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物理化学.ppt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物理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物理化学.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胶体与界面化学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南京大学出版社:物理化学,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胶体颗粒的大小在1100nm之间,故原则上可由分子或离子凝聚而成胶体,也可由大块物质分散成胶体。用第一种方法制备胶体称凝聚法;用第二种方法制备胶体称分散法。,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一、胶体制备的一般条件1、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须极小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能形成真溶液。但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故以硫磺的乙醇溶液滴加入水中,便可获得硫磺水溶胶。分散相在介质中有极小的溶解度,是形成溶胶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还要具备反应物浓度很稀、生成的难溶物
2、晶粒很小而又无长大条件时才能得到胶体。,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2、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分散过程中颗粒的比表面积增大,故体系的表面能增大,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如欲制得稳定的溶胶,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即所谓的稳定剂。制造白色油漆,是将白色颜料(分散相)等在油料(分散介质)中研磨,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作稳定剂来完成的。用凝聚法制备胶体,同样需要有稳定剂存在,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剂不一定是外加的,往往是反应物本身或生成的某种产物。,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二、胶体制备的方法1分散法分散法有机械分散、电分散、超声波分散和胶溶等各种方法。根据制备对象和对分散程度的不同要求,可选用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2
3、.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机械分散: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工业上常用的粉碎设备有气流磨、高速机械冲击式粉碎机、搅拌磨、振动磨、转筒式球磨、胶体磨等。在粉碎过程中,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颗粒比表面积增大,颗粒团聚的趋势增强,除了添加分散剂(助磨剂)外,重要的是要及时地分出合格颗粒的产品,提高粉碎效率。一般在分散工艺中设置高效率的精细分级设备。,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盘式胶体磨,转速约每分钟1万2万转。A为空心转轴,与C盘相连,向一个方向旋转,B盘向另一方向旋转。分散相、分散介质
4、和稳定剂从空心轴A处加入,从C盘与B盘的狭缝中飞出,用两盘之间的应切力将固体粉碎,可得1000 nm左右的粒子。,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胶溶法胶溶法是将新生成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或置于某一温度下,使沉淀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如在一定比例的氯化铝和氯化镁混合溶液中加入稀氨水,形成混合金属氧化物沉淀,经多次洗涤以控制氯离子的浓度,然后置于80下恒温,凝胶逐渐形成正电荷溶胶。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适量的FeCl3,可制成Fe(OH)3溶胶。,2
5、.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超声分散法在分散及乳化方面应用较广。将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放在样品管4中,样品管固定在变压器油浴中。在两个电极上通入高频电流,使电极中间的石英片发生机械振荡,使管中的分散相均匀地分散,形成分散体系。,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电分散法主要用于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溶胶。制备过程包括先分散后凝聚两个过程。,以金属为电极,通以直流电(电流为510A,电压40100V),使产生电弧,在电弧的作用下,电极表面的金属气化,遇水冷却而成胶粒,水中加入少量的碱可形成稳定的溶胶。,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2、凝聚法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的方法叫凝聚法。
6、凝聚法原则上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然后从此溶液中沉淀出胶体分散度大小的物质。按照过饱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凝聚法又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物理凝聚法更换溶剂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备溶胶,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溶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更换溶剂法,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蒸气骤冷法例如,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罗金斯基等人利用左边的装置,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先将体系抽真空,然
7、后适当加热管2和管4,使钠和苯的蒸气同时在管5 外壁凝聚。除去管5中的液氮,凝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化,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化学凝聚法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H3AsO3(稀)+3H2S As2S3(溶胶)+6H2O,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稀)+3H2O(热)Fe(OH)3(溶胶)+3HCl,C.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4(稀)+3HCHO+11KOH 2Au(溶胶)+3HCO
8、OK+8KCl+8H2O,D.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AgNO3(稀)+KCl(稀)AgCl(溶胶)+KNO3,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三、凝聚法原理物质在凝聚过程中,溶胶制备的核心问题是:决定粒子大小的因素是什么?控制哪些因素可以获得一定分散度的溶胶?研究认为,由溶液中析出胶粒的过程,与结晶过程相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晶核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晶体的成长。,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韦曼(Weimarn,1908)认为晶核的生成速度v1,与晶体的溶解度和溶液的过饱和度(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有如下关系:,式中t为时间;n为产生晶核的数目;c为析出物质的浓
