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自然观与科学发展.ppt
《部分自然观与科学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自然观与科学发展.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0/19,1,第二讲 自然观与科学发展,主讲:魏发辰,2023/10/19,2,2.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水平决定自然观的形态和内容;一定形态的自然观又反过来作为科学认识的范式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影响科学的创新与发展。自然科学历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会引起自然观的革命和创新,新的自然观有会引起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认识自然观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发展自然观的内容,同时又有助于我们选择先进的创新范式,加速科学的创新与发展。,2023/10/19,3,自然观与科学发展五个阶段,2.1 思辨自然观与前科学的发展,1,2.2 机械自然观与第一次科学革命,2,2.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
2、第二次科学革命,3,2.4 系统自然观与第三次科学革命,4,1,2.5 生态科学与生态自然观,2023/10/19,4,2.1 思辨自然观与前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的三种形态:,知识零散但增长趋势明显,学派林立争论不休,有序和谐的知识系统,潜科学,前科学,科学,2023/10/19,5,2.1.2 古代科技与自然观特点,古代科技特点:源于经验,成果零散,方法直观加上猜测,根据个别事实还有错觉。古代科技成就:科学:天文、数学和医学;技术:四大发明和工具体系。,古代科技与自然 观,古代自然观:注重整体不重细节,以具象说明抽象,个别事物描述世界的一般规律,注意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矛盾性,同时又有自然
3、崇拜产生的拜神论思想的存在。,2023/10/19,6,古代科技成果的最高境界,科学、技术与哲学,1,科学成就:天文学:托勒密地心说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医学:中国医学厉法:中国阴历纪年,3,哲学成就:中国哲学:易经西方哲学:古希腊米力度学派;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主要原理:物质不灭、物极必反、运动绝对性、变化无限性、时空统一性、无穷大无穷小等等。,2,技术成就:中国四大发明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杠杆原理,以及简单机械和建筑艺术。,2023/10/19,7,2.1.3 中国古代自然观,一、关于宇宙结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浑天说,2023/10/19,8,二、宇宙起源于万物构成,1,金、木、水
4、、火、土为宇宙之本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在国语.郑语中记有西周末史伯提出的,“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百物”的思想。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万物构成的最早论述。2,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以道为本原,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传:“天地感而万物生”;易。系辞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进化图式。庄子:道、太极:“生生者不生”。即派生一切的那个起点。,2023/10/19,9,宇宙起源于万物构成:,3,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代表:天是世界本原,天没有自然外貌,其实质却是有意义的百神之大君;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界的秩序,并
5、根据人的行为善恶来降赏罚。(唯心)王充为代表:论衡。自然:“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即,天是没有意志的,万物的产生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过程。4,魏(220-265)晋(265-420)隋(581-618)唐(618-917)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玄学”和“佛学”。玄学以思辨著称,强调逻辑上的本末,而放弃对现实世界的探讨。出现了所谓“贵无派”和“贵有派”或“崇无派”和“崇有派”。佛学:现实世界虚幻不真,是由人们的“心”、“识”所创造,整个世界是由“心”、“识”变化而来的。(空前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023/10/19,10,宇宙起源于万物构成:,5,唐代中叶,著名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的“元气说”,
6、天地产生之前只有元气存在。万物的产生是由天、阴、阳三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三者又统一于元气。刘禹锡主张:有形为无形之本,试图批判玄学和佛学的虚寂之说。6,宋明时期陆九渊、王守仁的所谓心学:“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主观唯心)张载:万物由气构成,气有两种状态:太虚无形即离散状态;另一种是气的聚集状态,形成有形状的万物。王廷相:“气虽无形可见,确是实有之物,口可吸而入,手可摇而得,非虚寂空冥无所索以者。”“气之总量并不因聚散而变,气之出入于太极者初未尝减也”(物质不灭定理)王夫之:“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023/10/19,11,三、时空观,战国时期,道家、
7、名家、墨家都曾对宇宙或时空给过定义。其共同的观点是:时空统一观:“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墨经上中说:“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无穷大和无穷小: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2023/10/19,12,四、运动观,1,西周时期易经中就有“物极必反”,“无往不复”的论述。-辩证运动观。2,战国时期,老子:终而复始,-反者道之动。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指虚静比躁动更为根本,运动着的事物总要回到静止状态。3,庄子运动发展思想秋水中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事而不移。”庄子、天下:簇矢之疾,而有不行
8、不止之时。古希腊哲学家之诺:飞矢不动。4,王夫之的动静观张子正蒙注中:“动静者,即此阴阳之动静也。”解释:动静是不能离开物质而言的,到事物之外寻找动静是错误的。思问录、内片:静者静动非不动,动静皆动也;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2023/10/19,13,五、矛盾观-对立统一观,对立面的统一或互补,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这一观点萌芽于西周,并在易经中充分展现。北宋张载:“一物两体”;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宇宙的发生过程是不断一分为二的过程:“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分两尔”。又:“一中自有对”,“统言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也有阴阳”。又:
