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十章货币政策.ppt
《金融学第十章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第十章货币政策.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章 货币政策,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价,更好的理解货币政策实践,尤其是我国准备金政策的操作。重点与难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中介指标与传导机制。,3,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实践,4,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与失衡的涵义 Ms=Md与MsMd货币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动态过程;与社会总供求紧密相连;其实现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的供求均衡是以市场的供求均衡为外在表现的,而市场的均衡离不开货币供求的支持,因
2、为在现代货币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交易和信用行为都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5,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内在联系社会总供求的涵义总需求=总购买支出=现实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总供给=总收入=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商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总需求与总供给,6,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影响 P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B A 第二阶段 O Y 货币扩张对潜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7,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图示,总供给S,总需求D,货币需求Md,货币供给Ms,利率,物价,8,货币的失衡,货币失衡的表现利率;物价货币失衡的类型与原
3、因MsMd:通货紧缩MsMd:通货膨胀结构性失衡货币均衡现象在现实中比较少见,而常常出现的是货币失衡的情况,因此货币均衡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目标或标准出现的。,9,货币失衡的调整,供应型调整需求型调整混合型调整逆向型调整,10,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11,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利用和效率的措施;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狭义
4、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因此货币政策实际也包含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12,10-1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必须围绕着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
5、目标(operating target)、中介目标(intermediate target)和最终目标(ultimate goal)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五大目标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5、金融稳定,13,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14,(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存在三种情况:1、在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协调的,即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并不会引起物价上涨;2、在凯恩斯学派的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矛盾的。这一矛
6、盾可用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来加以说明。3、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二者又是协调统一的,即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和低失业率(经济高增长率)并存。,15,(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1、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有两种可能:1、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但是,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2、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进出口的增长,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逆差;但却加大国际收支顺差。(四)物价稳定、金融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二者之间均存在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即物价、利率
7、和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相反,国际收支平衡则有利于物价、利率和汇率的稳定。但是,短期内仍然存在矛盾。,16,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相机抉择,轮番突击 单一规则 通货膨胀目标制,17,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临界点:社会能接受的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范围。若失业率高于社会临界点,政府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若通货膨胀率超出了社会临界点,则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政策,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18,相机抉择,轮番突击,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引导经
8、济发展趋势的策略。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19,单一规则,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与经济潜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的、不损害中央银行信用的货币增长率。,20,通货膨胀目标制,一般程序向公众宣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将此预测与预定通货膨胀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距对货币政策进行
9、调整,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如果预测结果过高,则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过低,则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或姿态则可以保持不变。定期提供有关其策略和决策的公共信息条件: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准确预测目标期通胀率,是一种货币政策安排,它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低通货膨胀当作是自己的职责。,21,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几种做法 多重目标、双重目标、单一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一)中介指标的含义 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 融变量。(二)中介指标的选取标
10、准可测性:数据可控性: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相关性: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抗干扰性:适应性:(三)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贷款总量和汇率也可作为中介指标。,23,对中介指标的分析,1、利率优点: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不足:抗干扰性差;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实际利率的可测性;长期利率2、货币供应量优点: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缺点:可控性:并不绝对,货币乘数,内生性可测性:哪一层次;货币层次难以界定,20世纪末许多国家放弃货币供给量,改为利率。我国95年开始采用货币供给量,同时公布M1、M2。07年后仅公布 M2,24,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不可同时作为中介目标,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以
11、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Md,I1,I*,I2,M*,货币供给,利率,25,其他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主要有贷款量和汇率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国家,央行控制了信贷规模,就控制了货币供应量。汇率在一些实行本币与外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主要的中介指标。,26,操作指标及其选择,准备金:从需求方面看,准备金可分为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从供给方面看,可将其分为借入性储备和非借入性储备。存款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越多,其创造信用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并及时调节和控制其方向和力度。但在选择哪一个准备金指标为操作指标上也有分歧。货币学派认为应该以准备金总
12、额为控制对象,美联储在1979到1982年间是以非借入储备为操作目标的,在1982年之后,以借入储备为操作指标。基础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的。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比只控制准备金好。在货币乘数一定或者货币乘数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可控性较强,而通过再贴现业务和再贷款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较弱。此外,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也是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一个影响因素。,27,与中介目标的相关性标准:中介目标是利率,则优先的操作目标将是联邦基金利率;如果理想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操
13、作目标应选基础货币这样的储备总量。所以最佳操作目标的选择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中介目标,因此操作目标应为准备金或基础货币。,28,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29,10-2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它的运用可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率:最猛烈 1、作用机制rd 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紧缩 M 利率 rd 货币乘数 2、优
14、缺点:效果明显,一视同仁 冲击巨大,无法微调 缺乏弹性,无法进行经常性调整,31,32,33,34,(二)再贴现政策 1、内容:贴现率的调整;贴现资格的规定 2、作用机制:(1)影响货币供给(2)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3)告示效应 3、局限性:(1)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2)再贴现率的高低有一定限度(3)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35,(三)公开市场业务:最灵活、最具弹性 1、定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作用过程,证券买/卖,证券价格(+/-)市场利率(-/+)投资(+/-),商业银行准备金(+/-)放款(+/-)s(+/-
15、),36,3、优点:主动出击 效果和缓 反向操作 方便快捷 影响利率结构,主动、灵活准确、迅速,37,4、局限性,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广度,深度,流通中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以供有选择地买卖,并且大量买卖不至于对有价证券价格造成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是指央行应持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3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原理,39,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不动产信用控制 2、消费者信用控制 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控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规定首付比例、信贷期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第十 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