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热环境控制.ppt
《设施热环境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施热环境控制.ppt(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设施热环境特征,一、设施温度变化特征,1.温室效应:设施内的主要热量来源为太阳辐射,一般设施覆盖材料对太阳短波辐射的透过率比较高,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过率低,因此设施内白天能接受大量的太阳辐射进入被地面或作物吸收,而地面和作物发射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向设施外投射出去,因此设施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蓄积在室内,使温室内气温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设施热环境及其调控,2.设施内温度的空间分布,设施内温度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采暖系统和降温系统的设备布置位置和室外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白天温室上部温度高于下部,中部高于四周,中国北方温室夜间北侧高于南侧?保护设
2、施面积越小,低温区比例越大,分布也越不均匀。,设施加热系统的布置会影响温度的空间分布,散热器附近温度高于其他区域。,温室内番茄叶温与周围气温的差异(单位:),3.设施内温度的变化特征,(1)气温的季节变化:北方地区,保护地设施内气温存在着明显的四季变化。按照气象学以侯平均气温10、旬平均最高气温17、旬平均最低气温4作为冬季指标;以侯平均气温22、旬平均最高气温 28、旬平均最高气温 15作为夏季指标,则日光温室内的冬季天数可比露地缩短3-5个月,夏天延长2-3个月,春秋季也可延长20-30天;而大棚冬季只比露地缩短50天左右,春秋只比露地增加20天左右。,(2)气温的日变化:冬季和春季不加温
3、温室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略迟于露地,但室内日温差要显著大于露地。,无加温温室内温度的日变化i:室内气温 0:室外气温,(3)设施内“逆温”现象 通常温室内温度都高于外界,但在无多重覆盖的塑料拱棚或玻璃温室中,日落后的降温速度往往比露地快,如再遇冷空气入侵,特别是有较大北风后的第一个晴朗微风夜晚,温室大棚夜晚通过覆盖物向外辐射放热更加剧烈。室内因覆盖物阻挡得不到热量补充,常常出现温室内气温反而低于室外1-2的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一般出现在凌晨,10月至翌年3月都有可能出现,其中尤以春季逆温的危害最大。,4.设施内地温的变化特点,设施内白天气温一般高于地温,而夜间地温一般高于气温,地温比较稳定,
4、变化滞后于气温。日最高地温出现在14时左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日最高地温出现的时间逐渐延后距地表5cm深处的日最高地温出现在15时左右距地表10cm深处的日最高地温出现在17时左右距地表20cm深处的日最高地温出现在18时左右距地表20cm以下深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很小,作物栽培区,由于有作物的遮荫作用,地温相对较低,在日照不足的地区,冬季和早春季节温室地温一般偏低,这也是一些情况下温室内要设置地下加热系统的原因之一。,二、设施气温变化影响因素,设施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它的气温变化随时受到室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室外因素有: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等;室内因素包括:采暖系统、
5、照明及其他设备的散热,作物及土壤散热、散湿等。在多因素的作用下,温室内的空气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当吸热总量大于散热总量时,温度升高,使得散热总量与吸热总量趋于相同,从而在较高的温度水平上维持热平衡,反之亦然。,1.地表附近温度及其变化,地表附近温度随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以及时间的不同有很大差异。纬度增加,太阳辐射量降低,因而地表温度降低,一般纬度增加1,平均温度降低0.50.9(1月份为0.7,6月份为0.3)海拔升高,太阳辐射增强,但大气层变薄,大气逆辐射下降,因而温度下降,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5 左右。南坡接受太阳辐射量大,温度比北坡高,坡向气温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6、,温度的时间变化非常显著,存在着温度年较差和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是反应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指标,指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一般纬度越低,年较差越小,海洋性气候区温度年较差较小。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四季分明,一般春季气温1022,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2,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0。气温日较差是气温在一天中最高与最低值之差,它表明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幅度。气温一般中午最高,日出前降到最低。一般纬度越高,日较差小;夏季日较差大,冬季小;晴天大,阴天小;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小。,温室的热平衡方程,2.温室的热平衡,设施的热量来源有:太阳辐射,温室采暖系统加热,温室灯具、设备散热,作物及土