9、“凡天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始能化生万物”。明清时期:方以智:合二而一;后,王夫之: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包含在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它们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对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2023/10/19,14,2.1.4 西方古代自然观,泰勒斯(古希腊,Thales,前624前547)的自然观:泰勒斯有名名言:“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世界本原是水,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泰勒斯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米利都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主要观点是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
10、质。万物的本原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物质在运动中不断产生冷与热、干与湿等对立面,因而产生了万物,生物则从水元素中产生,高级动物是由低级动物发展而来,人是由鱼变化而来的。泰勒斯在哲学上后来的主要支持者是德谟克利特等人。,2023/10/19,15,阿那克西曼德的自然观,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前610-前510年)和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50-前475年)等人。他们对米利都学派的理论界都有较大贡献。巴比伦人曾把水、空气和土看成是组成世界的元素。阿那克西曼德又加上了第四种元素-火,并且设想在元素形成之前还有一种原始物质。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
11、,空气就是原始物质,其他元素都是由空气组成的。,2023/10/19,16,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他提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都是火的转化形态。他的名言:“万物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他说:“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又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否定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去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用一种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他试图从
12、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的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以朴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一深刻的哲学道理。,2023/10/19,17,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BC?497BC?),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他提出了以“数”为万物始基的宇宙观,世界就是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构成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根本原因。他说:“万物的始基是一元。从一元中产生出二元,二元是从属于一元的不定的质料,一元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元与不定的二元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
13、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把“数”作为万物始基,以一种较抽象、较一般的东西“数”来说明,反映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进步。,2023/10/19,18,毕氏提出了“宇宙和谐”的思想,毕氏提出了“宇宙和谐”的思想。数的比例构成宇宙的和谐,而宇宙的和谐支配着整个世界。而和谐是以对立为前提,是对立中的和谐。他提出了十组对立: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但是,毕氏用数与和谐说明世界时,却把数神秘化,作出许多似是而非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解释。例如,婚姻是五,
14、因为它是奇数与偶数相结合。爱情是八,因为爱情表示和谐,而音乐中,第八度音是和谐的。,2023/10/19,19,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公元前384-322),他认为实体是哲学中最核心的东西。实体应是一切东西的主体或基质、基础,这就是说,实体的首要特征在于它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任何其它东西。实体在任何意义上都是第一的。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求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四个最基本原因。他的四因说从事物内部寻求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的原因,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大进步。,2023/10/19,20,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15、公元前460前370),留基伯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著名学者,他首先提出物质构成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他对留基伯的学说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观。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原子论用多元和运动来解释宇宙:一切物质都由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无限小,世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
16、因此它是不可再分的。(“原子”这个词本身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意思)。,2023/10/19,21,2.1.5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纪至十五世纪),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在中国称为“耶稣教”。所以,基督教是天主教、东
