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ppt
《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胶印制版柔性制版 原理与工艺,主讲:巨小艳,胶印制版原理与工艺,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将原稿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上的工艺技术。根据版材的不同,现代印刷基本分为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和特种印刷五种类型。由于平版印刷具有生产周期短、材料消耗少、印刷成本低的优点,加之计算机技术和高科技在制版中普遍应用,所以,不仅大幅面的彩色印刷品采用平版印刷,用量极大的包装装潢印刷品以及书刑、报纸也采用平版印刷。在整个印刷工业中,平版印刷的产值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所谓平版印刷,就是印版上不着墨的空白部分和着墨的图文部分同处在一个平面上,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印版上的图文
2、经橡皮布滚筒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表面。由于在印刷过程中采用橡皮布滚筒做中间体,橡皮布表面涂有一层橡胶,所以,平版印刷也叫做“胶印”。胶印过程是一个图像复制的过程,也就是图像信息转移的过程。对于彩色印刷品来说,图像信息归根结底就是组成图像的颜色信息。因此图像的复制也就是颜色的复制,所以,胶印的全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图像的颜色分解和图像颜色的合成,这两个阶段分别由制版和印刷两个过程来实现,在胶印制版中一般分为层次复制和彩色复制。,一 层次复制,(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1.密度 密度是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量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对光的吸收量的一个参数,即入射光量与反射光量或透射光量之比,可分为反射密度
3、和透射密度。,入射光与透射光,用反射率或透射率倒数的十进对数表示,如图所示:入射光入射到物体表面时的光量记为F0,经过物体以后射出的光量变为F1,则物体对光的反射率为T,即:TF1/F0 定义T的倒数为物体对光的阻光比,密度D定义为物体阻光比的对数:=lg(1/T)密度的单位用字母D表示,根据密度的定义,物体对入射光吸收90%,密度为1.0D,吸收99%,密度为2.0D,以此类推。用密度表示单色物体对光的吸收很方便,因此,密度在制版,印刷过程中经常应用。实际上,用密度表示彩色物体的颜色较为困难,必须指定在特定滤色片下的密度值,但这个密度值与人眼的颜色感觉也不一致,通常在印刷中使用彩色密度计进行
4、测量原色油墨的“补色密度”,以此控制印刷时的油墨颜色,从表中可以看出,任一个颜色用密度计测量都可以得到三个滤色片下的密度值。根据这三个密度值就可以判断被测颜色的性质。从理论上说,印刷的三种彩色原色油墨应该正好与密度计使用的红、绿、蓝三色滤色片成补色。也就是说,从红滤色片出来的光应该全部被青油墨所吸收(密度无穷大),而另外两色滤色片出来的光一点也不吸收(密度为零)。品红、黄两色油墨依次类推。但实际油墨并达不到这种理想,因此就出现了表中的数据。表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对角线上的数据是每行中最大的密度值,这就是该油墨的补色密度。,表2-1三原色油墨密度数据,补色密度是印刷时主要的控制对象,当油墨确定后,
5、补色密度越大,说明油墨在纸上的墨层越厚,印刷时的网点扩大率就有可能越大。因此在印刷时要不断地测量印刷信号条上各色块的油墨密度。检查密度值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油墨量,又要保证不产生过大的网点扩大量。测定密度值常用密度计进行。密度计分为透射密度计和反射密度计,2.阶调阶调是图像信息还原中,一个亮调均匀的面积的光学表现。简单地说,就是图像中深浅明暗顺序变化的规律。阶调值(阶调密度)通常用阶调对光的透射和反射的程度,即密度表示。画面阶调通常划分为亮调、中间调、暗调和极高光部位。亮调是指画面上的明亮阶调,暗调是指画面上的阴暗阶调,中间调是指画面上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以上为亮调
6、原稿,下面为中调原稿,下面为暗调原稿,3.层次与层次曲线层次是指图像上最亮到最暗阶调的密度等级。层次的多少决定画面上色彩的变化和质感,层次通常用梯尺来量度。,(二)层次复制的压缩性 理想的层次曲线,即在相同刻度的直角坐标中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然而在印刷复制中这种理想层次曲线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一般彩色整片原稿的密度范围约为2.73.0(即最暗的密度值和最亮的密度值之差)。而胶印印刷品的最大密度范围约为2.0(最好的涂料纸约为1.8,一般涂料纸约为1.6,而新闻纸约为0.9)。因此必须对原稿密度进行压缩以适应印刷的要求。压缩后的层次曲线如图2-2中曲线B。但若按此线性压缩、复制出的印刷品呈
