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准确、鲜明、生动.ppt
《语用-准确、鲜明、生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准确、鲜明、生动.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运用,理解考纲,语言运用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大纲中新的考点之一,它既反映语言运用的要求,也体现语言运用水平的高层次,与“简明、连贯、得体”并称为语言运用的两大原则。,内涵诠释,“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近两年高考对语言运用的考查,都涉及到“准确、生动”这两方面的内容,而“鲜明”的内容,考查则少有涉及。由于该考点“新”,故备考有一定的难度。,“准确”内涵诠释,准确是指在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例:古人在用词上尤其严谨,古代苦吟诗
2、人,如贾岛、孟郊者为了“吟安一个字”可以“捻断数茎须”。为了一个词用得准确,可以想三五年。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经典的古诗练字就是范例。,准确用词要注意几个“符合”。,1、符合情境例1: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幽居,因此“敲”门很符合情境。)2、符合心理例2: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3、符合程度例3:陶醉/沉醉/迷醉4、符合对象例4:随和/随便 一群/一伙,测试反馈,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
3、分)(2006福建题)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改正:第一处:第二处:参考答案: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准确与鲜明,我们在沟通交流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尤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前面,更要求我们旗帜鲜明地表
4、达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种鲜明的态度。,“鲜明”内涵诠释,鲜明,是语言运用的原则之一,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鲜明,指颜色明亮;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从以上对“鲜明”一词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语言运用要达到“鲜明”的目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1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2表达的时候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新题示例,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你点评下面的一则新闻。(6分)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
5、明,不超过30个字。(2006年北京题)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为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点评:,题目分析:,解题时,我们要先明确题目的要求。题目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就是要求我们要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直接清楚,不暗示,不含蓄;“不超过30个字”,就是要求我们的表达不要拖沓,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容;而题干的提示语对新闻点评的解说,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要注意表达得有评论的意味。由此可见,这一题目紧扣语言运用“鲜明”
6、的要求,综合考查了我们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要求高,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水平。,评分的标准:,能合理概括、表现新闻的中心事情,1分;有评论的意味,1分;评论中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3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请你评卷,(1)现在由于社会风气不好,人与人的诚信越来越小。得分:(2)部分青年爱心满怀,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存在于大部分青年身上。得分:(3)“爱心大巴”行动是爱心社学子们爱心的表现,而返校大学生却糟蹋了爱心。得分:(4)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社会上的欺骗之风盛行,杜绝这种风气是关键。得分:(5)由于猜疑,使爱心大巴成了伤心大巴,可见社会信用的缺失。得分
7、:,0分,2分,2分,0分,4分,请你评卷,(6)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的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受到冷遇,遭受猜疑,折射社会信任危机。得分:,(不够简约,45字,超过字数,6-1=5分),5分,答案一:“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社会现状。答案二:“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猜疑,折射社会信任危机。答案三:献爱心反遭怀疑,社会多欺骗使人心不安,我们还是要多相信人。答案四:爱心大巴”遭尴尬,不是献“爱心”这一善举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心态有问题。答案五:因怕被害而弃爱,是社会长期冷漠的佐证,我们应该深思。,参考答案,(6分),小结 典型的常规型新闻点评题
8、要注意:1.准确简洁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2、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注意字数限制,不要超过字数,也不要离限制的字数太远。离得太远,意味着过于简单,或者要点不全,点评不充分,不到位。,“鲜明”方法归纳:,(1)恰当选用词语,做到表达“鲜明”。在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的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我们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用 准确 鲜明 生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