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诗意(四川).ppt
《语文的诗意(四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的诗意(四川).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 文 的 诗 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潘新和,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了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朱光潜,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小孩子走神儿也不是坏事儿,那证明他有想像力一个孩子没有想像力那有多可怕啊!郑渊洁,难忘的一天 国庆节那天,天气十分晴朗,我和我的爸爸兴高采烈地去动物园玩。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可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河马,开始我以为河马就和马差不多,很会跑,人可以骑在上门(
2、面),在水里游,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终于看到河马了,没想到河马又肥又大,一个长方形的大脑袋上长着一个又宽又大的的嘴巴,笨笨的样子可有意思啦,它的尾巴很短,皮黑黑的,发亮,没有毛,听说是非洲来的客人呢。河马的样子真可爱啊,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愉快的国庆节。(真诚、审美、好玩,有诗意生命)老师评语:作文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但立意不高,写国庆应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你应想到,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实用、失真、没有诗意生命价值引领的误区政治性),去年春天,全球77所顶级商学院的院长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巴贝丝,没有照例地讲学院的历史等等,她提出了一
3、个新名词“想象力指数”。也就是把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MBA(工商管理硕士)日后的全新评判标准。她说想象力比学习更重要。如何让学生保持好奇、大胆想象?想象力指数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设立了新的方向,让我们关注一直被忽视的东西。(陈祖芬:童话与“小小世界”光明日报,2007,9,27),第一部分诗 意 的 渊 源,(一)中国儒家哲学、教育学的“诗教”和诗教传统 孔子的“温柔敦厚”说: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和善真诚聪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和而不同,仁爱、中和、中庸说的都是一
4、种情意的品格与节制,是一种文化素养、人格教养的体现,是对粗糙人性的淘洗和引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泰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孟子的“四端”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二)西方的“诗学”传统与存在主义哲学的“诗意”解读(诗关道德)柏拉图主要从年轻卫士的道德教育角度出发,执意驱赶那些自命不凡的摹仿诗人,坚持留用那些摹仿好人言语和态度严肃认真的诗人,尽管后者
5、的“愉悦本领”或审美创造能力不及前者。这也表明了对诗的教化功能的重视。,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是离哲学最近的。诗和哲学都是对事物普遍性的了悟。诗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世界的赏玩、品味。真正的诗,必有哲思。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形而上学政治学等都探讨了悲剧美、审美教育的净化作用等。,荷尔德林: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我真想证明,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人被称做神明的形象。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6、绝无。(诗意地安居就是人的尺规,人即神),海德格尔阐释说:“人诗意地安居”这句话确实出自一位诗人,事实上出自一位据说是无能应付生活的人。诗之道就是对现实闭上双眼。诗人不行动,而是做梦。诗人所制,想像而已。(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张汝伦校: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现在,“人建筑而安居”这一表述,已被赋予了它的恰当的含义。人并不是通过耕耘建房,呆在青天之下大地之上而居的。人只有当他已经在诗意地接受尺规的意义上安居,他才能够从事耕耘建房这种意义的建筑。有诗人,才有本真的安居。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张汝伦校: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
7、7页。,物质的需求是必要的,但不是人生的全部。人活着需要吃饭,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除了吃饭还要会做梦才是人。精神贫困是根本的贫困!,真正的诗,必有哲思。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诗人必得是哲人。哲人是形而上的诗人,诗人是感悟化的哲人。诗人要有诗心,有俯瞰众生、参悟人性、人生、人类的今天与未来的诗心。,第 二 部 分 诗 意 的 诠 释,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诗意:就是一种特别美好意境。这2个字 就是一种意境好美喔。(百度百科),文艺理论界“诗性智慧”“诗性精神”说 即人类原初的思维形式,恩斯特卡西尔称之为神话思维,列维斯特劳斯称之为原始思维。诗性智慧最早见于意大利
8、科学家维柯的名著新科学。维柯将人类的原始思维称作“诗性智慧”,以此证明人类世界是由人自己创造的,并且人也创造出自身。人类最初的创造完全是诗性的创造,人是“诗意地”对待世界即用神话、类比和隐喻去想象、构造世界,这种诗性智慧的根源在于原始祖先“生而就有这些强烈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因为能凭想象来创造,他们就叫做诗人。诗人在希腊文里就是创造者”。因此,维柯所言“诗性智慧”虽指人类的原始思维,其核心成分实为人的想象力。(鲁枢元、童庆炳等主编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页。),诗、乐、舞的这种本非为了审美目的的,而是出乎原始冲动的、自发本能的抒发情感的生成机理和现象,我们概称之
