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熊金平.ppt
《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熊金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熊金平.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腐蚀与腐蚀控制原理熊金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腐蚀的代价及防腐的意义,普遍性:生活 工农业生产;尖端科学 国防工业;西部开发等,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严重性:30%钢铁报废,若2/3可回收,10%永远流失。经济损失:全球7000亿美元/年(GNP)1-5%美国3000亿美元/年 4%我国2800亿人民币(1998年)4%以上危害:消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 污染环境 造成灾难性事故,危及人生安全 限制新技术新工艺的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腐蚀是一种自发性倾向 腐蚀(氧化剂存在)冶金过程(加能量),腐蚀控制途径 正确选材:金属、非金属 介质处理:除去有害成分(去 O2,去湿、改变pH)加缓
2、蚀剂。电化学保护:阴极保护(牺牲阳极,外加电流)阳极保护 表面覆盖层:涂、镀、喷、衬、渗(耐蚀材料),氧化、磷化 合理防腐设计:设备结构设计(局部、整体)生产工艺合理设计 科学管理:专人负责,防腐设计、施工、维护操作规程,记录档案等,金属,化合物状态(矿物),(不稳定),(稳定),做好防腐工作 原则: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综合考虑 注意:一种防腐措施不是万能的,不能够解决所有腐蚀问题 一个腐蚀问题,不限于只用一种方法解决。正确选材、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科学管理腐蚀控制的意义 控制腐蚀、节约资源 改善环境、保障安全、创造财富,二、腐蚀的定义,广义说:任何材料与环境作用造成的破坏(失效)。金属腐
3、蚀更为重要 金属腐蚀 金属/环境 变质、破坏 腐蚀科学研究目的 探求材料腐蚀规律、揭示机理 寻找有效的腐蚀控制途径 开发各种测试技术、防腐措施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难点 多学科交叉领域 材料、环境影响因素多 自制模拟试验装置,化学、电化学作用,物理作用,三、腐蚀的分类,按机理分类 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 材料/电解质 破坏 材料/非电解质 破坏(离子导电)特点 特点 至少有2对以上电极过程分区进行 电子在界面同一地点交接 有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可与机械力、生物协同作用 低温腐蚀小,高温才有意义 一般腐蚀速度大 有少量水时即转化为电化学 腐蚀 Fe Fe2+2e H+e H,电化学,化学,e,F
4、en+,O,e,按形貌分类,全面腐蚀 局部腐蚀 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上 腐蚀主要集中于金属表面某一 可以是均匀、也可非均匀 区域,其余部分几乎未被破坏。危险小,可预测 危险性大,事先无征兆,不可 预测。设计时考虑腐蚀裕度即可 特殊腐蚀,如孔蚀、缝隙腐蚀 如碳钢在强碱、酸中的腐蚀 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四、腐蚀热力学,腐蚀发生的根本原因,材料所处环境中有氧化剂存在。1、腐蚀倾向大小的判断(热力学第二定律)0 不能进行=-84.94KJ 0(自发进行),反应自发进行 反应自发进行,2、平衡电位与非平衡电位,平衡体系 平衡电极电位(稳定、可逆)电极上仅一对电极过程进行 M Mn+ne 平衡时