7、壤微生物呼吸释放热。设施的热量支出包括:辐射放热:通过地面、覆盖物、传热表面的有效辐射散热。受设施内外温差、设施表面积及地面面积等影响。对流放热:通过覆盖材料或围护材料以热传导的方式向外的散热。通风换气放热:包括由设施的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建筑材料裂缝、覆盖物破损、门窗缝隙等渠道进行的热量散失。土壤传导失热:包括土壤的上下层之间及土壤的横向热传递。作物光合、蒸腾和土壤蒸发耗热。,(1)贯流放热:通过覆盖材料或围护材料以热传导的方式向外的散热。这种贯流传热是几种传热方式同时发生的,它的传热过程主要分为三个过程:,3.温室热支出的各种途径,温室的内表面A吸收了从其他方面来的辐射热和空气中来的对流热
8、,在覆盖物内表面A与外表面B之间形成温差,通过传导方式,将上述A面的热量传递至B面,B面又以对流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空气之中。,热贯流传热模式,贯流传热的表达方程式为:其中 Qw贯流传热量,W;ti 室内气温,;to 室外气温,;Ag j 温室覆盖层各部分面积,m2;Kj 各覆盖层的传热系数,W/(m2)。,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非透明平壁的传热 透明平壁的传热,关于传热系数 K,非透明平壁的传热系数:,式中 ai 内表面换热系数,
9、一般8.7W/(m2);ao 外表面换热系数,一般23.0W/(m2);dj 材料的厚度,m;lj 材料的导热系数,W/(m)。,非透明平壁的传热阻:,透明材料主围护覆盖层单独使用时的传热系数,附加保温覆盖的热节省率,K 主围护覆盖层单独使用时的传热系数,W/(m2);采用附加保温覆盖时的热节省率,无附加保温覆盖时为0。采用二层附加保温覆盖时,热节省率=0.85(1+2)-0.712,(2)通风换气放热:包括由设施的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建筑材料裂缝、覆盖物破损、门窗缝隙等渠道进行的热量散失。温室内通风换气热量损失量包括显热失热和潜热失热,显热失热的表达式为:式中ti、to 室内与室外气温,;c
10、p 空气定压质量比热容,1030J/(kg);a 空气密度,1.2kg/m3,或353/(ti+273);L 通风量或冷风渗透量,m3/s。冬季夜间密闭管理时:式中 n 温室的换气次数,0.54次/h;V 温室的内部容积,m3。,换气失热量与换气次数有关,因此缝隙大小不同,其传热差异很大,下表是设施在密闭不透风时,仅因结构不严引起的每小时的换气次数。,每小时换气次数(密闭时),换气失热量还与室外风速有关,风速增大时换气量增大,所以因注意防风。由于通风时必有一部分水汽流向室外,所以通风换气有潜热失热。,(3)土壤传导失热:包括土壤的上下层之间及土壤的横向热传递,土壤垂直方向上的传导失热,可用土壤
11、传热方程表示:,式中 ti、to 室内与室外气温,;Asj 温室地面各分区面积,m2;Ksj地面各分区传热系数,W/(m2)。,日光温室内热的收支平衡示意图,一、作物的生理三基点温度,温度是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的首要环境条件,它影响作物体内的一切生理变化,每一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能存活最低和最高温度外,作物就会受到危害甚至死亡。,第二节 温度的生物学效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同一蔬菜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以喜温蔬菜为例:,作物的基点温度与其原产
12、地密切相关,原产热带的作物,开始生长的基点温度为18;原产温带的一般在10 开始生长;原产亚热带的一般1516 开始生长。根据作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以将作物分为:耐寒性作物;半耐寒性作物;不耐寒性作物。,不同的蔬菜种类对温度要求,二、作物的温周期现象,自然界的温度有昼夜周期变化,作物由于白天制造的养料积累后供给夜间细胞伸长和新细胞的形成,所以作物一般在夜间生长比较快,这种因昼夜变化影响到生长反应的情况即所谓的温周期现象。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对作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产量及品质均起着重要作用。,白天较高温度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而较低夜温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贮藏物