9、度,即过饱和浓度;S为在温度T时的溶解度,故(c-S)为过饱和度;(c-S)/S为相对过饱和度;K1为比例常数。,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此式表明单位时间内形成晶核的数目与相对过饱和程度成正比。浓度c越大,溶解度S越小,则生成晶核的速度越大。由于体系中物质的数量一定,要生成大量的晶核,就只能得到极小的粒子。,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晶体(晶核)的成长速度v2可用下式表示:由此式可见,v2 也与过饱和度成正比,但v2 受(c-S)的影响较v1为小。,式中,D为溶质分子的扩散系数;(c-S)为过饱和度;K2为另一比例常数。,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在凝聚过程中,当时vlv2溶液中会形成大量晶
10、核,故所得粒子的分散度较大,有利于形成溶胶;当vl v2时,所得晶核极少,而晶体成长速度很快,故粒子得以长大并产生沉淀。因此粒子的分散度与vl成正比,与v2成反比,亦即与v1/v2的比值成正比,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Weimarn曾研究过在乙醇-水混合物中,由Ba(CNS)2和MgSO4反应所得BaSO4沉淀的颗粒大小相反应物浓度的关系。他发现:在浓度很低时(10-510-4mol/L),由于晶体成长速度受到限制,故易形成溶胶;当浓度较大时(10-210-1mol/L),有利于晶体成长,故产生结晶状沉淀;当浓度很大时,此时生成的晶核极多,紧接着过饱和度(c-S)的降低也很多,故晶体成长速度
11、减慢,这又有利于形成小粒子的胶体。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的晶核太多,粒子间的距离太近,故易于形成半固体状凝胶。,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Weimarn研究结果,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根据Weimarn理论,要制备胶体,必须v1大、v2小。而要使v1大,必须过饱和度高,也即生成的盐的溶解度要尽可能得小。反之v2大、v1小,溶液的过饱和度低,则形成大的晶体。此外,温度、溶液pH值、杂质含量、搅拌条件等对成核和晶核成长速度都有影响。,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对于沉淀的形状问题,哈伯(Haber)认为,主要取决于凝结速度和定向速度。若凝结速度大于定向速度,则生成无定形沉淀;若定向速度大于凝结
12、速度,则得到结晶状沉淀。凝结速度和饱和度成正比;定向速度是指分子或离子以一定方式在晶格中排列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例如AgCl、ZnS等分子小、极性大,故定向速度快,能生成结晶状沉淀或具有结晶结构的胶粒。而Fe(OH)3等含羟基多、结构复杂、极性较低、溶解度极低,凝结速度远大于定向速度,易生成无定形结构的凝胶状沉淀。,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四、溶胶的净化用凝聚法制得的溶胶都是多分散性的,体系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各类粒子,有一些可能超出胶体颗粒的范围。用化学法制得的溶胶通常都含有较多的电解质,虽然适量的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过多电解质又会降低溶胶的稳定性。要得到比较纯净、稳定
13、的溶胶,必须将制得的溶胶加以净化。溶胶中的粗粒子,可以通过过滤、沉降或离心的办法将其除去。过多的电解质,必须用渗析(亦称透析)的办法除去。,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1、渗析渗析是利用羊皮纸或由火棉胶制成的半透膜,将溶胶与纯分散介质隔开。膜的孔隙很小,它仅能让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而胶粒不能通过。,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渗析,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电渗析:为了加快渗析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透膜两侧外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向相应的电极作定向移动。溶剂水不断自动更换,这样可以提高净化速度。,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2、超过滤用半透膜作过滤膜,利用吸滤或加压的方法使胶粒与含有杂质的介质在
14、压差作用下迅速分离。将半透膜上的胶粒迅速用含有稳定剂的介质再次分散。,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溶胶会自动聚结为大粒子,使整个胶体系统遭到破坏。但溶胶却能稳定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主要内容Brown运动胶粒的扩散沉降与沉降平衡,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一、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化石、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布朗运动
15、示意图,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受介质分子的热运动的撞击,在某一瞬间,它所
16、受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力不会互相抵销。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介质分子对胶体粒子的碰撞,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粒子在各个瞬间所受到的撞击次数随着粒子增大而增加,粒子越大,其周围受到撞击相抵消的可能性亦大。胶体粒子具有布朗运动的程度是由粒子大小范围决定的。当粒子半径大于5m,Brown运动消失。,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二、胶粒的扩散所谓扩散是指溶胶粒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定向迁移现象,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梯度。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必然结果。胶粒的扩散是通过布朗运动的方式来完成的,扩散是布朗运动的总效果。布朗运动无定向,而胶粒
17、的扩散有方向性。,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1、斐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在容器内盛有溶胶,在某一截面AB的两侧溶胶的浓度不同,C1C2。设任一平行于AB面的截面上浓度是均匀的,但水平方向自左至右浓度变稀,梯度为dc/dx。,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若通过AB面的扩散质量为m,则扩散速度为dm/dt,它与浓度梯度和AB截面积A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D为扩散系数,物理意义为:单位浓度梯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质量。代表粒子扩散能力的大小。式中负号表示扩散发生在浓度降低的方向。,斐克第一定律,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Einstein认