7、现灰平结果,印品画面暗调部分不能厚实,高光部分不够明亮,这是由于人眼的视觉并非线性。实践证明,层次调整的重点应放在高光调和浅中调上。一般来说人眼视觉对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不同,即在亮调区的分辨灵敏度差。所以实际的胶印复制曲线应是图2-2中的曲线C,它既能符合人眼视觉特性,又能达到印刷复制的要求。层次压缩范围应与印刷用纸相匹配。,二彩色复制 制版的目的是将原稿上的图像颜色信息以印刷的形式制作在印版上。根据印刷方法不同,所用的印版也不同,但颜色分解的过程却相同。彩色印刷的制版工艺从最初的照相制版,发展为电子分色制版,到今天又演变为彩色桌面系统制版,方法变了,工艺也不同了,但颜色分解的基本原理却没有变
8、。,(一)分色原理分色是把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其原理是利用红、绿、蓝色滤色镜的选择性吸收制得的色光三原色的补色版。从印刷色彩学中可知,任何颜色都可以通过色光的加色法混合而成,反过来说,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分解成比例不同的红、绿、蓝三原色。原稿上包含各种颜色信息,这些颜色信息通过红、绿、蓝滤色镜后被分解成三路颜色信号。红光通过红滤色镜,它是原稿上红颜色信息;绿光通过绿滤色镜,是原稿上绿颜色产生的信息;通过蓝滤色镜的光是原稿上蓝颜色信息,每一路,颜色信号的强弱变化就对应着原稿上该颜色含量的多少,这就是颜色分解的过程。彩色扫描仪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彩色图像采集到计算机里,建立了RGB颜色空间,
9、若将这三种颜色对应的信息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就得到了三张分色片,这三张分色片记录的信息就对应着印刷时青、品红、黄三种彩色油墨的墨量。按照这样的分解方法,原稿上的不同颜色可以分解成不同比例的红、绿、蓝颜色,对应着以不同比例的光量通过三种滤色片。在计算机里,用数字量表示三种颜色的比例大小,根据三种颜色的比例计算出印刷在纸上的网点百分比,记录在胶片和印版上,通过印刷就可以还原出原稿的颜色来。从理论上看,可以用这种颜色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将原稿上的颜色信息准确复制。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给这个复制过程总会带来一定的偏差。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偏差,这就需要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进行颜色的修正和参数的严格
10、控制。,原稿,滤色片,分色阴片,分色阳片,(二)灰色平衡与底色去除 在彩色印刷中,通常仅使用三种彩色油墨还不能很好地复制图像的颜色,因为用三种彩色油墨叠印出来的黑色不是真正的黑色而是略带偏红色的深灰色。为了加大黑色的密度范围,实际印刷都是采用四色印刷,即除了三种彩色油墨以外还要使用黑色油墨。但使用黑色油墨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油墨的密度范围,使深颜色的复制范围更大,加强图像暗调的表现能力,而黑色油墨并不影响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黑色油墨对应着第四块色版黑版。黑版在印刷图像中起到图像骨架的作用,对提高暗调部分的层次,加强图像的对比度,减少油墨叠印率起着重要作用。分色的处理方法不同会得到很不相同的黑版。
11、但却可以保持印刷品的颜色不变。对黑版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使用灰色平衡与底色去除。,通过三原色套印达到中性灰的手段,称为灰色平衡。它是衡量分色制版和彩色印刷是否正确的一种尺度。从四色制版来看,主要是采取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骨架的制版方法,如果三原色稍微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偏色、跳色等弊病。所以,要做到画面上的绝大部分层次、色调能用三原色表现出来,就要紧紧掌握住灰色平衡,并贯穿于整个制版、印刷过程的始终。所谓底色去除,就是在四色复制中,用三原色还原灰色和黑色时,降低三原色比例、相应增加黑色比例的工艺。,(三)、黑版在彩色复制中的作用 经过长期实践,人产普遍认为黑版在彩色复制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 提高了
12、灰色平衡的稳定性 Y、M、C三原色油墨实现中性灰色平衡比较困难,采用底色去除工艺后,中性灰色平衡基本不受彩色墨量的影响,主要由黑墨实现中性灰复制。因此,灰色平衡易于实现。2 增大了印刷品的密度和反差 按目前常规条件,Y、M、C三色墨叠印后密度在,而人们视觉对暗调发辩能力可达到。因此,采用黑版可增强纸张对光的吸收能力,光的吸收率可从96增加到98,密度相应增大,阶调延长,提高了画面对度,增强了图像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变得栩栩如生。3 加强了中间调至暗调的层次 在彩色复制工艺中,阶调再现的规律是:亮调区域层次得到保持和强,调,中间调区域层次保持或略有压缩。目前,黑版阶调果最佳,便于阅读。表现的