13、质的消耗,并有利于同化物质的输送。同时低温还可以降低分解酶的活性,有利于同化产物的贮藏。昼夜温差有一定的范围,但夜温不能过低,因作物在夜间仍进行生长,不断的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交流来自叶片的同化产物及其它代谢物质。,番茄幼苗最适生长昼温为25,夜温为1820,在昼夜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生长率反而低。,温周期促进种子萌发 对大多数作物,在周期性的变温作用下种子发芽率提高,主要原因是降温作用能增加氧在细胞中的溶解度,改善萌芽透气性,温度交替变化可提高细胞的透性。温周期影响果菜的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和结实要求夜温比日温低一些,如果夜温高,则花芽分化延迟,花也容易脱落。不同作物对温周期的要求不一样 通常热
14、带植物昼夜温差应在3-6;温带植 物5-7;而沙漠植物则要相差10以上。,温度的日变化影响作物品质 如新疆、甘肃等地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西瓜、甜瓜含糖量高,品质优良,是我国著名的西、甜瓜生产基地;而“砀山酥梨”在黄河故道地区可溶性固形物仅10-12,在陕北黄土高原则高达15。温度日较差适宜范围 大多数作物以8为宜,如果温差过大,无论白天温度过高或者晚上温度过低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差温是指温室中白天平均温度与夜间平均温度的差值。差温影响作物的株高及叶面积、花器官性别分化:差温与植株高存在正相关,差温增大作物叶面积增大。正差温环境中雌花多于雄花,负差温环境中相反。,三、作物的“差温”现象,四、地温对
15、作物的影响,大多数作物以根区温度1723时生长旺盛,最适地温范围为1520。地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等上面。地温偏低,增加水的粘滞性和降低作物根系细胞膜的透性,影响根系对水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叶片的气孔阻力,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地温偏低直接影响作物对多种养分的吸收,同时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地温影响土传病害的繁殖,地温高易发生番茄、茄子的青枯病、凋萎病,低易发生番茄的根腐病。,五、极端温度的危害,高温当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超过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温度的上限时,引起蒸腾作用加强,水分平衡失调,发生萎蔫或永久萎蔫。植物光合作用下降而呼
16、吸作用增强,同化物积累减少。高温妨碍了花粉的发芽与花粉管的伸长,常导致落花落果。气温过高常导致冬瓜、南瓜、西瓜、番茄、甜椒等果实发生“日伤”现象,也会使苹果、番茄等果实着色不良,果肉松绵,成熟提前,贮藏性能降低;土壤高温首先影响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整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土壤高温造成根系木栓化速度加快,根系有效吸收面积大幅度降低,根系正常代谢活动减缓,甚至停止。,低温低温对园艺植物的影响有低温冷害与低温冻害之分。冷害是指植物在零度以上的低温下受到伤害。起源于热带的喜温植物,如黄瓜、番茄、香石竹、天竺葵类等在10以下温度时,就会受到冷害。近年来,各地相继发展的日光温室在北方冬春连续阴雨或阴雪天气夜
17、间最低温常在68,导致黄瓜、番茄等喜温园艺植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成为设施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冻害则是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水分结冰产生的伤害。,防止低温和高温伤害的措施,低温利用温床、温室、及塑料薄膜覆盖或施用有机肥以提高温度;在幼苗时期进行抗寒锻炼,增强植物本身抗寒能力。高温搭棚遮荫,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适当灌水。,上次课程内容回顾,1.与露地相比,设施内气温的季节和日变化有哪些特点?2.设施内“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温室的热平衡方程是?4.温室热支出途径有哪些?5.贯流放热?6.传热系数?7.温周期?,与露地相比,设施光、温、水、气等环境因子中控制手段最完善的是温度环
18、境的控制,园艺设施内的温度调节与控制内容包括:设施温度管理 设施保温;设施加温;设施降温,第三节 设施热环境的调节技术与设备,设施通风工程,设施降温工程,一、温度管理,各种作物以及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此应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要制定温度管理制度,目前比较经济有效,推广应用较为成熟的是变温管理方法。作物生理活动中心随光照的变化而转移,根据作物生理活动中心将1天划分为若干时段,分段控制温度以促进同化产物的制造、分配和积累的温度管理方法叫变温管理。,二、设施保温,采用保温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设施内热损失,提高温室温度,节约能源。主要的手段有:1.采用多层覆盖,减少贯流放热,不