5、:平衡电位(Ee)物质交换平衡 电荷交换平衡 交换电流密度(i0)E 服从Nernst方程,E可测 金属浸在含本身离子的溶液中 平衡电位序表 电动序,金属 溶液,M,Mn+,非平衡体系,稳定电位(不可逆、腐蚀电位)电极上至少有二对电极过程进行 M Mn+D.e D M 稳定时:稳定电位(Ec)腐蚀电流密度(ic)电极电位只能实测,不符合Nernst方程 金属浸在不含本身离子的溶液中 环境介质一定的条件下,腐蚀电位序表 电偶序,D.e,物质交换不平衡,电荷交换平衡,D,Mn+,金属 溶液,ic,3、电位pH图,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电化学平衡图(E、pH、)。用途 了解腐蚀体系中各种平
6、衡 预测金属腐蚀的倾向 指导选择腐蚀控制的途径 如B腐蚀状态的控制途径 使电位负移至1处,阴极保护 使电位正移至2处,阳极保护 pH升高至3处,钝化 局限性 Fe H2O理论E pH图 不表示速度问题 不表示钝化膜保护性能大小,a,B,pH,Ee,稳定区(免蚀),1,钝态,3,b,2,腐蚀,经验电位pH图,五、腐蚀动力学速度问题,1、腐蚀原电池 成因:电化学不均匀性(各处电位不等)Zn Zn H2SO4 H2SO4 腐(纯)腐(杂质Cu)类型:微电池 金属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物理状态不同 宏电池 浓度、温度不同,异种金属接触 特点:短路原电池 化学能变电能,只是变成热能散失 只是加速腐蚀 如果
7、没有氧化剂,腐蚀电池存在也不腐蚀,Cu,阳极(-)Zn Zn2+2e,阴极()2H+2e H2,2、腐蚀电池的工作历程,金属 溶液 阳极 阳极反应 M Mn+ne ne Mn+Mn+阴极反应 D+ne D ne 电流流动 金属侧电子 溶液侧离子 ne D D ne 阴极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一个步骤 停止进行,体系中材料不发生蚀。阳极(氧化反应)电位较负,电流流出部分 阴极(还原反应)电位较正,电流流入部分 腐蚀不可抗拒,但可增大阻力控制腐蚀速度。,Ic,3、腐蚀速度与极化作用,e Ic 阴极极化 短路前 阳 Zn Cu 阴 阳极极化 短路后 3%NaCl 短路前 短路后 t 腐蚀电池电流变化
8、电极极化 E t 关系 电池短接后,Ic慢慢变小。腐蚀电池是短路的,R值 0,I 应该是很大的。由于极化存在,使Ic值减小,是一个定值。可见,极化有利于防腐!,极化现象,E,电阻极化,极化与去极化,电池极化作用 由于电流通过,原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变小,引起电池工作 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阳极极化 随着电流通过,阳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的现象。阴极极化 随着电流通过,阴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的现象。去极化 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极化作用的过程称之为去极化作用。消 除或减弱极化作用的物质,称之为去极化剂。去极化使腐蚀加剧!,极化产生的实质,e e 电子转移速度 电化学反应速度 M M2+e D e 阳极 Ea
9、 阴极 Ec 腐蚀电池极化示意图 极化的类型 电极极化:主要是电极反应过程中最慢的控制步骤受阻的反映 电化学极化:反应活化能升高引起 浓度极化:液相传质速度慢引起 电阻极化:电极/介质界面电阻大引起,4、极化曲线与极化图解,-E 极化曲线:表示EI(i)关系的曲线 A 阳极极化曲线 A K 阴极极化曲线 K 极化程度:用极化值表示:极化电流为 i1时的阳极极化值 i1 imax I 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及其定量表征是研究腐蚀规律、揭示机理、寻求防腐途径的基本方法!,:极化电流为i1时的阴极极化值,极化值的大小可判断反应难易程度,5、共轭体系与腐蚀电位,:Mn+ne M:nH+ne n/2H2 金
