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教育与就业新读书无用论及大学生就业难分析.ppt
《讲教育与就业新读书无用论及大学生就业难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教育与就业新读书无用论及大学生就业难分析.ppt(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讲 教育与就业、“新读书无用论”及“大学生就业难”分析,教育与就业第一节 教育与就业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第三节 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第四节 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就业概述,一、教育的就业功能二、教育与就业相关运行三、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就业,第一节 教育与就业概述,一、教育的就业功能(一)教育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二)教育是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方法(四)教育影响收入分配进而引起就业结构变 化,二、教育与就业相关运行,奥肯定律 美国失业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GNP就有3个百分点的增长,产量缺口缩小3个百分点。,三、职业
2、培训与劳动力就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地质勘察、水利、农林牧渔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房地产、社会服务、综合技术服务、金融和保险事业;2.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3.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包括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第二节 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一、就业问题的客观性二、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三、就业问题的积极作用,一、就业问题的客观性,(一)就业问题是
3、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结果(二)就业问题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结果(三)就业问题是竞争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国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劳动制度改革的有待深化等也引起了就业问题。,二、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至少应在本世纪的2030年内,政府始终需要优先重点解决三个基本发展问题:1.吃饭问题:为占世界22的人口提供粮食与食品需求,保证粮食与食品安全。2.就业问题:为占世界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就业、固定与临时就业、全时与部分时间就业等多种灵活就业机会。3.养老问题:为占世界15以上的老龄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保证他们能够安度晚年并充分享有经济发
4、展成果。,(一)实际劳动力供给量越来越大,1.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 2.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3.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表1:20032005年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率比较表,表2:20032005年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表,(二)创造就业的能力下降(三)部分地区就业与失业问题十分突出(四)女性就业压力大于男性(五)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日益突出(六)经济结构调整使供求矛盾增加(七)就业面对入世机遇与挑战,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1.通过结构调整影响就业2.通过对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来影响就业3.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就业,三、就业问题的积极作用,(一)促进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二)有利
5、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三)有利于减少社会劳动的浪费(四)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一、教育在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二、教育在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三、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一、教育在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基本特征是“人找事”。计划经济的解决办法:统包统配的方式安置劳动力(农村、城市)市场经济的解决办法: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一、教育在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一)教育是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的前提(二)教育使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成为可能(三)教育能为解决一般
6、性就业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教育在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结构性就业问题: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基本特征是,一方面“人找事”,另一方面“事找人”。解决办法:改变劳动力结构,对劳动力进行再培训、再教育,改善其能力结构,提高其技术熟练程度,以适应新的劳动岗位的需求。,二、教育在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一)教育的发展影响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二)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教育的发展影响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三、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个人职业选择性的就业问题:指个人出于对
7、职业的选择而未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与结构性就业问题的相同点,都存在着职业空位,这些空闲着的工作岗位需要劳动者,同时,劳动者也都期望有工作可做,因此,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之间的矛盾。,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与结构性就业问题的不同点,结构性就业问题:某些工作岗位空闲着,没有工作做的劳动者本人愿意去做该种工作,但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适应该项工作的需要,因此未能如愿;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尽管某些工作岗位空着,没有工作做的劳动者有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和技术,但他们出于对职业的选择,宁肯待业也不愿做该种工作。,三、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一)通过教育建立
