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LAN.ppt
《计算机网络技术LAN.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LAN.ppt(3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计算机局域网,4.1 局域网概述4.2 局域网协议与IEEE802标准4.3 共享介质局域网4.4 FDDI4.5 高速局域网(交换式以太网)4.6 无线LAN4.7 蓝牙技术4.8 LAN硬件设备及选择4.9 宽带接入技术,本章学习目标、重点及关键,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分类、拓扑结构。熟悉局域网的协议标准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掌握局域网中Ethernet的组网技术。重点:IEEE802标准的认识,LAN的组建和测试。难点:介质访问控制方式、VLAN、FDDI、ATM技术。关键:理解IEEE802标准,了解LAN常用技术,掌握LAN的组建和测试技术。,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常见局域网的类型
2、、其工作原理及以太网的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学习,了解以太网的有关布线标准。通过学习,可以进行以太网的组网实践和设备选型。通过学习,掌握线缆的设备的连接方法,了解网络工程的布线测试。,4.1.1 计算机局域网的发展与技术 时间与系统:LAN-20世纪70后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是一个高速通信系统。规模:范围较小,建立在区域-工业/商业/政府/各级学校及企业等。应用:广泛。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等。技术:共享访问技术所有设备共享一个传输介质,同轴、双绞电缆、光缆;高速共享网络技术FDDI、快速以太网(百、千兆、万兆);交换技术交换式和AMT。可实现虚拟网络,4.1 计算机局域网概述,第四章 局
3、域网技术,1.局域网,定义从物理上从功能上,是在某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连成的计算机组。它规模有很小的(同一房间的2个或2以上PC互连而成),也有很大(几百或几千PC组成)。,是在某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连成的计算机组。它规模有很小的(同一房间的2个或2以上PC互连而成),也有很大(几百或几千PC组成)。,它是一个将PC机及其外部设备相连并用来共享信息系统。,局域网的分类(常见的局域网类型)以太(Ethernet)为IEEE802.3;令牌环网(Token Ring)为IEEE802.5;令牌总线(Token BUS)为IEEE802.4;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802.8;异步传输模式(
4、ATM);交换网Switching等。在LAN中常用的前四种技术。,局域网分类,(共享介质LAN交换LAN),按拓扑结构LAN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状型。按使用介质LAN分为:有线/无线网两类。,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网;无线网:用红外、微波作为传输介质的局域网,在有线LAN中,又可分成基带网和宽带网,基带网一般采用同轴电缆(50)或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宽带网用CATV电缆75,按共享介质/网络使用技术 目前常见的局域网类型有以太(Ethernet)为IEEE802.3;令牌环网(Token Ring)为IEEE802.5;令牌总线(Token BUS)为IEEE802.4;光纤
5、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802.8;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网Switching等。在LAN中常用的前四种技术。,环形拓扑,总线拓扑,星形拓扑,(3)LAN的拓扑结构,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2 局域网特点 覆盖范围有限-适用于机关/校园/工厂等 传输(通信)速率高。100Mb10Gb 介质适应性强多种介质 误码率低(10-8-11),可靠性高-分布控制/广播式通信很多问题简化或不存在 成本低。易于更新扩展增减较容易。使用灵活,易于操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共享相互通信(数据传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易于分布处理和集中管理,4.1.3 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组成组成
6、主要构件的层次关系LAN协议是实现LAN内实体间或LAN间的通信。,服务器/工作站;电缆系统(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如网卡/HUB/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操作系统和局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第一层:网络接口卡、电缆第二层:网络拓扑结构第三层:工作站/服务器(Client/Server)第四层:NOS和协议(应用程序),4.2 局域网协议与IEEE802标准,4.2.1 局域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通信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2.LAN通信机制分布式控制 和广播(多)式通信。3.拓扑结构总线/星/环型。LAN中通信功能完全由网卡实现。,LAN中,站点间经公共传输通路传输信息,如何使用信道和
7、合理分配信道,不同拓扑结构,网络中各设备间访问控制方法不同,常用的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有:LAN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又分为:1)共享介质LAN;2)交换LAN两种。,4、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以太网;令牌环网(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网络的控制方式:PPP方式-点对点连接时一个直线,用于WAN上;广播方式-一个人讲,众人听,用于LAN;令牌环方式-LAN在逻辑上构成一个环状。,LAN的共享介质访问控制工作方式:以太网中采用的是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控制协议工作方式,网
8、络中的所有用户共享传输介质,信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到所有端口。,补,补充: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 1.以太网概念的提出和标准化: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多个设备共享传输信道。1)思想源于 2)以太网,源于60年代末,夏威夷大学研制了一个名为ALOHA的无线电系统,该系统把校园主机与颁布在其它地方的读卡机、终端连接起来,并实现了9600bps的连接速度,在随后几年中出现了多种有关LAN技术,其中最出名的是以太网(Ethernet)-凡用同轴电缆、双线、光纤为传输介质的网。,3)发展情况以太网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是在1973年1980年当第一个以太网标准1.0被正式制定时,其速度只有2.94Mbps,1980年
