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课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血,毛细血管壁,组织液,淋巴,淋巴,毛细淋巴,2.细胞 外液,成分 本质:一种,类似于海水,血浆:水(90%)、无机盐(约1%)、(7%9%)、血液运送的物质(含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挖掘教材P4中资料分析)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含 量很少,蛋白质,气体,激素,蛋白质,盐溶液,提醒(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液,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有
2、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浆中水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 有消化道吸收。,练一练 图示中A、B、C、D四种液体之间关系,分析推断。,先判断B为组织液,则A为细胞内液,C为血浆,D为淋巴。,提示,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理化性质,酸碱度:血浆的pH为,维持稳定的 缓冲对为 和。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概念: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来源:主要与、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1.,渗透压,溶质微粒,数目,无机盐,蛋白质,Na+和Cl-,7.357.45,2.作用:内环境是 进行。(挖掘教材P8中图1-4),H2CO3
3、/NaHCO3,NaH2PO4/Na2HPO4,37,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提醒(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2)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 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三、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 态叫做稳态。2.调节机制:调节。3.实质:内环境的 保持 状态。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调节,器官、,相对稳定,神经体液免疫,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必要条件,系统,练一练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C
4、,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1.图示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 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2.析图,提醒 代谢废物包括CO2、尿素、多余的H2O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组织液。相关系统及功能:循环系统负责运输;呼吸系统排出CO2和少量H2O(以气体形式);泌尿系统排出尿素、H2O和无机盐;皮肤排出部分H2O、无机盐和尿素。涉及到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要为肺、肾脏和皮肤。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而必需从组织液中
5、获取。,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对位训练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 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 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 行物质交换,解析 代表
6、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到外界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包括养料和氧气,也包括废物;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答案 C,2.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 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 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 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 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
7、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 浓度高于4处,解析 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图中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且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答案 D,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 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 于Na+和Cl-。,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 H2CO3/NaHCO3、N
8、aH2PO4/Na2HPO4等。(3)血浆pH调节的过程,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人 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温度过高或 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 陈代谢。健康疑惑 为什么发烧时会出现食欲不振、四 肢无力等症状。提示: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 酶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 紊乱。,技能提升1.如何设计表格统计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 查表?提示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统计表(腋窝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2.如何分析表格中数据提升规律?提示(1)通过横向比较同一个人的体温 在一日内有波动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凌晨 体温最
9、低,午后体温最高。(2)通过父亲和母亲体温比较体温与性别 有关,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3)通过父母亲和自己体温比较体温与年 龄有关,一般成年人低于未成年人。,对位训练3.(2008宁夏理综,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 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 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B,解析 在长时间运动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了乳酸,降低了血液pH,在这种情况下,血液中 的缓冲对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NaHCO3/H2CO3 等。,4.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
10、加而pH基本不 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 分解,D,考点三 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1)血浆的主要成分,2.稳态的调节机制(1)最初推测: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 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激素、血糖等均需稳态,(2)不同物 质对,(2)现代观点:
1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 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 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稳态的实质 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 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 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5.内环境稳态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 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 功能。(2)失调 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12、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 能异常;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等。,6.“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其特定的pH范 围这是保证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 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 人血浆中含HCO、HPO 等)有关。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 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 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 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对比分析 表示用NaOH对自来 水的处理。表示用NaOH或盐酸 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 的处理。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比较以上三曲线
13、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 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 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拓展提升(1)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 性物质,如碳酸钠。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 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形成 碳酸氢钠,而过多的NaHCO3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血液的pH仍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2)哮喘、肺气肿或剧烈运动、初上高原等特定 情况下,缺O2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体内乳酸积 累,但在缓冲物质作用下,与NaHCO3结合生 成的乳酸钠排出体外,生成的碳酸分解产生 CO2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血浆pH仍维持相对 稳定。,对位训练 5.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
14、,有关分析不正确的 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 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 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 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 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 B,解析 内环境稳态强调通过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参与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状态。,6.如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 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完全反应 D.乳酸与NaHCO
15、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D,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 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到位(1)准确把握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内涵与外延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细胞外液相对于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而内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2)内环境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
16、如O2、CO2、胰岛素等;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 蛋白;呼吸酶;H2O2酶;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4)特殊细胞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 织液;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 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 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5)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 红细胞不能。(6)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血浆pH 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神经递质与 受体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纠正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
17、境的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 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B.C.D.,A,解析 人体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织液和淋巴,在细胞外液中有多种物质。血红 蛋白在红细胞内,突触小泡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中,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下列生理活动发生过程与内环境无关的是()A.抗利尿激素对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信息传递 过程 B.肌肉剧烈运动生成的大量乳酸被人体中和的过程 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的过程 D.进入人体的细菌外毒素被抗毒素中和的过程,解析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增强对水的重吸收,与水平衡有关
18、。肌肉剧烈运动生成的大量乳酸被人体中和与酸碱平衡有关。进入人体的细菌外毒素被抗毒素中和属于免疫过程,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有直接关系。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是消化过程,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答案 C,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 通过“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组织水肿问题”的考查,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典例分析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 和c更为重要 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组 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程b或c受阻可导 致组织水肿 A.B.C.D.,答案 D,解析 对于组织细胞来
19、说,a、b、c过程同等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参与组织pH的调控;组织液中的物质浓度和pH等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组织液回流受阻或毛细淋巴管受阻,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拓展提升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 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 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 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 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 组织液浓度升高。,(4)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
20、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变式训练 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 表示细胞外 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 病人组织水肿的是()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 管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B.C.D.,解析 正常人组织间液体的量相对恒定,依赖于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时 人体 内环境 稳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