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实战演习.ppt
《诗歌鉴赏实战演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实战演习.ppt(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实战演习,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值6-8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诗歌形象鉴赏,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或事件动作(心理、神态)。,(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
2、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情节)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
3、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寄寓的情感,2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诗歌鉴赏(
4、难点),寒冷、寂静,在寒冷寂静的天地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单,形象却显清高超脱。这个清高超脱的渔翁形象,实际上这就是诗人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的写照。,3分析下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本诗塑造了一个对意中人热烈追求,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她发誓要山为平地,江水枯竭,夏天天降大雪,天地合在一起,才和爱人分别.这实际上就表现出上古人们追求爱情的执著和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4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暮春即事 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
5、多时,诗歌塑造了一个闲适自在,读书入神的读书人形象.成双成对的麻雀在瓦屋上跳动,点点杨花从窗户漂入砚池,诗歌中的主人公,悠闲自得,毫无压力,更无苦闷.读书读地连春去几时都不知.表现出诗人喜欢这种闲适自由的读书生活,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从军行 王昌龄,诗歌中刻画形象的方法:,一通过事件来表现:如木兰辞中的木兰形象.通过代父从军来表现二用环境来烘托.如江雪三运用描写和各种表现技巧四直接发表看法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诗歌鉴赏
6、(难点),寒冷、寂静,在寒冷寂静的天地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单,形象却显清高超脱。这个清高超脱的渔翁形象,实际上这就是诗人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的写照。,(2)江雪借“渔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了政治上的抑郁苦闷。请分析本诗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塑造“渔翁”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4分),前两句用“千山”“万径”作烘托,背景越阔大,“渔翁”的形象就越突出;句中“绝”“灭”极写环境的寒冷沉寂,这就很好地映衬了“渔翁”清高孤傲形象。,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7、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常见诗歌人物意象类举,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风光的喜爱与向往。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
8、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风光的喜爱与向往。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
9、的郁愤之情。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立足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征(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到的表现手法)2、点明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10、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晚:归船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鉴赏(难点),(05全国卷3)8分,答:诗句使用比喻手法,把水面比做轻磨过的明镜,倒映着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进而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11、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05全国卷1)8分,怎样景,什么情,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勾勒出一幅落英缤纷鸟儿空鸣的静幽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中,流露(反衬)出诗人的伤春之感。,诗歌鉴赏(难点),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
12、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情景交融中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情景交融中体现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在报国的旷达之情。,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借景抒情中也表现出了作者身在异乡孤寂而怅然的心境。,答: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出一种
13、月圆人缺、夜静思家的冷清意境,寓情于景中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诗歌鉴赏(难点),野望 杜甫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1)这首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首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描写远近结合,晦明相间;(2分),其中“落叶”“独鹤”“昏鸦”为近景,着色较晦暗;“远水”“天空”“山峦”“落日”等为远景,着色较明朗,远近错落,明暗相间的景物描写中渲染出清秋郊野冷清萧索的特点。(2分),(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歌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的凄凉之情,在抒情上的突
14、出特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分),诗歌抒发了诗人对朝廷亲佞远贤而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诗歌抒发了作者久滞在外而不得还乡的郁闷孤寂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作答示例:秋日远山
15、传来寺庙悠长的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亲的孤寂、凄凉的情感;尾联诗人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离家漂泊,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诗人满腹的思乡愁绪。,诗歌鉴赏(难点),诗歌意境鉴赏,(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16、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B寓情于景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此词的意境所在。,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
17、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E、景略情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
18、,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3、形成比较规范的答题模式。(1)运用什么手法,(2)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3)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4)表达什么情感。4、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分析诗歌意境,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
19、、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写“物”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分析思路:捕捉所写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
20、物言志中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高洁、淡雅、朴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的特点。,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鉴赏咏
21、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在诗歌中,以景、物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故乡明月 思乡念亲情 松风山月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忧愁苦闷情 中秋圆月 相思思人情 双燕单飞 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 友人惜别情 江湖扁舟 羁旅漂泊情 烟柳断肠 残烛啼鹃 悲欢离合情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空城落花,物是人非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由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情感。分析古代诗歌应从这些事物的特有的内涵入手。,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
22、,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对月思亲念家怀国引发离愁别绪,思家念亲怀国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愁绪。“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的是悲苦的思乡之情。,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
23、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不曾看见。折杨柳曲词为伤春叹别的内容。,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念家怀国引发离愁别绪,思家念亲怀国之愁。以折柳表惜别。,“物象”固定涵义,以草木繁盛反衬衰败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
24、凉。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战后的荒凉。,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坚贞高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冷落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5、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坚贞高洁,顽强不屈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小 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这首诗托物言志,以“松”喻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实战 演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