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知识.ppt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知识.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复习好这个知识点需要做好如下三点:一是掌握各种表达技巧。二是熟悉解题思路。三是做好练习并归纳总结答题心得。,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夸张 借代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 烘托(衬托)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四、行文结构:过渡 铺垫(伏笔)照应,一、修辞手法,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
2、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比喻,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
3、与色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文解释】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二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4、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
5、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象征,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渲染,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注释 1.黄梅时节: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约四十天
6、,叫黄梅天。2.灯花:灯芯燃烧时结成的花状物。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渲染其实一般指通过描写景物来营造某种氛围,比如描写西风吹过来渲染悲凉凄清的秋意啊之类的。,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
7、哀和对前途的迷惘。,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也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高大的天台山衬托更雄伟的天姥山,烘云托月,是正衬。杜甫绝句二首(其二)中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联,以碧衬白,
8、以青衬红,是反衬。运用正衬和反衬,都能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
9、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10、,一时多少豪杰。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体会到的环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也就是作品的余韵、余味。,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与“实”一.了解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
11、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二.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
12、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三、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
13、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四、“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14、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本诗实景与虚景交融,前两句“雪净”“月明”等景是实写,三四两句妙就妙在将梅花落的曲名拆开,营造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间飘满关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
15、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正面侧面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
16、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动中有静 寂处有音动景与静景 古典诗歌中常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创造“静”境的氛围。1998年、1999 年全国卷,2001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内蒙古卷古典诗歌鉴赏题都考查了这种手法。“以动写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动态写静,一类是以声音写静,就是“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7、。,动中有静“动中有静”就是用动态的事物写“静”境,表“静”意。秋日家居(宋)梅尧臣 移榻爱晴晖,翛然世虑微。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相趁入寒竹,自收当晚闱。无人知静景,苔色照人衣。这首诗意在写“秋日家居”的“静”景、“静”意。但诗人却抓住静中之动进行描写,中间二联细致地描写了“悬虫”和“斗雀”的动态,吐丝悬挂的小虫时而下垂,时而上升,相斗的麻雀时而坠下,时而又飞起,最后相随飞入了竹林。这里,小虫的“低复上”、麻雀的“堕还飞”把“静”景的氛围逼真地表现出来了。,游东田(晋)谢眺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鱼戏”、“荷动”、“鸟散”、“花落”,是动态,反衬出野外所见到的“静”景及其产生的“静”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知识.ppt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16/5e6ec2de-4a57-4707-b319-8d658b7de437/5e6ec2de-4a57-4707-b319-8d658b7de4371.gif)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知识.ppt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16/5e6ec2de-4a57-4707-b319-8d658b7de437/5e6ec2de-4a57-4707-b319-8d658b7de4372.gif)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基础知识.ppt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16/5e6ec2de-4a57-4707-b319-8d658b7de437/5e6ec2de-4a57-4707-b319-8d658b7de437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基础知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