9、公布了以太网标准2.0即IEEE802系列标准(1980)之一,其速度被确定为10Mbps。因同年2月,IEEE(lanIEEE802委员会-提出若干标准称IEEE802系列标准),将共享介质LAN以太网标准正式收入IEEE802.3标准,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从此以后,以太网的发展开始走上了快车道。,#以太网(Ethernet)最初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它早期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多个设备共享传输通道。以太网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还是在1973年,它源于该技术的研制人之一Metcalf所写的一篇备忘录,其中有一句为“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的”。以太网的最初速度被定为2.94Mbit/
10、s。1980年由DEC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三方组成的企业联盟,它们共同开发研究起草制订了以太网规范。后来它被作为802.3标准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采纳,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4)以太网:是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标准。该标准定义产品有,2.以太网的连接:,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及如何使用信道、合理分配信道方法。,前后10M、100M、1Gbps、速度的以太网相继投入了使用,目前10Gbps以太网相关标准正在讨论中,相关产品推向了市场。LAN中的90%以上是以太网。,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状型。传输介质:同轴缆、双绞线和光纤
11、。接口的工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传输是实现以太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全双工传输是采用点对点连接,这种没有冲突。,LAN中的双工、半双工和全双工课件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是单向通信:指一条线路上只能存在单个方向的通信。应用:用于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和电视广播,在LAN中不采用。,是双向交替通信。指在同一时间内,通信双方中只能有一方发送或接收信息。适合于常规的共享式网络。,双向通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通信双方同时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LAN的结构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网络客户机/服务器网络(C/S)对等网络(每一台工作站均可扮演服务器的角色)主机/终端系统,3、#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采用载
12、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机制。以太网中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以太网中的一台站点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监听信道上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载波(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若没有监听到任何信号,就传输数据。传输的时候继续监听,如发现冲突则执行退避算法,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1(当冲突发生时,涉及冲突的计算机会发送一个拥塞序列,以警告所有的节点)。若未发现冲突则发送成功,计算机会返回到监听信道状态。注意:接受者也称之为“听者”,发送者也称之为“讲者”。以太网中使用
13、的CSMA/CD是一种“先讲后听”的访问方式。,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2.2 局域网协议与IEEE802标准,一.局域网是一个计算机通信网,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它不需要网络层,而只有最低的两个层。LAN协议解决由于竞争所带来的信息冲突问题 协议中的一些功能进行相应的简化。二.局域网参考模型,图4-1 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其低层协议简单,流量控制、路径选择等问题简化或不存在,通信多采用广播方式。,(一)物理层 负责物理连接管理和在介质上传输比特流。一对物理层实体能确认出两个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实体间同等层比特单元的交换。主要任务:是描述传输介质接口的4特性。物理层可分为:物理信
14、号(PS)子层 物理媒体访问(PMA)子层。,1980年,IEEE成立LAN网络标准委员会。称IEEE802委员会,对LAN网络协议制定了若干标准,即称IEEE802系列标准。,(二)数据链路层 主要作用: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尽可靠的传输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负责帧的传输管理和控制。,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1.LLC(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LLC子层功能:与媒体接入无关的部分 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 提供与高层的接口 差错控制 给帧加上序号,LLC的作用(1)由于不同的网络类型有不同的介质访问子层之对应,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则掩盖了不同
15、物理网络之间的差别,统一的格式为网络层提供报务。(2)LLC子层把网络层的分组(在TCP/IP中即IP包)加上LLC头,交给MAC子层组成相应的802.X帧发送(对不同网络也不同,如Token Ring/Token bus/快速)。,2.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MAC子层功能:与接入各种传输媒体有关的问题都放在MAC子层,该层负责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进行无差错地通信。依赖于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 比特差错检测 寻址,MAC地址(物理地址)-补充 802标准规定MAC地址字段可采用6字节或2字节这两种中的一种。现在I
16、EEE是世界上局域网全局地址的法定管理机构,它负责分配地址字段的6个字节中的前三个字节。世界上凡要生产局域网卡的厂家都必须向IEEE购买这三个字节构成的一个号,称为“地址块”,或“厂商代码”。地址段中的后三个字节则是可变的,由厂家自行分配。在生产网卡时这种6字节的MAC地址已被固化在网卡中。,网卡MAC物理地址的查询方法Win95、Win98用户,在命令模式(DOS)下:winipcfg WinNT、Win2000用户,在命令模式(DOS)下:ipconfig/all 在交换机中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的方法:对于远程计算机,只要知道计算机名和IP地址,在MS-DOS下输入:nbtstat_
17、a(计算机名)或者 nbtstat_A(IP地址)若发现有人在网上盗用别人的IP地址,用这种方法马上就可以查到对方网卡地址。,图4-2IEEE802系列标准间的关系,三、IEEE802标准系列,IEEE802.1(A)LAN和MAN体系结构 IEEE802.1(B)LAN的寻址、网络互联及其管理 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 IEEE802.3 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4 令牌总线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5 令牌环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6 城域网络MAN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标准协议定义的内容:,IEE
