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里程碑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ppt
《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里程碑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里程碑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里程碑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余文森 教 授,2,回归生活:教学与生活关系的重建立足发展:教学与发展关系的重建关注生命:教学与生命关系的重建文化重建:教学与文化关系的重建“生命”、“文化”:正在发展中的教学理论,3,一、回归生活:教学与生活关系的重建,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4,生活之于教育
2、,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各种教育,如果没有经生活的整合内化,而只是作为单纯的僵化的信息码贮存于人的记忆之中,那么,此教育并没有使人作为人受益-单纯的知识堆积跟人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5,(一)理论思考,1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关系的重建2直接经验(个体知识)与间接经验(人类知识)关系的重建3科学认识论与生活认识论关系的重建4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关系的重建,6,1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关系的重建,人的两个精神生长家园:生活世界:直观、感性,“家”;科学
3、世界:抽象、理性,“营地”。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行,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学生找不到家,没有精神生长的归宿感。,7,重视科学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教学提出大量的假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真问题的能力;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却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而漠视个人生活中的科学常识。,8,案例:为什么往煤里洒水,一天早晨,我在一家点心店吃早餐,对面坐着一对母
4、女。正吃着,对面的小女孩拉拉她妈妈的衣角,指着正在给煤炉子加煤的服务员,奇怪地问:“妈妈,你看那位阿姨怎么往煤里洒水?加湿的煤,炉子是要灭的呀!你快去跟阿姨说一声。”妈妈看了服务员一眼,说:“不用担心,炉子不会灭的。”“为什么呀?”“因为湿煤加下去以后会燃烧得更旺。”“这不可能,湿柴不是不会燃烧吗?”“因为湿煤中含有水分,在高温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两种气体都能燃烧。”,9,“一氧化碳是什么样的?氢气是什么样的?那阿姨为什么只加一点点水,而不多加些水,那样炉子不是会烧得更旺吗?”孩子似乎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好了,好了,小孩子管那么多干什么,你不好好读书,长大后没出息,就跟她一样当服务员
5、!快吃!吃完我还要去上班。”这位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顿时,这个孩子被妈妈的斥责搞得惶惶不安,再也不敢吱声。,10,2直接经验(个体知识)与间接经验(人类知识)关系的重建,人的两种精神财富:直接经验:实践性知识个体知识缄默知识间接经验:理论性知识人类知识显在知识传统教育以间接经验为本位,把间接经验绝对化,过分冷落、忽视直接经验的地位和作用,直接经验成为奴仆,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分离和脱节,知识成为外在的牵累,知识越多,心灵越干瘪。,11,实际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直接经验是储备金,是母乳;间接经验是纸币,是代乳品。间接经验是基于直接经验和为了直接经验的,只有
6、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资源。,12,3科学认识论与生活认识论关系的重建,科学认识论植根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即绝对主义、客观主义、预定主义、同质主义、普遍主义的知识观与方法论,它造就了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工具与机械适应主义品质。科学认识论的特点:认识的对象:“纯科学”,强调客观知识,共性、可验证、可重复、确定性、稳定性、唯一性,排斥经验知识(缄默知识);强调规范知识,排斥本土知识。,认识的手段:“科学化”,重接受,不重建构;重传承,不重对话;重理解,不重体验;重理性,不重感性。认识的目的:“科学本位”,重学科,不重人;重工具(认识当成人生活
7、的工具),不重生活(认识当成人生活的内容)。所谓“生活认识论”是从生活世界出发把认识本身视为生活,即把认识看作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当作认识者生活或存在的方式,当作认识者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方式(生活就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里,认识不再是工具,而成为目的,成为人的生活或人的存在本身。,14,生活认识论的特点:,关于(和针对)生活的认识。任何认识都是关于生活的,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以外的东西,科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没有离开生活以外的科学。为了生活的认识。任何认识都是为了生活的。在生活中(或通过生话)的认识。认识本身是一种生活。,15,4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关系的重建,本土知识:地域
8、性、民族性、儿童性规范知识:全球性、人类性、成人性,现代学校中的知识霸权及其对本土知识的压迫培养了学生在认识问题上的“盲从”或“偏见”,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学生们容易对教材或教师的知识产生一种“非批判性”的接受。一旦自己的观点与父母的知识相冲突,就会为自己辩护说,“这是书上说的!”或“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那意思是说,“书上说的”或“老师说的”就是惟一正确的真理,书上说的方式或老师说的方式就是惟一正确的方式,除此而外所有的说法或认识方式都是错误的。不懂得认识方式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知识的多样性,不懂得从自己的本土社会中学习新鲜的知识。,17,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所掌握的本土知识,尽管与书本上
9、的所谓科学知识不同,但是它们同样是合法的,只不过它们获得合法性的途径不同于书本上的科学知识罢了。回归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使儿童通过教学,学会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高。,18,(二)陶行知的贡献,1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深刻批判,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基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理论。2.倡导“儿童的解放”和“教育的开放”。,19,(三)新课程的发展,1学科课程改变了知识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2综合实践活
10、动课程的设立;3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设。从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制度等方面确立了生活的地位和价值,为重建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课程保证。,20,(四)教学实践的进展与困惑,1课程资源意义2教学内容泛化,21,二、立足发展:教学与发展关系的重建,人的发展是教育学最核心的一个概念。“教育学就是迷恋儿童成长的一门学问。”教育要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其他职能,如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准、增强综合国力、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都不过是这一“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的派生物。,22,正如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发展则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关于教学