8、正确的职业社会评价(二)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三)通过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第四节 我国教育结构的改革和发展,一、建立与多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二、建立适应第三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结构三、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四、培养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的人才,一、建立与多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一)变单一的办学体制为多种办学体制(二)变单一的办学形式为多种办学形式(三)变集中统一管理为分级管理,二、建立适应第三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结构,(一)调整现有教育结构,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二)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与第三产业有关的新专业(三)有条
9、件的学校创办第三产业,三、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一)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教会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方向转轨(二)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扩大专业知识面和加大基础知识的课程(三)在学科结构的设计上,应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四、培养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的人才,(一)努力增加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二)在非外向型专业中适当增加与外向型经济相关的专业课程(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必须与国际通行办法接轨,“新读书无用论”对重庆市涪陵区541名学生放弃高考的思考,一、重庆市涪陵区541名学生放弃高考 折射“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2006年3月
10、14日,据重庆市涪陵区招办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区今年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96人,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报名,占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其中,农村高中学生数量较多,部分学生是因为成绩差而主动放弃的,但许多同学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放弃高考的。1,现象与传统价值的悖论,在中国,历来有崇尚读书,重视教育的传统。受教育、读书是几千年来广大中国人为摆脱贫困,走向仕途改变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选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为中国人所再熟悉不过了,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抱着“教育改变命运,知识创新生活”的信念。可是,重庆涪陵区541学生放弃高考,这一现象背后反映
11、出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出现,并已形成蔓延之势,与传统价值观相悖。,二、“新读书无用论”的原因分析,当下的“新读书无用论”是在新时期,各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部分受教育者及家长的一种矛盾心理的表现。主要原因有:,1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学费的增长速度超乎寻 常,超出甚至是远远超出部分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据测算,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平均每年学费为440元左右,普通高中一般在1200元左右,重点高中为2000元左右。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字,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子女义务教育支出,几乎是其纯收入的1/5。2 中国高校在改革开放前是免费的,20年前学费涨到200元,1995年涨到800元,
12、2005年再涨到5000元,近20年上涨了25倍。如今,以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保守估计为7000元计算,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3,教育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重要负担,甚至是导致贫困的首要因素。如今教育、住房、医疗已成为人们新的“三座大山”。城乡居民储蓄的目的调查中教育、养老、买房装修和预防意外,所占比例分别为18.9%、14.1%、11.8%和10.7%。子女教育费用高居第一位4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公司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其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
13、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5 38.2%的家庭每年都要产生来自教育的债务,而且债务额多为1000元以上,其中年债务额大于5000元的家庭占所调查家庭的20.2%。6 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学费不应超过学生培养成本的25%。依教育部提供的教育成本折中数据即万元,按现在每生每年5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的标准,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等教育成本比例为44%。7,2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种利益集团重新博弈,利益受损较大的贫困家庭阶层较以前有所增长。,“既得利益者”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人既得利益,必然就有人既“失”利益,绝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高等教
14、育大众化阶段上不起学的人就不可能是既得利益者,广大贫困生就不是某些知名经济学家所说的“我们这些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都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8 相反,他们是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牺牲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改革成本。中国贫困大学生人数和比例皆呈迅速增长趋势,而他们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却呈下降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其中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100多万,高校贫困生比例达25%;另据调查,有25.5%的家庭因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而不愿再升入大学。9,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根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的报道,某部发言人称“非义务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
15、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10,3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持续下降,出现了新的所谓“毕业就失业或待业”的部分学生群体,上大学后的不确定性增强。,就业市场的接纳能力有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由以前的百分之九十多,百分之八十多下降到近两年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在农村地区,很多人都抱有这样一
