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ppt
《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叶树良 整理2005.6,脊椎,人体的脊椎,是由 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骶椎.尾椎连接而成,椎骨与椎骨之间,就有一个椎间盘夹在其中,而三十一对脊椎神经(颈椎神经八对,胸椎神经十二对,腰椎神经五对,骶椎神经五对,尾椎神经一对)分别由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椎间孔伸出,负责运动与感觉等讯号,正常情形下,脊椎是人体的中轴,垂直于骨盘上,支撑起肩膀、上肢及头部,以肋骨及胸骨保护内脏。最重要的是于脊柱中负责传达讯息的中枢神经,以及由椎间孔穿出的神经架构成一个紧密的系统,维持身体各部正常的活动与运转。所以脊椎和身体健康有着绝对关系,脊椎的周围,有许
2、多不同的韧带和肌肉包围着,形成严密的保护,在正常的活动下,不大会有问题,但如果受外力撞击、车祸、跌倒、搬重物、坐姿不正、不良习惯、剧烈运动、营养失衡都有可能造成脊椎的移位,进而压迫神经,造成不适,影向健康。,当脊椎发生了问题(神经压迫),其相对的器官或肢体亦会有所反应(酸、麻、痛)。当在不适处施予适当的处理后,仍未有明显改善或久而未愈时,就必需要注意脊椎是否出了问题!,第一部分:脊柱相关疾病概况,脊柱相关疾病定义脊柱相关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生物力学,定义:脊柱相关疾病是指由于脊柱肌力不平衡而致脊柱力学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到其周围的血管、脊髓和植物神经等,引起相
3、应的内脏和其它器官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它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胸椎椎周软组织损害、胸椎微小移位和/或胸椎节段性的排列紊乱,影响交感神经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所支配脏器功能紊乱并出现相应症状时,称胸椎段脊柱相关疾病。,根据 1992 年首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会议论文报告,至少有 40 余种疾病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有关,涉及到神经、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等系统,这一学科的建立,为内脏病的发病补充了新的病因学说,从而为许多难治性慢性病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途径,正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脊椎病因,我们将其
4、界定为脊椎的椎骨、椎间关节、椎间盘及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椎旁软组织劳损等改变,这些改变在失代偿情况下,将继发性地损害神经根、脊髓、椎间动静脉和交感神经,而导致临床多种病症“它不包括脊椎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但要说明的是脊柱病因只是病因学的一个补充,而并不是说否定其他的病因。,二.相关研究,,脊源疾病70%左右是神经科疾病,另30%左右为呼吸、消化、五官等系统的脊源疾病,其发病机制绝大多数与神经,特别是植物神经相关。头痛、头昏、头晕、耳鸣、视力障碍等60%70%属脊源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性疾病90%96%与脊柱相关。坐骨神经痛、骨神经痛
5、95%98%病源在腰骶椎 神经衰弱人群中,80%以上患颈椎病 颈椎病患者90%以上有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而椎动脉型几乎达到了100%)。故认为:防治颈椎病对防治神经衰弱开创了治本之路。,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四个类型脊肌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化、侧束硬化、延髓(球)麻痹均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1)可以互相误诊(2)二者共存;不自主运动与脊椎病的关系: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较多见。(1)震颤、肌束震颤(2)阵发性肢体抽动及肌痉挛发作(3)肢体舞动或做投掷样动作(4)痉挛性斜颈与半身扭曲 3.3 癫痫样发作与脊柱病的关系,香港综合理疗学会的 陈 博士指
6、出:胸腹腔内脏器疾病除本身病变外,另一部分是脊柱相关疾病,还可以是单纯肋骨移位所造成的。胸椎小关节发生错位,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造成奥狄氏括约肌及胆囊管痉挛,使胆汁不易排出从而造成胆汁瘀滞,胆汁浓缩或成份改变而形成结石。胆囊壁受到刺激后可致胆壁增厚,或萎缩,或疤痕形成。,贺氏等 采取暴露家兔双侧颈前、颈后交感神经节及椎动脉,直接予以牵拉、压迫和电刺激,然后用电动记纹鼓记录刺激前、后股动脉血压变化的方法,研究了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与颈性血压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刺激兔的颈前交感神经节,刺激后比刺激前大多数血压升高,而刺激兔的颈后交感神经节(在人相当于颈下交感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较刺激前血压多数
7、下降。该试验结果与作者临床中观察到的颈椎血压异常相符,即人的颈椎上段发生解剖位移,引起血压升高者较多,而人的颈椎下段发生解剖位移,使血压出现偏低者较多。高氏等 对伴有心血管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推拿治疗前、后血浆中心钠素的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心钠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推拿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血浆心钠素水平亦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认为推拿对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是其主要机制。,脊柱生物力学与脊柱相关疾病,White采用下颈椎的FSU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发现,切断所有后柱韧带可导致屈曲不稳定;切除所有前纵韧带,可引起后伸不稳。而小关节切除后,颈椎水平位移明显增加。从
8、颈部的肌肉动力学分析可以发现,C4-5的肌肉较弱,且处于颈曲弧顶,稳定性最差。因此,在外伤或软组织慢性损伤,肌肉痉挛所致的平衡失调时,易发生以C4-5为中心的椎体平移或旋转,余家阔通过电镜观察认为受应力应变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的颈椎,其颈椎骨的形态学改变越明显。石关桐等采用微压强传感器测量新鲜尸体标本在三维运动状态下变化,其结果认为C4-5,C5-6两节段始终处于最大压力值状态。另外,由中立位至后伸、左侧屈、左旋时,该方向侧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显著,而相对应侧的压力变化较小。在应力应变控制骨生长的机制中,目前还有压变电位学说;流动电位学说及骨电信号控制学说等,另外也有人发现前列腺也具有剌激骨生长的
9、信号,姜宏通过实验观察到多数手法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与韧带的应力应变与位移,提高其刚度,调整颈椎的静力性平衡。研究还发现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改善椎间盘的粘弹性与应力分布。,第二部分:诊断,诊断上,坚持三步定位诊断确诊原则,即神经定位诊断(明确发病的脊椎节段)、脊椎触诊(确定偏歪的关节突、横突及压痛点)、脊椎X线照片检查(是否与上述检查一致),只有三步定位诊断一致才能确诊。,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1 有麻木、