17、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2023/10/19,22,佛教,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中国宗教的特点:佛教关注人的内心,研究人的今生和来世,宣扬乐善好施之德。(主观唯心论主导)道家关注自然,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论)儒家关注社会,研究伦理道德与社会等级秩序之间的关系,宣扬三纲五常之说,是中国封建社会超
18、稳结构的重要成因。(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为主导),2023/10/19,23,神学自然观的特点,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政教合一,宗教神权占据其统治地位。其基本点是:1、自然界及其万物是上帝(神)在虚无中创造出来的。2、按照上帝的创造和安排,地球是宇宙不变的中心,各天体的位置和运行都是上帝的安排的,而地狱就在我们的脚下。3、自然界万物自己是不能运动的,而是在上帝的推动下运动的,运动又服从造物主的目的。4、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既不能理解上帝的目的,更不能改变上帝的意志,一切又服从造物主的安排。,2023/10/19,24,古代自然观的突破,古代自然观,不论唯物还是唯心都是同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
19、应的。古代自然观为古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观念形态的范式,古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和成就则是古代自然观形成的基础。古代自然观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只能够起到禁锢的作用,而不可能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因为近代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形态,细节研究是科学形成的必由之路。自然科学的突破,必然带来自然观的创新。古代自然观的某些思想,到了现代人们需要对自然界进行系统整体思考和研究的时代,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又显示出了其促进效用。这里同样表明了真理的相对性,条件的决定性。,2023/10/19,25,2.2 机械自然观与第一次科学革命,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从天文学革命开始,直接冲击的是托勒密倡导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古代
20、自然观。新的自然观和新的方法论,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的扩散,直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这些率先采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的人,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伟业,更使得人类自然科学获得了巨大进步。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大发展,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就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产生。,2023/10/19,26,2.2.1 天文学革命,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是波兰伟大 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 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也是一位多才 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 是一位杰出的医生、社会活动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画家。代表作:天
21、体运行论:1543;主要观点:1、地球不是宇宙中心;2、太阳是宇宙中心;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4、火星、木星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转,2023/10/19,27,改进型创新的一般模式,克服缺点创新方法1,确定对象;托勒密地心说;2,列出缺点;航海方向出错、历法制定不够精准、行星的驻和留现象无法解释,等。3,分析原因;核心理念“地心说”天文知识缺失。4,思考措施;发明窥管观测天象,火星、木星。多因素思考天地关系,提出日心说。5,细节设计形成创新方案。建立日心说天文知识体系。,2023/10/19,28,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的全书共六卷。第一卷为宇宙论,简述了整个宇宙的结构,是全书的精髓。这一
22、卷分四章,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永恒之圆运动或复合运动”。在第一卷的第四章中,哥白尼正确地将行星以及地球绕日运转轨道进行排列,并刊载了他的宇宙模型图。这张我们现在看似普通的天球次序图,在当时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因此使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了新生,这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23/10/19,29,2.2.2 力学革命,加利萊加利略(Galilei Galileo,1564-1642),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
23、系的对话、两门新科学科学贡献:1,科学实验、思想实验和数学方法;2,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和抛射体运动规律;3,并确定加利略相对性原理。4,发明望远镜;5,发现木星有四颗卫星,土星环,太阳上有黑子,太阳有自转,月亮有山谷;6,宣传哥白尼思想。,2023/10/19,30,2023/10/19,31,约翰开普勒(15711630),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
24、椭圆轨道的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R3/T2=K,其中R=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T=行星公转周期、K=常数,2023/10/19,32,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642.12.251727.3.20.),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主要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定律太阳光谱、反射式望远镜创新方法:知识交合法,2023/10/19,33,知识交合创新模式(方法),
25、操作:1,确定目标;合二为一,适用于天地之间的力学规律。2,选择基型;3,分析性能优势;4,思考设计组合方式;5,形成创新方案。万有引力公式。,2023/10/19,34,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 就是力量”的人。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分 自然观 科学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5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