10、属溶解速度:氢析出速度:稳定时,ic:腐蚀电流 Ec:腐蚀电位 电极反应的耦合:在同一电极上同时以相等速度 进行一个电极过程的阳极过程 和另一个电极反应的阴极过程的现象。共轭反应:互相耦合的反应。共轭体系:相应的体系。,-E,混合电位 又称腐蚀电位,两个电极反应耦合:Ee1低的成为阳极 Ee2高的成为阴极 由于互相极化,它们将偏离各自的平衡电位极化到Ec。Ee1 Ec Ee2 所以Ec称为混合电位共轭体系的稳定状态 至少有2对或2对以上电极反应构成的非平衡状态 电荷平衡、物质不平衡,有产物生成,发生腐蚀 没有外加电流时建立的电位,只能实测、是常用的重要参数。,6、腐蚀电池及其作用,M1、M2构
11、成短路电池作用-E单独存在 M1:Ec1 ic1 M2:Ec2 ic2M1、M2构成短路电池时 M1 阳极(Ec1 ic1 自溶解+由M2外来溶解 i M2 阴极 ic2 ic2 比单独存在时腐蚀小 由M1外来阴极 i 抑制自腐蚀 M2受到保护阴极保护效应:牺牲阳极保护法的理论基础,7、理论极化曲线与实测极化曲线,理论极化曲线 理想电极:电极上只发生一对电极反应(平衡或极化状态)开路电位是平衡电位Ee 极化时,极化曲线将从各自的平衡电位出发 对其一阳极极化,另一阴极极化,沿不同途径发展,交点电位为腐蚀电位(Ec)实测极化曲线 实际金属电极上发生两对或两对以上电极反应 开路电位是腐蚀电位Ec 极
12、化时,极化曲线从腐蚀电位Ec开始,两者关系,没有外加电流 M1Mn+ne 反应速度I1 D2+neD2ne 反应速度I2 稳定时 Ec:I1=I2=Ic外加阴极电流 Ik,Ec E E:Ik=I2-I1 Ee1:Ik=I2-0 两线重合,腐蚀停止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的理论基础外加阳极电流 IA,EcE E:IA=I1-I2 Ee2 IA=I1-0 外加阳极电流溶解,两线重合,还原反应停止,8.腐蚀极化图及其应用,极化图:阳极、阴极曲线绘在同一 电位-电流坐标上的图腐蚀研究工具:用途广 了解腐蚀电池概念,解释腐蚀现象Eek-Ee,a,I最大,Ec 揭示腐蚀过程各项阻力的影响。研究腐蚀控制途径及机理
13、 确定阴极保护可行性,选取保护参数。判定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等,I,S,Ec,Imax,六、两类常见的去极化腐蚀,1、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过程腐蚀发生的根本原因:介质中去极化剂的存在可发生的阴极反应 阳离子还原:2H+2eH2 Fe3+e Fe2+阴离子还原:Cr2O72-+14H+6e Cr3+7H2O 中性分子还原:O2+2H2O+4e 4OH-不溶性产物还原:Fe(OH)3+e Fe(OH)2+OH-溶液中有机化合物还原:R+2H+e RH2,最重要的是H+和O2去极化剂 还原反应,2、判断腐蚀发生的阴极过程的条件,Ee0M Ee0D 在酸性介质中,已知,Ee0H=0V,Ee0O2=1.229V
14、,Ee0Fe3+=0.771VFe:Ee0Fe=-0.44V Ee0H 可发生氢去极化腐蚀;Ee0O2 可发生氧去极化腐蚀;Ee0Fe3+可发生Fe3+的还原腐蚀。Cu:Ee0Cu=0.337V Ee0O2 可发生氧去极化腐蚀;Ee0Fe3+可发生Fe3+的还原腐蚀。在中性溶液中,已知 Ee0H=-0.414V,Ee0O=0.815V,Ee0Fe3+=-0.146VFe:Ee0Fe=-0.44V Ee0O 可发生氧去极化腐蚀 Ee0Fe3+可发生Fe3+还原腐蚀。Cu:Ee0Cu=0.337V Ee0O 发生氧去极化还原反应腐蚀。,3、氢去极化腐蚀,定义: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又称为