10、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2 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检查颈上交感节段(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所在的颈椎1-3是否错位或压痛。3 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第二步:触诊、检查诊断定位法:,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1 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
11、后方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2 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3 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
12、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第三步:X线脊椎照片定位诊断:,观察脊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脊柱轴线变异情况,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如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仰旋、倾旋和侧旋等改变。观察各椎间盘变性、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并与第一、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1 排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2 分析椎间关节错位的部位,方向(类型)、有椎间盘突出者可行CT检查,3 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早期及中期者可通过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骨质增生部位与症状部位的关系。4 观察椎间关节有
13、无炎症,骨质松疏及钙化部位,为治疗提供参考。不宜治脊疗法治疗者: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局部有化脓病灶,有出血倾向及各种危重病人。,1按椎周肌肉、韧带的附着点与体表投影规律,对局部症状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2按与脊柱有关的供血、回流关系,对脑及脊髓缺血症状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3通过触诊,对脊椎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的三维立体微小移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诊断。,4通过x光片、CT、MRl等对脊椎微小移位进行明确、具体的诊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影像学所显示的胸椎的椎间盘退变、突出、以及先天性畸型等,-般均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当合并脊椎微小移位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丽当矫正了微小移位,临床症状减轻或
14、消失后,复查的影像学结果仍显示原先的改变。这给临床上治疗这些疾患提供了个新思路。)5必要时,可按生物力学中的“瞬时中心轨迹测量法”诊断。,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1注射部位通常首选压痛点,如压痛点不明显则与 X 线片结合。手法;脱水剂应用,脱水剂对颈性头痛亦有较好疗效。首选甘露醇3天仍不能解除,可能诊断有问题。推拿;理疗;药物口服与外用。,现代手法治疗:,治疗上,主要通过正骨推拿纠正脊椎关节错位,配合水针治疗病椎周围软组织劳损,促使复位后的脊椎得以巩固,解除自主神经的损伤源,进而治愈疾病.脊柱相关疾病,手法治疗应该是首选,而手术治疗应是最后无替代疗法情况下的终极选择,以胸椎为例:主要强调胸椎在矢状
15、面上向前或向后的旋转微小移位(1)矫正胸椎在矢状面上的向前旋转微小移位:俯卧位,胸部垫枕使胸椎后凸,患者深呼吸屏气,术者双掌叠压患椎棘突,向胸(前)足(下)方向按压一镇定一顿挫;或患者坐位,术者后扳患双肩、膝项患椎棘突向胸(前)足(下)方向,按压一镇定一顿挫。(2)矫正胸椎在矢状面上的向前旋转微小移位:俯卧位,胸部垫枕使胸椎后凸,术者双掌分压患椎上、下椎棘突,上手向胸头、下手向胸足方向按压数次,再嘱患者有节律地鼓气咳嗽,术者顺势按压,于某一声咳嗽时瞬间适力顿挫一下。(3)按压调节脏器功能紊乱:根据膀胱经上相应穴位的主治,进行按压,力度中等,30-60秒1个穴位。,有小关节错位的问题,对此需要手
16、法治疗;但是有一些确实是退变造成的,那就需要加牵引治疗,就不一定是手法能解决的。,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镇痛止麻;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神经受压,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的粘连;缓解肌紧张与痉挛;消除半脱位。,三临床实践要点,我们的研究发现导致脊椎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脊柱的急性损伤和椎周软组织劳损导致脊椎失稳,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的脊椎小关节错位,其中背部劳损与外伤、劳动、职业病、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有关。其次是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化,使椎间韧带相对松弛而失稳,在轻微外伤或持久的不良姿势下易诱发椎体滑移错位而发病。,椎间盘突出、膨出、骨质增生、椎间韧带钙化能代偿时非病因,当椎间关节错
17、位使其失代偿后才成为病因,故有这些病理改变者,复正错位后,虽上述病理改变仍然如故,但临床症状可改善或痊愈。因此,脊椎病因的分型很重要。青少年多无椎间盘退变或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理变化,最易漏诊和误诊(目前放射诊断标准中尚无椎关节错位标准)。中老年人有退变并发椎关节错位者,经治脊疗法治疗,多可免除手术治疗而有良好的疗效。,第三节:脊椎相关疾病临床常见病,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很常见,病因复杂,其中不少疾病的发病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脊椎病因与自主神经紊乱关系密切,是导致这类患者消化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脊椎病因作为消化疾病的神经功能
18、解剖学基础,自主神经,过去被称为植物神经,自律神经或内脏神经,是整个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配那些在功能上不受意识控制的内脏器官(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在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整合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及脊椎骶段,其节后神经元起自各内脏的自主神经节;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T5L3脊椎侧索细胞柱,由此发出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通过椎间孔在椎前或椎旁神经节内换元后其节后纤维才分布到效应器,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导致椎间孔、椎管变形、变窄,达到失代偿程度时,将损害及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或因错位使横突前移刺激椎旁交感神经节(例如颈椎段),将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椎 相关 疾病 诊断 思路 处理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