19、加温温室多层覆盖室内外温差,2.增大温室透光率 正确选择温室建造方位,屋面进 行经常性清洁,尽量争取获得最大透光率,使室内土壤积累更多热能。3.增大保温比 设施土地面积与覆盖物及围护材料表面积之比为保温比,保护设施越大,保温比越小,保温效果越差;反之保温比越大,保温效果越好。4.设置防寒沟 通常防寒沟宽30cm,深50cm,沟内填充稻壳、蒿草等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切断室内土壤与外界的联系,减少地中土壤热量横向散出,可使室内5cm地温提高4左右。,关于覆盖材料保温性 聚乙烯(PE)膜 乙烯-醋酸乙烯(EVA、PO)复合膜 聚氯乙烯(PVC)膜 玻璃 聚酯(PET)膜(片材)氟素(ETFE)膜(片材
20、)中空聚碳酸酯(PC)板材(比单层覆盖节能30%以上),聚乙烯膜可以透过大量714 m红外线,保温幕(多层覆盖)的采用 节能率20%45%,红外反射材料缀铝膜保温幕,三、设施加温,在寒冷的季节,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设施内温度降低到作物的最低温度甚至生物学零度以下,此时就要采取加温措施维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设施温度加热包括:1.空气加温 2.土壤加温 空气加温主要有热水供暖系统和热风供暖系统,热水供暖系统热稳定性好;此外,设施空气加热还有室内直接燃烧方式。温室土壤加热多为热水加热或电加热,一些简易的设施中采用酿热加温。,常见的加温方式有热水采暖、热风采暖、电热采暖、辐射采暖等多种方式,其加温
21、效果、设备费用、运行费用具有很大差异。热水采暖的效果最稳定,但一次性投资大,适用于大型温室的供暖;热风采暖的一次性投资大约只有热水采暖的1/5,但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塑料棚;电热采暖的热效率较高,但耗电多,主要适用于苗床的育苗;辐射采暖是利用液化石油气燃烧取暖的方式,耗气较多,仅适用于临时辅助采暖。,1、常见的加温方式及特点,热水式采暖系统 以热水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由提供热源的锅炉、热水输送管道、循环水泵、散热器以及各种控制和调节阀门等组成。热水采暖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暖方式。其优点是温室内温度稳定、均匀、系统热惰性大,节能;温室采暖系统发生紧急故障,临时停止供暖时,2
22、h不会对作物造成大的影响。其缺点是系统复杂,设备多,造价高,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用锅炉将锅炉内水加热,通过循环泵将锅炉加热的热水通过供热管道送到温室或大棚中,并均匀地分配给室内设置的每组散热器,通过散热器来加热室内的空气,提高温室的温度,冷却了的热水回到锅炉再重新被加热。布置该种系统管路时,可根据温室、大棚的实际情况来布置管路。例如在日光温室中,拱角部分散热量较大,可将系统回水管道布置在拱角部位,以弥补热量散失,提高温室内空气温度的均匀性。,热风式采暖系统 有热风机和热风炉之分。热风机通过热交换将加热空气送入温室提高室温的加热方式,该系统由热源、空气换热器、风机和送
23、风管道组成。热风炉是直接燃烧加热空气,没有空气换热器。热风机采暖系统:优点是: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热惰性小,易于实现温度调节,设备投资少。缺点是:运行费用和耗能量要高于热水采暖系统。当温室较长时,风机一侧送风压力不够,可能送不到另一端,造成温度分布不均匀。,热风机采暖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由热源提供的热水通入空气换热器,室内空气用风机强迫流过空气换热器,吸收热水放出热量,被加热后进入温室,如此不断循环就加热了整个温室的空气。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温度的均匀性,通常将风机压出的热空气送入通风管,通风管由开孔的聚乙烯薄膜制成,沿温室长度布置,此种风管重量轻,布置灵活,易于安装并且不会产生太强的遮荫。,电热采暖
24、系统 利用电流通过电阻大的导体将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空气或者土壤加温的加温方式。主要为电加热线,有空气加热线和地加热线两种,加热线的长度是采暖设计的主要参数,一般电热温床的经验值是100W/m2。优点:不受季节、地区限制,可根据种植作物的要求和天气条件控制加温的强度和加温时间,升温快、温度分布均匀、稳定、操作灵便等。缺点:耗电量大、运行费用高。,2.采暖设计与计算,采暖的目的与设计要求采暖设备的容量应保持设施内的设定温度(地温及气温)。设施内空间温度分布应均匀,时间变化应平稳,因此要求采暖设备配置合理,调节能力高。遮荫少、占地少,便于栽培作业操作。设备投资少,加温费用低。,采暖设计的基本程序首先
25、要根据设施的结构、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最大采暖负荷的计算;其次,依据设施所在地及用途等具体条件确定采暖所用热媒;最后根据最大采暖负荷及采暖方式进行散热设 备、管道及锅炉容量计算等。,冬季夜间温室采暖热负荷的简化计算式式中Ag 温室全覆盖表面积,m2;As 温室地面面积,m2;U 经验热负荷系数,W/(m2),玻璃覆盖为6.4,聚乙烯薄膜覆盖为7.3;a 保温覆盖热节省率;b 保温比(=As/Ag),0.50.8,As越大时b越大。,最大采暖负荷的计算,在温室内采用不织布、塑料薄膜、镀铝膜作保温幕帘时,其热节省率相应为a=0.25、0.4、0.6。,a.冬季室内温度ti确定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施 环境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