反应活性高,能使那些用化学还原剂难于还原的化合物氢化,应用范围广。2、反应的选择性好、副反应少、产品质量好、收率高;3、反应完毕后,
5、只要过滤出催化剂,蒸出溶剂即可得到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4、可用于难汽化的被氢化物和中、小规模多品种生产;5、氢气价廉。,表 各类催化氢化催化剂,1、催化剂,6.7 催化氢化,几种重要的催化剂,(1)骨架镍(又称阮内(Raney)镍)(2)铜-硅胶载体型催化剂,1、骨架镍的基本原料是镍-铝合金,其中镍的含量一般在3050,其余为铝,由于镍-铝合金组成的变化,以及在骨架镍的制备过程中所用碱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洗涤催化剂的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得到不同活性的骨架镍,型号有W-1、W-2、W-3、W-4、W-5、W-6、W-7、T-I。W-2型活性适中,制法简便能满足一般需要,为常用的骨架
6、镍催化剂。W-4w-7均属高活性镍催化剂。2、制备好的灰黑色骨架镍在干燥状态下会在空气中自燃,所以需保存在乙醇或蒸馏水中,使用时需注意安全。3、骨架镍是最常用的液相加氢催化剂,它能使合硝基、氰基、芳环的化合物和烯烃发生加氢反应。4、镍系催化剂对硫化物敏感,可造成永久中毒,无法再生。,铜硅胶催化剂是由沉积在硅胶上的铜组成,硅胶必须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催化剂以浸渍法制备;铜硅胶催化剂具有成本低、选择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因而用于流化床硝基苯气相加氢中,但抗毒性、热稳定性较差,原料中微量的有机硫化物(如噻吩),就极易引起催化剂中毒。,6.7 催化氢化,3、注意问题,贮存、使用、安全性(骨架镍作
7、部分氧化处理,使之钝化到不会自燃而又保留足够高的活性;制成NiZn型非自燃骨架镍等)中毒与再生 措施:A,使用不含“毒物”的原料(如铜盐可使PdC中毒)B,寻找可以“抗毒”的催化剂 任何再生方法都只能部分恢复催化剂的活性,6.7 催化氢化,2、非均相催化氢化反应历程,+,+,+,+,催化氢化和一般催化反应一样,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过程:(1)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扩散、物理和化学吸附;(2)吸附络合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3)产物的解析和扩散,离开催化剂表面。,原料的纯度和结构温度和压力催化剂的选择与负荷溶剂改进传质设备与操作,3、气-液-固非均相催化氢化的主要影响因素,6.7 催化氢化,(1)、原料
8、的纯度和结构,氢源和被氢化物,6.7 催化氢化,空间效应越大,越不易靠近催化剂,需要强化反应条件,如升高温度、增加压力、提高催化剂活性等。分子结构不同,催化氢化的难易程度不同:Ar-NO2-C=C-C=O,R-NO2ArH 直链烯烃环状烯烃萘苯烷基苯芳烷基苯,(2)、温度和压力,原则:(1)活性低的催化剂,反应温度高,活性高的催化剂,反应温度低。Pd 常温常压;Ni 100,1-3MPa;MoS(抗中毒):250,25MPa(2)T升高,速率增加,但T过高会引起焦化等副反应,并影响催化剂的寿命 P升高,相当于提高氢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加,但P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则影响不大,6.7 催化氢化,(3)
9、、催化剂的选择与负荷,催化剂是影响加氢的主要因素 几种不同的金属活性炭型催化剂对硝基苯的加氢进行比较 PtPdRhNi 控制催化剂的浓度、用量、负荷以及损耗量负荷,6.7 催化氢化,6.7 催化氢化,(4)、溶剂改进传质,溶剂的作用(1)溶解被氢化物;(2)有利于传质;(3)便于催化剂的回收利用;(4)改变反应的选择性。,对溶剂要求(1)沸点高于反应温度;(2)对产物有较大的溶解度,有利于解析。,6.7 催化氢化,溶剂的种类 CH3COOH H2O CH3CH2OH CH3COOC2H5 高压反应使用溶剂:H2O,,溶剂是为了增加分散度,但溶剂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从中性、非极性溶剂环己烷,到极
10、性的酸性溶液,如乙酸,活性递增。,应用,6.7 催化氢化,1、顺丁烯二酸酐的催化氢化,6.7 催化氢化,1,4-丁二酸酐的制备,由顺酐制备,氢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和熔融法两种。,溶剂法是在1,4二氧六环中,在铜的钼酸盐等温和催化剂的存在下,在120160和20MPa进行氢化,丁二酸的收率可达100。国外多采用此法,但此法要求条件较严,否则会过度加氢生成较多的丁内酯酪或四氢呋喃。焙融法是将顺酐熔化后,在160、5MPa催化氢化。此法是近年中国研究成功的先进方法,因不用溶剂、工艺简化、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环境污染减少。,-丁内酯的制备,(1)1,4-丁二醇脱氢法,(2)顺酐氢化法,6.7 催化
11、氢化,6.1.6 还原剂的种类,6.2 铁粉还原,反应特点反应历程应用范围铁粉还原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原产物的分离,6.2.1 反应特点,以金属铁为还原剂,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选择性好(硝基或其它含氮的基团)工艺成熟、简单,适用范围广副反应少对设备要求低产生大量的含胺铁泥和废水,6.2.2 反应历程,Fe0Fe2+2e,Fe0Fe3+3e,ArNO2+2e+2H+ArNO+H2O,ArNO+2e+2H+ArNHOH,ArNHOH+2e+2H+ArNH2+H2O,6.2.3 应用范围,芳环上的硝基还原成氨基环羰基还原成环羟基醛基还原成醇羟基芳磺酰氯还原成硫酚二芳基二硫化物还原成硫酚还原脱溴,6.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还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