13、重点一般是中间调至暗调区域,这样使得暗调区域层次突出,提高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特别是满足了人们对文字的视觉要求。彩色复制需要图文并茂,从视觉要求看,黑色文字效4 扩大了印刷适性,降低了印刷成本 黑墨可以认为是C、M、Y彩色印墨的等事。因此,画面某睦部分可以去掉一部分或全部去掉三原色印墨,用黑墨来代替,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图像的色调要求,又减少了用墨量,降低了印刷成本。同样,黑墨的密度高于其他彩色印墨,在混合色区域用黑墨代替三种彩色墨,印墨总量降低,不仅避免了墨层在暗调区域的堆积,而且印墨的干燥速度加快,减少了粘脏现象,印刷适性有了提高,满足了高速、多色湿压湿印刷的要求。总之,黑版的存在是印刷客观条件
14、的要求,在油墨达不到理想要求、印刷仍以压力印刷为主的今天,黑版的制作工艺将长期伴随着印刷事业的发展而日益完善。,在胶印制版工艺中进行底色去除的目的主要是:(1)提高印刷适性和油墨的干燥性。(2)降低油墨成本。(3)补偿暗调部分的偏色现象。(4)强调纯色。(5)使灰色(中性灰)印刷再现保持稳定。确定底色去除量的主要依据是:若底色去除的目的在于改变印刷适性,可把黄、品红、青三原色的去除量定为1530;若底色去除的目的在于中性灰平衡,则黄墨和品红墨的去除量应比青墨多15左右。底色去除用于纠正暗调色偏时,应视偏色色相及偏色程度确定去除量。,(三)彩色校正彩色复制过程是色分解、色传递、色组合的过程。在复
15、制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色误差的产生,造成色差的原因主要是滤色片和油墨。理想的制版分色滤色片应吸收其全部的补色光,而只通过本色光,但实际上滤色片的滤色效果,都不能达到理想值。另外,印刷品主要用油墨来表现色调和层次的,理想的三原色印刷油墨应该完全吸收一种色光,完全反射其余两种色光。但实际的印刷油墨由于颜料,制造工艺等条件的影响,使油墨的成色特性和理想油墨有很大的差异。鉴于此,在制版过程中必须进行校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分色片上基本色的密度,使其接近黑色块,降低相反的密度,以接近白色块。,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三彩色复制的色彩再现原理直接用连续调的照相原版晒制的印版来印刷,印刷品就不能把原稿的浓
16、淡层次表现出来,即不能把原稿的调子再现出来。为了再现原稿的调子,必须利用加网工艺拍摄出加网原版,把原稿的图像分割成许多面积不等的点子,再转晒到印版上,然后进行印刷。这面积不等的点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点。1.网点的基本概念网点是组成网点图像的像素。它是平版印刷复制过程的基础,它在各工序间的准确传递乃是制版、印刷最基本的单位。在胶印中,网点起着以下作用:(1)在印刷效果上担负着呈现色相、亮度和彩度的任务。(2)在印刷过程中,是感脂斥水的最小单位,是图像传递的基本元素。(3)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由以上可知:有人把胶印叫做网点的印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2.网点的分类网点共分为两大
17、类,一类称为调频网点或AF点,另一类称为调幅网点或AM点。调频网点是利用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下形成的。网点在空间的分布没有规律,即随机分布。每个网点的面积保持不变,依靠改变网点密集的程度,也就是改变网点在空间分布的频率,使原稿上图像的明暗层次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图2-5)。,a-调频网点,b-调幅网点,调频网点的主要优点是:(1)不会产生龟纹。由于调频网点是无规则排列,因此,从理论上彻底消除了龟纹(调频加网没有网角的概念)。(2)由于调频加网不是靠网点大小变化调节油墨量,因此可以使用很少几个、甚至一个激光光点来构成网点,网点可以做得很小,使印刷品比较精细。(3)调频网点在印刷中很少发生扩
18、大突变。(4)容易实现高保真印刷,由于不受印刷网角的限制,可以采用多于四色的印刷,加大颜色复制范围。尽管调频加网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而且有些缺点还是目前印刷条件所不易解决的,限制了调频加网的使用,最主要的问题是:(1)网点丢失严重。由于加网网点小,几乎达到了晒版和印刷的极限,所以在晒版和印刷过程中很容易丢失网点,造成图像层次的大量损失。(2)对印刷条件要求苛刻。由于网点小,对印刷机的精度要求高,水墨平衡的条件不易掌握,也会造成图像质量变差(调频加网很适合无水胶印)。(3)质量控制难度加大。由于调频加网是一种新的加网方法,传统的观察网点和判断颜色的方法都不再适用,网点扩大的规律不相同
19、,所以对现在的操作人员来说,印刷质量控制有一定的难度。(4)加网计算量大,输出速度慢。调频加网是一种崭新的工艺,既可印刷精细产品,也可以用于低精度的报业印刷,因此受到印刷界普遍关注。调幅网点是利用照相机上网屏或在电子分色机上通过网点发生器用激光来进行电子加网形成的网点。目前,我国由于受操作人员素质、工艺条件的限制,所以胶印制版仍大量使用调幅网点。,3.调幅网点三要素在胶印制版中,确定调幅网点有三个要素,即网点的百分比,网点的线数和网点的角度。(1)网点的百分比是指单位面积内网点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即网点的面积复盖率。我国习惯用网点的成数来表示网点的百分比,表2-4网点面积大小换算法,网点的百分比