9、为诗性精神。姜剑云:论诗性精神与文学精神http:/姜剑云/blog/item/8b6a7be93a7f223cb80e2d9f.html,哲学界“诗意地安居”说:人之为人,总是对照某种神性的东西,来度测自己。神明乃是人据以度测他的安居、度测他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的逗留的尺规。人,只有当他以这种方式接受他的安居的尺规,才配得上人之为人的本质。人的安居,取决于此一尺规仰视性的度测;在这当中,天与地彼此依属。(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张汝伦校: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语文界“诗性”界说:“诗性”一词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以师生的共同合作、创造为基础的美
10、学追求、生命精神追求,并以此引导整个教学教学活动向着师生完美的心灵塑造与健康人格培养的方向发展,使师生在其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智慧上的满足和生命成长的欣悦。(曹明海主编:语文陶冶性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页。),诗性就是儿童的本真、本性。儿童正是通过特有的诗性和个体的灵性感受世界,而不是通过理性逻辑去分析、认识世界。想象是诗性的基本特征,诗性就是想象力的游戏。在想象世界里尤其是在幻想世界里,孩子们自由驰骋,闪躲腾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在想象世界和自由世界之间自由转换,构成了儿童独有的丰富多彩的梦幻世界,这就是儿童文化的特征,是语文课程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想象
11、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有限的东西延伸到无限,又能把无限的东西引入到有限之中,正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相互转换,使儿童的想象飞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也活起来了。(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文化视野,载语文教学通讯c,2007年第11期。),世纪之交的语文教改,呼唤着诗歌和诗意的回归。不仅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以文学作品为主,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的本质是创造,诗的灵魂是创造。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创新。语文,应该富有诗意地栖息在艺术创造的殿堂。从现代文明意义上来说,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和灵魂。(高万祥:语文的诗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12、,似乎应该对“诗化语文”做一个界定了,但我仍然感觉很吃力,很困难。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儿的“诗”是一种喻指,是着眼于本体意义,着眼于语言和儿童栖居世界的关系这一角度。语言和世界带有很本体的关系,精神的成长离不开语言,一定意义上语言就是儿童存在的家园。儿童通过语言跟世界缔结一种和谐、完满的关系,这样语言就不仅是一种信号,更成为一种象征。(周益民:步入诗意的丛林,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108页。),有位学者评价我的语文教学理想充满了古典情怀(朴拙、典雅)与宗教色彩,我很感动于这样的价值判断,但同时又实在无法明晓这到底是自发的产物还是自觉地诉求。我喜欢被文字打动的感觉,因此朴素的希
13、望孩子们也能获得这样的体验,以此获得生命力量的不断壮大。(周益民:步入诗意的丛林,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二、诗意的血脉:文化承传;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六、诗意的风采:个性高扬;七、诗意的神韵:智慧观照;八、诗意的境界:心灵对话。(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8页),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我以为,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就是安顿我们的灵魂;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就是听从发自我们灵魂最深处的召唤;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就是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寻找自己
14、的精神家园,就是清除文明给我们的灵魂蒙上的厚厚的尘土,让我们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充分展现出来。人的诗意栖居,正是这种天性的自然流泻。,如果说,栖居意味着现实主义,那么,诗意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如果说,栖居意味着物欲的满足,那么,诗意就是一种精神的追寻;如果说,栖居意味着采菊东篱下,那么,诗意就是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如果说,栖居意味着路漫漫其修远兮,那么,诗意就是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如果说,栖居意味着入世,那么,诗意就是一种出世的胸襟;如果说,栖居意味着理性,那么,诗意就是一种激情地投入;如果说,栖居意味着对生命的一种执著,那么,诗意就是一种超脱之后的自在和圆融 没有栖居,何来人生
15、?没有诗意,何来真正的人生?(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065页),我所理解的诗意:心灵自由,情感丰富,精神优越,自我实现,终极关怀。核心和基础是“心灵自由”(精神性、想象性)和“终极关怀”(人类性、彼岸性)。“超功利”“超现世”就是诗意。真正的诗人,应是视精神生命为第一生命的人。,诗意,在“食色、现世”的肉体生命之上,栖居于人的良善聪慧的心灵和卓越永生的灵魂之中。是一种终极追求、彼岸情怀。,诗意的二维分析(一)不囿于贪欲,超实用、超功利(超动物性、社会性)美、美感、审美;爱、同情、悲天悯人、良善;童心、本真、真诚、率性;无为、无欲而求;优雅、超凡脱俗。
