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基础知识.ppt
《血常规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常规基础知识.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检验医学血常规基本知识,血液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其中包括:水(91%)、蛋白质(7%)、脂质(1%)、糖类(0.1%)、无机盐类(0.9%)、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正常值(1)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男4.0
2、-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2)红细胞压积(HCT)(单位:%)男:40-50%,女:36-45%,新生儿:36-50%。(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儿:97-109 FL。(4)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男:10-16%,女:10-16%新生儿:10-18%。(5)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g/L):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 170-200 g/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位:pg)男:26-38 pg,女26
3、-38 pg,新生儿26-38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单位:g/L)男:300-360 g/L,女300-360 g/L,新生儿300-360 g/L。,(8)白细胞计数(WBC)(单位:109/L)男:4-10109/L,女:4-10109/L,新生儿1.5-2.0109/L。(9)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位:109/L)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单位:%)男:3-10%,女:3-10%,新生儿3-10%。(1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位:109/L)男:
4、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2.0-7.5109/L。(1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单位:%)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13)淋巴细胞计数(LY)(单位:109/L)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0.8-4.0109/L,(14)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15)血小板计数(PLT)(单位:109/L)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
5、W)(单位:%)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单位:fL)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18)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单位:%)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19)血小板压积(PCT)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2)红细胞压积(HCT)
6、(单位:%)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4)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5)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g/L):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
7、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位:pg)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单位:g/L)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8)白细胞计数(WBC)(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
8、及某些血液病等;小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9)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单位:%)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1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
9、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1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单位:%)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13)淋巴细胞计数(LY)(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
10、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14)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15)血小板计数(PLT)(单位:109/L)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小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
11、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单位:%)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单位:fL)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小于正常值,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12、18)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单位:%)大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小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19)血小板压积(PCT)大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小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注意事项 检查前:(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检查后:(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
13、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白细胞分类,(1)白细胞数值:成年人外周血液中正常的白细胞数值是410109/l,如果少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超过10109/l及为白细胞增多。(2)白细胞分类计数:在外周血液中可以看到的白细胞,一般可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14、,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五种;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最多,其次为淋巴细胞,其他的白细胞很少。所谓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计算各种白细胞在它的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数。正常值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18%。(3)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1)年龄:新生儿计数较高,可达(1530)109/L,通常在34d降至10109/L.(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
15、松弛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1倍。(3)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胞短时升高。(4)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1个月白细胞升高,分娩时可达34109/L,产后 25d恢复正常;女性绝经期、月经期则可降低。(5)饮酒、大量吸烟、冷浴亦可升高由于生理因素,同一检测对象白细胞计数甚至可波动50%.2.病理变化(1)升高:各种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及化脓性炎症:中耳炎、扁桃体炎、阑尾炎、脓肿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猩红热等;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汞中毒、铅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
16、细胞血液病等;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在20109/L以上,说明存在严重感染。(2)降低:病毒感染:重症肝炎、流行感冒、麻疹等;某些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疟疾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如X线照射、镭照射、晚期砷中毒等;自身免役性疾病及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在2.5109/L以下,是传染病、中毒和骨髓再生障碍的重要危险值。,红细胞(血液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各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了解红细胞的正常值对于疾病判断是十分有帮助的。红细胞正常值为:成年女性:3.8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常规 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4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