18、为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类似,假设粒子是球形的,运用分子运动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出扩散系数D与质点在介质中运动时阻力系数f之间的关系式:若颗粒为球形,可根据Stokes定律确定阻力系数f:式中:为介质的黏度;r为质点的半径。,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由上面的公式得到以下公式:此式表明,扩散系数D受温度、粘度及粒子大小的影响。此式常称为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根据此式可求出扩散系数,或已知扩散系数D或介质黏度,可求出质点的半径r。总结:就体系而言,浓度梯度越大,质点扩散越快;就质点而言,半径越小,扩散能力越强,扩散速度越快。,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就
19、单一质点而言,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几率是均等的。但在浓度较高的区域,由于单位体积内质点数较周围多,因而会出现“出多进少”,使浓度降低,而浓度低的区域则相反,这就表现为扩散。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微观基础。Einstein在研究布朗运动与扩散的关系时,得到了扩散系数与粒子在x轴方向上的平均位移 的关系式:此式称为Einstein第二扩散公式,此式表示扩散系数与粒子在X轴方向上的平均位移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位移所需的时间成反比。,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由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和第二扩散公式可推导出以下公式:此式称为Einstein-Brown 运动公式。上式表明:当其他条件
20、不变时,微粒平均位移的平方与时间和温度成正比,与 和r成反比。通过实验利用此式可求微粒的半径r。,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三、沉降与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and 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溶胶的运动性质除扩散和热运动之外,还有在外力作用下溶胶微粒的沉降。沉降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粒子沉入容器底部。质点愈大,沉降速度也愈快。因布朗运动而引起的扩散作用与沉降相反,它能使下层较浓的微粒向上扩散,而有使浓度趋于均匀的倾向。且粒子愈大,则扩散速度愈慢,故扩散是抗拒沉降的因素。,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1、沉降平衡当作用于粒子上的重力fw与扩散力fd 相等时,粒
21、子的分布 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平衡时,各水平面内粒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且这种浓度梯度不随时间而变。,注意沉降平衡不是热力学平衡态,是一种稳定态,一旦外力(重力)消失,系统将回到平衡态(均匀分布)。,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溶胶粒子随高度的分布分散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容器底部粒子浓度最大,随着高度的增加浓度即逐渐降低,而形成一定的梯度。因此沉降平衡中粒子的大小与浓度梯度的关系,可用高度分布定律来表示:,N2、N1容器中不同高度粒子的浓度;r为粒子半径;为胶粒的密度;0 为介质的密度;(x2-x1)为N2处和NI处两层间的距离。,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22、,公式表明:粒子浓度因高度而改变的情况与粒子的半径和密度差有关,粒子半径越大,浓度随高度变化越明显。因此地面上的空气压力,需要到5km左右的高空才减少一半,藤黄悬浮体的粒子约为空气分子的1000倍,只要上升30m就可使粒子浓度减少一半。通过超显微镜测定不同高度溶胶粒子的数目,结合某些参数,可以测定NA。,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几种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随高变化的情形,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3、沉降(1)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和沉降分析在研究沉降平衡时,粒子的直径大小对建立平衡的速度有很大影响。球形金属微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粒子相当大时,放置一段时间以
23、后,似乎都会沉降到容器底部,但实际上一些粗分散的溶胶,甚至悬浮液,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而不沉降,这是因为达到沉降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粒子越小,所需时间越长。有许多因素(如介质的粘度、外界的振动、温度波动所引起的对流等)都会妨碍沉降平衡的建立,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溶胶往往需要几天甚更几年才能达到沉降平衡。这个事实不仅说明了溶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保持稳定而不沉降的原因,而且也从根本上说明了为什么溶胶是不平衡体系。,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质点的沉降速度,不仅能更全面地认识到分散体系的动力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得到关于粒子大小和其他重要物理量的数据。在粗分散系统中,当扩散力不足以抗衡重力时,粒子
24、将发生沉降。当沉降速率达一定值时,重力与阻力相等:重力:F=mg=V(-0)g=(4/3)r3(-0)g 式中:V为粒子体积,r为半径,、0分别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根据Stock定律:在粒子运动速度不太大时(胶体粒子的沉降属此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阻力:F阻=fu;(f:阻力系数,f=6r;u:沉降速度)Stock定律前提:a.粒子速度很慢;b.粒子是刚性球;c.粒子间无作用;d.分散介质是连续的。平衡时:F重 F阻,此时粒子受到的合力为0,保持恒速运动,即沉降速度u恒定。此时有:(4/3)r3(-0)g=6r u,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由此可得沉降速度
25、公式:上式称为Stock 法则,只适用于粒径不超过100m的球形质点的稀悬浮液。根据Stock 法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u与r成正比。即粒子越小,沉降速度越低,粒子增大时,沉降速度显著增加。沉降速度u与介质的黏度成反比,增加介质的黏度,可以提高粗分散粒子在介质中的稳定性。工业生产常常利用这个原理,加入增稠剂,使粗分散体系稳定。,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根据Stock 法则可以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测定。由实验得到粒子下沉速度u就可求其半径r。在质点运动平衡时,速度u=H/t,H为沉降高度,t为沉降时间。则有:对于指定的体系和实验条件,K为常数。,2.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沉降分析沉降过程中多分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体 制备 性质 物理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