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减值.ppt
《金融资产减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资产减值.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 金融资产减值,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应注意:四类金融资产中第一类不需要计提减值。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
2、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
3、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对于浮动利率贷款、应收款项或持有至到期投资
4、,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可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即使合同条款因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由于发生财务困难而重新商定或修改,在确认减值损失时,仍用条款修改前所计算的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计算。,【例1】2010年末,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货款1000万元,预计在2012年末能收回800万元,其余无法收回。假设折现率为6,则计提坏账准备如下: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800(16)2712(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0万元,应计提坏账准备288万元(1000712)。2010年末账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 288 贷:坏账准备 288,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
5、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例2】2010年末,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货款1000万元,预计在1年内能收回900万元,其余无法收回。假设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则计提坏账准备如下: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900万元,应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坏账准备 100,2对于存在大量性质类似且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金融资产的企业,在考虑金融资产减值测试时,应当先将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
6、可以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企业最常采用的是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减值。单独测试未发现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已单项确认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3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资产 减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