20、控制了纸张单位面积内被油墨所复盖的面积大小,使光线部分被吸收,部分被反射。例如一成网点,单位面积的纸上有10的面积被油墨所复盖,吸收光线,90的纸面反射光线。同理,五成网点是指单位面积的纸上有50的面积被油墨复盖,纸面吸收和反射的光线各占一半。而九成网点则是单位面积的纸上有90的面积被油墨所复盖,吸收光线,10的纸面反射光线。相比之下,一成网点吸收光线少,反射光线多,而九成网点吸收光线多,反射光线少。网点的大小分为十个层次,另外再加上小白点、小黑点,这样,网点分为十成二十二个层次。介于这十成二十二个层次的网点,能显示出画面不同的明亮程度。,对于网点大小的识别,通常在实际工作中用1025倍放大镜
21、目测鉴别,其具体体规律是:若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三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一成网点。若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两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二成网点。若在两颗网点间,能容纳112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三成网点。若在两颗网点间,能容纳114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四成网点。黑白各半,两颗网点间能容纳一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五成网点,图2-5两个网点之间能容纳的网点数目,五成以下的网点成数与五成以上的网点成数可相应地互补,即四成网点与六成网点互补;三成网点与七成网点互补;二成网点与八成网点互补;一成网点与九成网点互补。也就是从六成网点开始则以白点的间距能容纳多少同样大小的白点来判定,其鉴别如图2-5和表2-
22、6。,表2-5网点成数计算表,网点形状分为常用点形和特殊点形。常用点形(方形点、圆形点、链形点)网屏是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网点形状。特殊点形(子母点、三连点、波纹点、同心圆形点等等)是为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专门设计的网点形状,以用来改善图像的阶调(图2-7),(2)网点线数又称加网线数或加网频率。它是指单位长度内所含平行线的数目,加网线数用每英寸的线数1Pi或每厘米的线数IPC来表示。因为1英寸2.54cm,所以英制和公制两种网线制可以互相换算(表2-6)。网线愈细,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网点愈多,而且,网点线数愈高,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网点数目增加愈快。网点线数的提高,大大地丰富了印刷品表达的层次,
23、增强了调子复制的效果。反之,网点线数降低,便会减弱网屏所表达的层次,调子复制效果也随之降低了。不过,网点线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印刷品的类别,纸张的种类和表面状况,表2-6网屏线数的互算,表2-7不同印刷品的网线,20线/英寸,50线/英寸,120线/英寸,(3)网点角度 网点角度一般是指网点排列线(网目线)和水平线(基准线)间的夹角。胶印是利用网点成数不同的印版进行套印再现原稿色彩的。对于四色套印的印刷品来说,如果四块印版有同样网点角度且在印刷时各印版上相应的网点能准确重叠,那么会得到最佳的效果,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通常是对四块印版的网点角度都有一定的角度差。理论计算和人的视觉感受都发现,印版的
24、网点角度差为30时,印刷品的视觉效果最佳,人眼几乎看不到因干涉而形成的龟纹,图像均一而和谐。网点角度差为22.5时,印刷品的视觉效果虽然不如前者,但看上去也还柔合、悦目。网点角度差为15时,印刷品的视觉效果最差,看上去极不舒服,所以在实用中要尽量采用30或22.5的网点角度差,而避免15的网点角度差出现。但在90范围内,以30角度差只能安排三个颜色,还有一种颜色只好用15角度差。由于黄色最浅,最接近白纸的明度。青、品红、和黑色油墨引起的视觉感觉颜色较黄色强烈,因此通常把青、品红和黑安排为30角度差,把黄色版安排为15角度差。人们为了避免龟纹的出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精心安排多色印刷的网点角
25、度,常用的网点角度如表2-8。,四块印刷版若分别取90、75、45、15四个不同的角度,其中第二、三、四块版间的网点角度差都是30,只有第一,二块版间的网点角度差是15。从视觉效果来说,按45排列起来的网点,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看起来格外舒适。按90排列起来的网点,便显得呆滞,按15或75排列起来的网点,效果介于前面两者之间。另外,在角度排列中必须考虑到强色版(主色版)大都采用45的网线角度。胶印过程中正是采用不同形态的网点,即采用一定的网点百分比、网点线数和网点角度而使印刷品再现原稿的调子。,图2-8网点角度示意图,表2-8常用网点角度,四影响彩色复制的主要原因 从原稿到印刷品要经过图像扫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印 制版 原理 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