15、析氢腐蚀总的阴极反应:2H+2eH2酸性液中,按下列步骤 1、H+H2O H+H2O 扩散至表面脱水 2、H+Me MH 表面上与电子结合 3、MH+MH H2+2M 吸附H原子复合脱附 4、2H H2 氢分子生成 对于多数金属 为2控制步骤 对于Pt 为3控制步骤注意:对Fe、Ni 注意渗 H 致氢脆 缓蚀剂应用时,不仅注意对2过程缓蚀,并对3也应加速 以防H渗入,氢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过电位:H=Ee.H-EK极化曲线:H=aH+bHlgi(Tafel式)高H金属:Pb,Hg,Zn,Cd等中H金属:Fe,Ni,Cu等低H金属:Pt,Pd等一般阳极过程容易进行,腐蚀的控制因素主要是阴极过程
16、。H(Hg)H(Zn)H(Fe)Zn中含Hg,升高,腐蚀减轻。干电池中加Hg盐,防Zn皮自腐蚀。,析氢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不同H金属分三类,H对析H腐蚀速度的影响,氢去极化腐蚀的特征,浓度极化小,可忽略H+带电,半径小,迁移和扩散能力大;浓度大,直接在电极上起去极化作用;有氢气泡析出,附加搅拌。与液体中PH关系很大 pHH+E 腐蚀 与材料种类,表面状态,及H过电位有关 与阴极面积有关,S阴H 腐 腐蚀次序,纯Fe10号钢30号钢,C S阴 与温度有关,t 腐,4、氧去极化腐蚀,定义:以氧作为去极化剂 的腐蚀过程,又称吸氧腐蚀总的阴极反应在酸性液中:O2+4H+4e2H2O在碱性液中:O2+2
17、H2O+4e 2H2O氧去极化阴极极化曲线 id M Q G e,H B C e,o i,i1/2id,0=a0+b0lgi,,O2离子化控制,i在1/2idid之间,混合控制,i=id,扩散控制,当电位负移Ee.H时,,与H+还原共同阴极反应,O2还原的总阴极极化曲线,F,S,N,-E,o,氧向金属表面输送过程,O2是中性分子,到达金属表面只能通过对流和扩散氧向微阴极扩散途径示意如下,氧去极化腐蚀的特征 浓度极化很突出 O2的溶解度小,最大达10-4M,O2为中性分子输送只能靠对流,扩散,反应中无气体析出的附加搅拌 O2腐id有双重作用 流动影响,流速腐特殊腐蚀(湍流腐蚀,空蚀等)C盐:导电
18、腐溶解O2腐 有极值 温度t:敞开系统 O2腐;密闭系统 O2腐 S阴影响小,S阴输送O2通道已饱和,O2不再,腐蚀基本一定,两者比较,七、金属的钝化,1、金属的钝化现象 化学钝化 材料钝化剂 自动化作用 腐 例如,碳钢在H2SO4、HNO3中 阳极钝化材料/介质 施加阳极电流 腐标志:电极电位E正方 表面突变,有成相膜或吸附膜 腐速 钝态金属性质:钝化是表面现象材料机械性能未变 只是动力学受阻,热力学很不稳定,有高腐蚀倾向,V腐,50,100,70100%碳钢耐蚀,H2SO4浓度,材料从活态钝态,2、金属钝化的特性曲线,AB:活化区 FeFe2+BC:钝化过渡区 Fe2+Fe3+CD:稳定钝
19、化区 2Fe+3H2OFe2O3+6H+DE:过钝化区 高价FeO4-生成可溶 物 O2新过程出现主要参数 E致钝,EC-D稳定钝态电位区间,i维钝,3、金属钝化理论,成相膜理论主张:溶解表面生成了致密的保护膜使腐蚀性实证:膜可剥离;膜厚可测吸附理论主张: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生成氧或含氧粒子吸附层,腐蚀实证:Zn在0.01MKOH钝化,只需通过电量0.5毫库/cm2,不足形成单分子层 铂/HCl 6%表面被吸附,溶解下降75%12%表面被吸附,溶解下降94%吸附论者不否定有膜存在而只是认为它不是钝化的起因,而是钝化的结果,4、钝态的破坏,活性阴离子Cl-对钝态的破坏作用显著成膜论者:Cl-半径小
20、,能穿透膜 与基体作用吸附论者:Cl-在金属表面排O吸附形成 可溶性M-O-Cl-OH络合物而溶解环状阳极极化曲线 Eb击穿电位:EEb 出现新孔蚀 Ep保护电位:EEp 不出现孔蚀 EpEEb不出现新孔蚀,但原有蚀孔继续腐蚀研制耐蚀合金(加入易钝化元素)钝化处理 阳极保护,i,5、钝性利用,八、常见的局部腐蚀,电偶腐蚀 概念:异种金属在同一介质中接触(宏电池),电位不等有电偶电流产生 Ee(阳极)溶解速度增加,接触处局部腐蚀。Ee(阴极)腐蚀反而减小电偶序:同一介质中腐蚀电位的排序 电偶腐蚀倾向:电偶序判断,如,铝锌/海水,Ee,Al=1.66V;Ee,Zn=0.76V;Al(阳)/Zn(阴