11、与发展的关系历史上不少教育家都进行过有意义的探索。今天,新课程赋予发展新的意义。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23,(一)历史考察,1“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问题的起源2发展性教学概念的提出 第斯多惠的贡献3两种发展水平的理论 维果茨基的贡献4一般发展概念的提出 赞科夫的贡献,24,(二)学生认知发展(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论研究,学生发展的心理学研究(皮亚杰、布鲁纳)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期,26,布鲁纳认为:,从形式知识的顺序
12、和方式看,至少有三层阶梯。第一层是行为把握,这是依靠动用手足去把握对象;第二层是图像把握,这是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第三层是符号把握,这是以语言形式或数量形式去把握对象的高级阶段。当然,行为式、图像式、符号式这三层阶梯,未必形成固定不变的顺序阶段,各自可以各别地发展的。,27,中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的理论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正像儿童身体的生长一样,虽因每个人主客观条件之不同有快慢高低之别,但毕竟有一个客观的发育进程和一定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掌握并按照这个客观进程和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快,教学效果也好
13、;不按照这个客观进程和客观规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就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28,从教学全过程(即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发展情况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进程一般有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在这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靠教师来教,在学习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这就是说,这时学生的学习已经可以不完全依靠教师了,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自己学习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自己获取一些新的知识。,29,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可简称为相对独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
14、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因难。同时,他们还没有掌握一套自学的方法和养成自学的习惯。因此,他们也就还不能独立地进行学习,只能一课一课或一章一节地在教师帮助下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30,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可简称为基本独立阶段。在这一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已经能独立地阅读指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必要的实验或调查等活动,并且自己基本上能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也还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和发生一些缺点错误,需要教师的指点、提醒和纠正。同时,他们自己还不能制订整个的学习计划,自己选定
15、学习的材料和途径,因此也就还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的学习。,31,最后,第五阶段就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可简称为完全独立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学习者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已不是在学习已有的科学知识上,而是在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上。这就进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当他们在研究上也取得了成果,并具有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时,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终结了。,32,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总的说来,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
16、作用告终。我们的实验研究:先学后教。,33,(三)新课程的发展观:,人的发展三要素,过程、方法(血液),知识、技能(肌肉、骨骼),情感、态度、价值观(神经、灵魂),34,三个要素的整合才能实现人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主动生动的发展。,1就学科内部而言,要处理好结论(知识、技能)与过程(过程、方法)的关系。2就学科价值(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实现而言:强调以人为本,35,1就学科内部而言,要处理好结论(知识、技能)与过程(过程、方法)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
17、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36,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37,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
18、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38,案例:“蝴蝶”的启示,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学生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19、,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39,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夸美纽斯指斥中世纪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恩格斯批评英国的爱北斐特中学虽然经费充足,但由于它“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毛泽东批评旧的教育“摧残人才、摧残青年”,使学生“越读越蠢”,指的都是这种情况。,40,2就学科价值(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实现而言: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
20、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41,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42,案例: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
21、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43,(四)教学实践的进展困惑,1 三维目标的确立2 教学目标的虚化,44,三、关注生命:教学与生命关系的重建,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改革 发展 里程碑 新课程 教学改革 理论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