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ppt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复旦大学中文系刘大为“国培计划2012”漳州师范学院,引言:衔接与连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能力?,从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写作教学的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一、衔接与连贯:从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语文教学:语言能力中可教的不可教的语言能力是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他的性格魅力和思想境界、他的思维水平和感受的深度、他的智慧和机智、他的人生历练和综合学养,与语言表达的水平互动的结果。发展语言能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可教的部分。不可教的依靠熏陶、指点、颖悟、养成,以及整体素养的培育。可教的前提是将能力分解为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根据有关这些环节的知识进行训练。例如阅读能力,台湾
2、的同行根据“国语文领域能力指标”分解出“摘要、预测、推论、结构分析、故事分析及叙述、事实与观点、推论式标题”,以及“诠释、举例、分类、摘要、推论、比较、解释、区辨、组织、归因”等。衔接和连贯,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环节。需要区分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需的知识和学生必需的知识。,二、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连贯就是语篇内句子的语义之间一环扣一环地相互关联,从而体现了话语表达向前推进的关系。就语感而言,连贯就是我们读了一段文章后文从字顺的感受,觉得是一段文章而不是句子的堆积。衔接则是表现连贯关系的形式手段,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对它们的识别,就会形成连贯的感受。语用学的通常看法 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连贯是
3、采用这些手段的到的效果。显然是手段先于效果。由此必然形成的问题是:衔接能否制造连贯?,二、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杨先生坐在沙发里 满面春风的生意人望着来客笑容可掬 金丝边眼镜闪闪发光杨先生坐在沙发里,这个满面春风的生意人望着来客笑容可掬,连他的金丝边眼镜也在闪闪发光。衔接手段:这个、连也、他的设想:如果“满面春风的生意人”不是“杨先生”,“金丝边眼镜”也不是杨先生的,以上这些衔接手段还能使用吗?还能产生例的连贯效果吗?,二、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结论:只有对连贯的语义内容,我们才可能使用衔接手段。对阅读者在使用衔接手段之前,连贯的语义关系是潜在的,需要阅读者借助自己的百科知识和关于话语情景
4、的知识,并经过一定的推理才能感受到。在使用衔接手段之后,连贯的语义关系变为显性的,阅读者通过辨识和理解这些作为衔接手段的语言形式就能感受到连贯的关系。对写作者写作者只有在已经形成连贯的语义内容之后,才有必要和可能使用衔接的手段。,三、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由此引出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写作为什么经常是文不从字不顺,缺少连贯的感觉?对连贯地表达同一件事情来说,在对话交谈中的难度要大大低于在写作中的难度。除去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对现场环境的利用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对话交谈中说话者必须考虑到对话一方的存在,会因为对方接受的可能性而采取最为恰当的表达形式。而在写作过程中
5、没有一个面对面的对话者,心理中也没有针对着一个必须使之了解自己的对象,就不容易产生如何采用最合适的表达形式而使对方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话语的欲望。这样的写作者往往是在自说自话。,三、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连贯和衔接的问题就在自说自话的过程中充分表露了出来。我们鼓励学生想清楚了再写,其实就是在要求他在动笔之前应该先形成连贯的语义内容。但是未经语言表达的这种连贯是自明的,是只对写作者自己而言的,别人难以加入。语言表达应该将这种自明的连贯变为他人能够理解的连贯,衔接手段起的正是这种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形成一个强烈的意识:他正面对着一个阅读者与之对话。,三、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
6、: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任何语言表达都是在对话,任何独白都是在对话。只要在说话、在写作,就一定是面对着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对话者,说话、写作都是在进行对话。对话的需要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应该如何安排,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引导学生去对话,这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衔接手段本质上是为对话者准备的,时刻意识到如何让对方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的意思,才会充分地运用衔接手段。但是不是为了对话,就不需要周密的衔接?周密的衔接反过来也会使我们的思维更连贯、更有条理。在这个意义上,写作也是在和自己对话。,衔接的基本类型与内引式衔接,衔接:内引式衔接与外包式衔接内引式衔接的认知原理内引式衔接
7、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词义关系,一、衔接的类型:内引和外包,衔接的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将语句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显示出来。衔接的方式有两大类型:内引式和外包式内引式通过在两个语句之间建立局部的联系而将这两个语句衔接起来。犹如穿针引线,将两块纺织品缝缀起来。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是局部的。外包式通过将一种语义关系同时外加给两个语句,使它们成为这一关系的两个承担项而将它们衔接起来。犹如从外部将两个对象包扎、粘合在一起。外包式衔接的语义是整体的。,二、内引式衔接的认知原理,内引式衔接的认知原理如果语句中这一成分的解释决定于另一语句中的另一成分的解释,当我们为了理解这一成分而追索到另一语句而理解了另一成
8、分时,这两个语句就被衔接了起来。小王拼命朝前挤,他担心上不了车。后一语句中的“他”该如何解释,决定于前一语句中“他”的先行词“小王”,因而当我们为了理解“他”而追索到“小王”,这两个成分分别所在的两个语句就被衔接了起来。,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代词回指,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衔接就是在两个语言成分之间建立语义关系,常用的有指称关系、词义关系等指称关系与衔接:代词回指关系代词的使用:现场指与篇内指现场指在话语表达的现场发生,代词的指称依靠指示的动作与实际被指对象的呈现而得以实现。它因为不和语篇内的成分发生关系而没有衔接功能。如: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这是金贸大厦,那是正在建造的上海中心
9、。(导游词)前些日子,我独自寄身于九连山大森林中,也开始了我与九连山的亲密接触。(文瑞九连山笔记),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代词回指,篇内指在语篇内实现。代词本身没有词义,无法独立实现指称功能,只能指向一个已经发生的、有独立指称功能的实词性词语先行词,通过与它保持共指关系而获得指称。这就是回指关系(又称照应关系)。代词和它的先行词若分布在前后不同的两个语句(或语段)中,那么在代词回指以寻求它的先行词的过程中,这两个语句就被衔接了起来。衔接功能得以实现。代词和先行词好比两个针孔,衔接的语义关系(同指关系)好比是一根线,两个语句好比是两块布,只靠着一根线串起两个针孔,两块布就被联系在了
10、一起。回指链:同一个先行词可以连续不断地被许多代词所回指,因而同指关系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形成回指链。同一语句中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先行词,各自与它们保持回指关系的代词所造成的回指链就会交叉在一起。,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代词回指,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他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着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需要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完全可以想象,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时,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咬紧牙关
11、。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远去了,远远地,久久地。(黄济人依偎重庆即景)今年五月初,令老刘奇怪的是一连十多天不见黑熊的踪影。他心中暗想:莫不是它被人打伤或打死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多次到附近的山里去寻找它。虽然失望而归,但他的潜意识却确信,黑熊回来的。(赵青林听唢呐的黑熊),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零形回指,指称关系与衔接:零形回指关系代词可以采取语言形态,如“他”、“这”等。如果在句子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应该出现一个代词,而事实上这个代词却被省略了,我们就会假设在这个位置上存在一个零形态的代词。零形态的代词和语言形态的代词一样要依靠寻求对先行词的回指来获得指称对象,所以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的 衔接 连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