21、)Ec,Al=0.66V;Ec,Zn=0.83V;Al(阴)/Zn(阳)注意:判断电偶腐蚀可能的倾向 观察过程中变化可能极性倒转 碳钢-1Cr13/含S汽油、水混合物120时,开始时Fe/1Cr13 后来变成FeS/1Cr13 电偶腐蚀过程复杂,速度由极化决定,故热力学+动力学才能全面分析,影响电偶腐蚀的主要因素,面积比 S阴/S阳腐 要避免大阴极小阳极结构 介质导电率 导电率高:电偶电流可分散到离接触处更远处,阳极腐蚀均匀 导电率低:电偶电流流至接触处,腐蚀局部严重,不能误认为不严重 尽量避免异种材质接触,非此不可,要绝缘,或表面处理等避免小阳极大阴极的联接结构(尤其对紧固件)阴极保护,大阳
22、极小阴极 大阴极小阳极(不好),控制途径,孔蚀,概念:在金属表面的局部地区出现向深处发展的腐蚀小孔 其余部位不腐蚀或很轻微发生范围:具有自钝化特性的金属和合金(如不锈钢,Al及其合金等)在含有Cl-的介质中碳钢表面的氧化皮或锈层有孔隙的情况下在含Cl-的水中特征:蚀孔小(直径数十微米),且深孔口多数有产物覆盖,少数为开放式无产物覆盖从起始到暴露有一个腐蚀诱导期蚀孔沿重力方向或横向发展,蚀孔发现难,造成实发性事故,孔蚀机理,孔蚀核形成 Cl-优先吸附在钝化膜上,排代O,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露出基体的特定点,生成蚀孔的活性中心 钝化膜上局部缺陷,蚀核在这些点优先形成;外加阳极极化当电位Eb时,出现蚀
23、孔。,蚀孔长大,阴阳极分区:孔内(阳极),孔外(阴极)孔内溶液滞流状态,形成闭塞电池(活化钝化电池)闭塞电池工作产生自催化效应,孔内腐蚀,,,阳离子多,为保持电中性,Cl,-,离子迁入孔内,(,氯化物浓缩,),阳离子强烈水解,孔内酸度增大,促使阳极加快溶解,如此循环下去,使孔内腐蚀加剧。,影响孔蚀的因素,金属或合金的性质和成份自钝化能力越敏感性;降低钢中S、P、C杂质,敏感性;Cr提高钝化膜稳定性;Mo能抑制Cl-的破坏溶液成分和性质活性阴离子,Cl-是孔蚀“激发剂”有氧化性金属阳离子的氯化物,FeCl3、CuCl2、HgCl2为强烈的 孔蚀“促进剂”有一些阴离子与Cl-共存,具有抑制孔蚀作用
24、,抑制次序 对不锈钢:OH-NO3-Ac-SO42-ClO4-,流速影响静止的比流动时孔蚀更容易发生;流速大O2易钝化,减少沉积物,孔蚀,流速更大,局部腐蚀;表面状态:表面粗糙,残留焊渣、积灰屑,孔蚀。内因 精炼:除去钢中S,C等杂质,减少硫化物夹杂;选用耐蚀合金,Ti和Ti合金抗孔蚀性能最好;含Cr、Mo高的不锈钢抗孔蚀较好;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及双相钢抗孔蚀也好。外因 改善介质条件:降低Cl-,减少氧化剂(如除O2,Fe3+及Cu2+),提高PH,降低温度;加缓蚀剂;设备及构件加工后进行钝化处理;阴极保护。,腐蚀控制,缝隙腐蚀,概念:由于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间形成特小的缝隙,缝内介质滞流
25、,其宽度0.0250.1mm引起缝内腐蚀 加速发生范围 不合理的设计和加工形成,法兰连接处,螺母压紧面、焊缝处,锈层等特小缝处。几乎所有金属和合金都会发生,具有自钝化特性的,敏感性高。几科所有介质都会发生,以充气含活性Cl-的中性介质最易发生。,碳钢在海水中缝隙腐蚀示意,机理阴阳极分区:缝内缺O2(阳极)缝外(阴极);形成闭塞电池;自催化酸化效应,腐蚀严重。控制途径选用而蚀合金,高Ni,Cr,No不锈钢;设计合理避免缝隙,死角等;垫圈不用吸湿性材质;阴极保护。,缝隙腐蚀与孔蚀比较,缝腐坑广而浅,蚀孔窄而深,腐蚀形貌,缝隙腐蚀可继续,EbEp间原孔继续发展新蚀孔不产生,曲线特点,Eb低,易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腐蚀 控制 原理 熊金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