18、E802.7 宽带网络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8 光纤网络标准,FDDI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9 综合数据/话音LAN标准 IEEE802.10 可互操作的LAN的安全机制 IEEE802.11 无线LAN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12 100Base-VG高速网络访问方法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802.14 交互式电视网,(Cable-TV)这一组IEEE802标准不断扩大发展。,后续内容中重点介绍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方式 IEEE802标准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4.3 共享介质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3.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19、测法 4.3.2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 4.3.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FDDI,一.访问控制方式,二.LAN的访问控制方法有 1.集中式控制 2.分布式控制 分布式控制方法,是指网络上传输介质的访问方式,也可称为网络的访问控制方法。其目的是合理分配信道,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是指网络中有一个单独的集中控制器或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中心节点。,是无中心控制节点,所有节点都处于均等地位,节点之间的通信是由各节点自身控制,LAN采用。,常见有:CSMA/CDToken PassingTime slot(时隙)Buffer insertion(寄存器延迟插入)等。,总线型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
20、MA/CD)IEEE802.3 以太网;令牌总线(Token BUS)IEEE802.4令牌环网(Token Ring)IEEE802.5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三.常用控制方式有:,令牌传递,四.信道分配问题 信道的静态分配 信道的动态分配,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其问题:延时时间长;信道利用率低,其有五个问题:1)站模型;2)单信道假设;3)冲突假设;4)时间(连续/分时隙)假设;5)侦听(载波/非载波)假设,1,#,#,#,#,1,#,#,#,1,1,1,1,1,当某站点检测到线路被占用后,就随机等待一段时间(非坚持)侦听信道,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发现线
21、路空闲后,就开始发送信息,这种方法称为非持续的载波侦听多点访问(Non-persistent CSMA),非持续的载波侦听多点访问,CSMA/CD 1.CSMA/CD 2.争用线路机制:3.它三种状态 4.适合于 5.其控制手段,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带有冲突监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方式。,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竞争、传输和空闲。,适合于总线结构、使用HUB的星型拓扑结构的具有信道检测功能的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称之为“载波侦听”。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点(路)访问。,*局
22、域网介质访问控制 确定网络结点能够将数据发送到介质上去的特定时刻和解决如何对公用传输介质访问和利用并加以控制。传统的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带有冲突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令牌环和令牌总线。,#以太网所采用的介质访问方法,由于以太网的发展速度和价格优势,目前组建局域网首选都是以太网。以太网所采用的介质访问方法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已由IEEE802委员会建议成为局域网控制协议标准之一,即IEEE802.3标准。,CSMA/CD又被称之为“先听后讲,边听边讲,当冲突发生时等待后重新偿试即回到开始”,其工作过程概括:(1)先听后讲:先侦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发
23、送信息。(2)若信道忙,则继续侦听,直到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3)边听边讲:发送信息后进行冲突检测,如发生冲突,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出一串阻塞信号(连续几个字节全1),通知总线上各站点冲突已发生,使各站点重新开始侦听与竞争。(4)重新偿试:已发出信息的各站点收到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重新进入侦听发送阶段。每个站点发送数据有三种方式:先听后讲,边听边讲,当冲突发生时等待后重新偿试即回到。CSMA/CD发送过程可描述如图所示。,CSMA/CD发送过程流程图,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多路访问指多个站点共同访问一条信号传输线路。任何想发送数据的站点必须首先侦听线路上有无信号侦听,如
24、果线路已被占用(忙),则此站点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争取发送;如果侦听到线路是空闲的,就立即抢占线路发送信息。其中有:持续/非持续的载波侦听多点访问,CSMA通常确定等待时间的两种方法,持续载波侦听多点访问非持续载波侦听多点访问,当某站点检测到线路被占用后,继续侦听下去,一直等到发现线路空闲后,立即发送,这种方法称为之。,当某站点检测到线路被占用后,就随机等待一段时间(非坚持)侦听信道,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发现线路空闲后,就开始发送信息,这种方法称为之。,冲突检测(CD),冲突产生废弃冲突帧好处,当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都侦听到线路处于空闲状态,于是便同时发送信号,这样冲突就产生了。,当检测到冲突
25、时,首先等待预先规定好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确保网中所有站点都能检测出冲突存在,废弃冲突帧。,是减少因冲突浪费的时间,提高线路利用率。在线路清除后再重发数据。,发送工作过程 发送信息或等待判断是否有冲突获得对信道的使用权发出阻塞信号,如果在T长度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冲突,就获得对信道的使用权,停止监听,继续发送信息,直到被传输帧的结束。,在发送的开始T长度时间内,监听总线,判断是否有冲突。,若检测到冲突,则停止发送,并发出一个阻塞信号,经过一个随机时间段后,重新开始步骤,如果网络上共享的传输介质空闲,就发送信息,否则就等待。,接收工作过程 网络上每个节点都在监听总线,如果有信息传输,则接收信息,得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 LAN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