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之“构思技巧”,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诗歌的篇章结构,1、景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统领全诗、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氛围、设置悬念、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等,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承上启下。,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4、就诗句整体
2、结构提问的术语有: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一、知识点梳理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有:1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术语)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
3、,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结合诗句分析)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情感),咸阳城西楼晚眺tio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一登上高高的城楼,就有万里思乡的愁绪,望见河里蒹葭苍苍,岸边杨柳依依,就像故乡江南的汀岸沙洲。忽见一片云生起,落日已渐薄西山,沉到西边的寺阁了,突然一阵凉风吹来城楼,看样子快下雨了。秦汉旧宫,而今绿芜遍地,荒草丛生,黄叶满林,蝉鸣不已,秋意渐浓。过路的人啊不要问当年兴亡的旧事,今日从东面来(到咸阳)游玩,所见无他,只看见渭水兀自长流。,
4、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一题作“咸阳城东楼”)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名句,一.诗句开头提问,(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手法)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结合诗句分析)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感情),
5、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其一兰叶春葳蕤wi ru,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xi扬名。,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
6、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注释】:1林栖者:指隐士。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答案:比兴手法。兰逢春而葳蕤wi ru,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2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歌
7、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作者先景语后情语,曲笔入题。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术语)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宫中女子的不幸生活。又一个傍晚来了,流萤一闪一闪地飞过,她独自一人在漫漫长夜中缝补罗衣,思念之情不知何时是尽头。(结合诗句分析)(情感),玉阶怨 谢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夜殿窗外的帘儿已垂,她隔帘久立,见那帘外的流萤闪闪;它们飞著飞著,直至夜深而息。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
8、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二.诗句中间提问,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
9、:(1)承上启下的作用。(术语)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结合诗句分析)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情感),二.诗句中间提问,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4.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
10、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术语)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结合诗句分析)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情感),5.铺 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
11、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题柳亭送别图 徐渭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任你柳丝千万条,怎么系得行人驻?,山 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沿着停下车来,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
12、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
13、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lu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lio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第一句是
14、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3伏笔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恰 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下面就每一种照
15、应类型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作简单的分析。(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如,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
16、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2)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
17、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如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首
18、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19、。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3)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三、古诗词主旨表现,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8.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
20、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景,情,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
21、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西陆:指秋天。南冠(gun):指囚犯。玄鬓:即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即指蝉。高洁:指蝉,其实是自喻。翻译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
22、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物,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9.以小见大,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这一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又如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野草、燕子等几个小意象反映昔盛今衰的大主题。,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篇章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