16、(包含着利与义、雅与俗、高贵与卑贱、真与伪、美与丑、爱与恨、无为与有为等矛盾),(二)不囿于现实,超真实、超现世(超自然性、生存性)联想、想象力;愿望、梦想、幻想、信仰;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存在主义;人类情怀、终极关怀、彼岸关怀,追求永生。(包含着虚与实、创造与模仿、存在与生存、彼岸与此岸、不朽与寂灭等矛盾),北京人与上海人 易中天 北京人的活法是哲学的,也是诗意的。北京人的生活之所以充满艺术性,就因为他们总在做诗。或者说,总在做梦。做诗和做梦,有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就是梦有噩梦,而诗则多半是美好的。北京人便多半是生活在美梦和史诗之中。这使他们虽然难免不切实际,但也确乎大气磅薄
17、;虽然难免自以为是,但也确乎圆润浑成。北京人是有点油,但不浅薄。他们也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和高雅。即便是最俗的俏皮话,也有历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层的市井小民,也显得(当然也只是显得)相当有智慧有学问。甚至就连他们的世故,也因为是哲学诗,以至于最世故处反倒显不出世故来。岂止是显不出世故?没准还有几分天真可爱。北京人毕竟是古老文明最正宗的承传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怎么也掉不了价。,上海人就两样了。他们的生活是世俗、实在的、精打细算和稳扎稳打的,是埋头做生计和精心过日子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他们生活在一个职员和市民的社会里,一切都是裸露直白和谨小慎微的。他们直统统地问人家“侬
18、几岁”,也赤裸裸地用“合算不合算”来表示他们的选择。当他们斥责别人是“外地人”或“乡下人”时,丝毫也不掩饰自己对贫穷和乡气的蔑视。他们骂起人来也不好听,不像北京人损人那么艺术,让人忍俊不禁。总之,上海是一点诗意也没有的。上海从来就和诗“不搭界”,上海的诗人也从来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上海人和北京人一样开始做梦了,而且是“鸳梦重温”。但我并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诗意,不像北京一怀旧就诗意盎然。上海有多少旧好怀呢?能怀的又是什么旧呢?甚至就连他们的绅士风度淑女风范,也是在短短一百多年中速成的。这就显得底气不足眼界不高。所以我说上海是有风度无境界,有教养无底蕴。上海毕竟只有百多年的历史,哪比得上北京的悠悠岁
19、月!,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价值的判断总是倾向于“实用”标准。有用性和习惯性,蒙蔽了发现美的眼睛。朱光潜先生说:有人向海边农夫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他很羞涩地指着屋后菜园说:“海没有什么,屋后的一园菜倒还不差。”一园菜囿住了他,使他见不着海景美。,齐白石去买菜。他看到一个小伙子的白菜又大又鲜,就问:“你这白菜多少钱一个哪?”小伙子认出了齐白石,就笑了笑说:“您老买菜啊,不卖!”齐白石有些不高兴:“那你来干嘛呀?”小伙子说:“您要吃菜,就得用画换。”齐白石先是一愣,知道对方认出自己了,就说;“用画换?不知怎么个换法?”小伙子回答:“您画一棵白菜,我就把一车白菜给您。”齐白石不由笑出了声:“小伙子,你
20、可吃大亏了!”“不亏,不亏,您画我就换。”“行!”不一会儿,一幅淡雅清素的水墨白菜图便画成了。齐白石说:“小伙子,画归你,菜可归我了。”“行,行,这一车都是您的!”齐白石说:“小伙子,这么多菜让我怎么拿呀?”小伙子想了想说:“您在这画上再添一只蚱蜢,我连车都给您!”齐白石拿起笔又在白菜上画了一只大蚱蜢。小伙子边收画边说:“老先生稍候,我这就给您把菜送家去。”,婴儿来到世上原本是睁着审美的“天眼”的。随着时光的推移,“审美”日轻,“实用”日重,天平逐渐向“实用”“现世”倾斜,成长的代价之一是感觉的钝化,天真的丧失,审美、幻想的“天眼”的闭合。少数始终睁着审美“天眼”,站立在大地之上,仰视星空的人
21、,便成为真正的诗人。美育必须从年轻时就下手,年纪愈大,外务愈纷繁,习惯的牢笼愈坚固,感觉愈迟钝,心理愈复杂,艺术欣赏力也就愈薄弱。朱光潜,作家汪曾祺在谈到沈从文先生时说:“有诗意还是没有诗意,这是沈先生评价一切人和事物的唯一标准。他怀念祖母或老姑母们,是她们身上蕴藉了多少抒情气氛。他讨厌时髦青年,是讨厌他们的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观。沈从文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抒情诗的世界。他一直把他的诗人气质完好地保存到七十八岁。”,名誉、金钱或爱情,什么都没有,这不算什么。我有一颗能为一切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梦想一切,而且可以完全实现它。一切花草既都能从阳光下得到生机,各自于阳春烟
22、景中芳菲一时,我的生命上的花朵,也待发展,待开放,必然有惊人的美丽与芳香。(沈从文:水云集水云,见沈从文文集第十卷,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第265页。),周国平说:的确,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如果你与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一定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月亮像一个烧饼,压根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面对苍茫大海,他们只看到一大滩水,决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或像普希金那样想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哎,有时我不免想,与只知做梦的人比,不做梦的人更像白痴。,陈祖芬说:1908年,父亲带小法拉利看了
23、一场赛车,然后他就有了一个梦想。父亲去世后他只好中断学业,做消防员、服兵役,钉马掌。但是儿时的梦想使他一直对赛车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想象力,终于到1952年,法拉利车队成了F1赛车中最快的车队。梦想,就是做梦加想象力。(童话与“小小世界”光明日报,2007,9,27,“诗意的幻想”属于理想主义者和拥有浪漫情怀、彼岸情怀的人。他们“安居于大地之上”,而心却属于未来。他们有缥缈的憧憬与遐想,有坚定的信念与信仰,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忍受匮乏、不公和误解,面对世俗的冷眼,我行我素,不惊不躁,自适而平和。在广袤的心灵深处,则始终涌动着浪漫和激情。他们的心态犹如闲云野鹤般的洒脱、飘逸。也许与现实格格不入,不合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诗意 四川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