16、种观点:“不读大学,就不用花一大笔钱,人家读大学花了几万块钱,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而我在人家读大学的时候就可以挣几万块钱了。”11 即上大学面对的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上大学后的不确定性增强,部分群众对投资教育能带来的收益也持怀疑的态度。,4大学毕业生工资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其期望月薪低于农民工工资期望的现象,即工资下降,受教育的收益率下降引起部分学生重新评估上大学的利益得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时下农民工对月工资的预期已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预期100多元。12 劳动力市场无法在短期内吸纳教育市场盲目培养的众多毕业生,即劳动力的供给有供过于求的趋势,劳动力的价格自然下降,
17、相应的其收益率也跟着下降,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权衡上大学的利益得失。越来越多的学生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而他们以前会考虑继续深造,上4年大学。,5接受高等教育所释放的信号有被放大的趋势,高等教育的筛选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出现“过度教育”的趋势凸现大学毕业生的买方市场的诸多以前被隐蔽的难题。,雇主对应聘者的信息了解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在雇主不能在雇用前就能很好地判断出哪个应聘者是优秀的,是适合岗位需要的。在此情况下,雇主只能根据应聘者所提供的各类证书等显性信号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职业态度等而加以选择用人。即此时,“证书、教育学历成了一种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以便将他们安置到不同工作岗位上
18、的装置。”13“过度教育”所带来的市场的必然行为,大学毕业生在进入买方市场的就业市场中将遭遇诸多以前被隐蔽的难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6教育市场化改革引起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使“马太效应”愈演愈烈,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复制并强化阶层差异的趋势。,自古以来,教育就具有实现阶级分层及阶层升迁与流动的功能。古代中国无论选士、太学、察举、科举和三舍法等种种教育考试,都是为文官选拔制度服务的,实现阶层的流动,攀登社会的梯子。而现在在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经济与社会地位方面,家庭背景及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在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Michael W Apple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场报告中曾
19、说过,“我一看某个学生出生在哪个街区就知道他将来的职业及地位等情况。”即现在高等教育的代际效应有增强的趋势,而其实现阶层的流动与升迁方面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复制并强化社会阶层差异的趋势,教育使“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三、根除“新读书无用论”的对策分析,读书有没有用?读书当然有用。撇开接受教育对国家、社会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效应不说,对接受教育的个体而言,接受教育能增长个人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从而增加个人可预见的货币收益及各种非货币的福利待遇等而提高个人的经济地位;读书能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下层群众实现阶层升迁的最重要的途径,社会地位的提高又进而提高个人的经济地位,并
20、产生代际效应,为下代人创造更好的条件;增强个人处理不平衡及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在众多纷繁复杂情景中选择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大学生一时不如意,就怀疑教育的价值;更不能因为某个没有或很少读书的人比读书人更富有、更有社会地位,就否认读书的价值。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根除这种观点的危害,还读书有用的本真面目。,根除“新读书无用论”的六点对策建议,1严格控制高等教育学费的增长速度,使其能为大多数人所承受。2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利益受损较大的贫困家庭阶层进行补偿。3拓展就业门路,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及各个省市的落后地方工作。,4营造宏观环境,减小教育收益率下降的
21、趋势,使其保持在内部收益率以上。5理性引导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市场的供求双方,化解“过度教育”及毕业生“买方市场”的种种弊端。6坚决反对教育市场化改革对教育公平造成的恶劣影响,强化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阶层流动与升迁方面的作用,实现整个各个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特别强化阶层流动中的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中教育作为主导要素的地位。,“大学生就业难”分析,比尔盖茨的11条准则,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你不会一年挣到40,000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1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电话都挣到手。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
22、你当了老板再这样想。5.烙牛肉饼并不有失你的尊严。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抱怨他们的错误,要从中汲取教训。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8.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中却仍在作出类似区分。9.生活不分学期。10.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1.善待乏味的人。,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经验与知识折旧定律,任何一个人在学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获取。,严峻的就业形势,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为212万人;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280万人,比上年
23、增加68万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6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0万人,增幅达36.7%;预计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00万!,2005年、2010年、2020年在校生数预测(万人),一,什么是就业?二,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三,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四,什么是就业能力?五,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六,应聘和面试时注意什么?最后,回答大家的提问.,一,什么是就业?-对话的平台,1,就业意愿;2,找工作的行为;3,适合你的工作;4,15天内到岗;一个小时;没有收入保障;就业被雇佣(狭义就业)和 创业(广
24、义就业)清华1%,美国20-25%比尔盖茨,就业=谋生;收入优先;就业=乐生;爱好优先;就业=献生;志愿者,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1,城镇登记失业率;4。2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是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失业者队伍之外,因此总体来说肯定会低估真实的失业程度。年龄,2,城镇调查失业率;调查显示,2002年末,五城市的总体失业率为14.3%;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武汉(22.3%),其次是沈阳(17.6%),西安(16.5%),福州(12.3%)和上海(8.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就业 读书 无用 论及 大学生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