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ppt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我们从本性上来说都是群居的人。,法式三部曲,一、基本问题 1.概念 群体是人的集合,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群体的本质特征:目标取向共同性;主体共同性,分类:库利: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威瑟: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什么是一个群体的最佳大小呢?,群体传播,也称作团体传播,小群体传播,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2.群体的社会功能,纽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的组成部分: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
2、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的行为。推动社会发展,3、群体对个人成员的意义,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4、一个有效率、运作良好的群体的特征,1、气氛是非正式的、舒适的、轻松的。2、每个人都能够参加讨论,但是只采纳中肯的意见来最后完成任务。3、成员能够完整地理解和接受任务或目标。4、成员会互相倾听。5、允许矛盾存在。6、大多数决策的基础都是某种妥协。7、批评是常见的、坦诚的和相对不那么刺耳的。8、人们感到能够自由表达他们自己对群体运作和群体问题的感受和想法。9、行动一旦开始,就会有明确的分工。10、群体的领导者并
3、不是在“统治”群体,群体也不会特别地反对领导。11、群体对其自身的运作十分清楚。,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1.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向解释。,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群体意识包含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率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2.群体规范(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
4、的作用: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伊丽莎白.内尔-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1980年以德文出版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群体压力也会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阿西试验So
5、lomon Asch 所谓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来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趋同心理也称遵从性,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三、勒庞与乌合之众1.作者简介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2.群体的一般特征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2)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5)群体的道德,群体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在群体中,每一种行动和感情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
6、备这样的能力。,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集合现象发生的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四、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1.群体暗示 暗示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也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他变成了受催眠师随意支配的、无意识活动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2.群体感染 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
7、过程。,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是感情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者。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到他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克特兰和格莱迪斯兰1961年提出五个步骤以解释群众行为的机制 第一步,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激烈地互动;第二步,群众的形成是某种特殊鼓动的结果;第三步,这种强烈的感情必须达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第四步,当有关的人重新估计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变为行动;第五步,对局势的重新估计导致了群众的形成。,3.群体模仿与“匿名性”(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有意识模仿:基
8、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2)“匿名性”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去个性化群体的成员失去个性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集体行为的这一侧面叫做去个性化。菲力普金巴尔多1970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去个性化现象有两个主要特征:群体成员的匿名性 责任性的分散金巴尔多还注意到去个性化的另一方面:去个性化一旦开始,并集中了动力,就很难扭转或制止。,菲利浦金巴尔多模拟监狱实验,1972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浦金巴尔多曾经做过一个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实验者将若干心理正常的大学生随机分成“犯人组”
9、与“看守组”。“逮捕”后的“犯人”被戴上手铐、蒙住两眼带到了斯坦福大学地下室的一个“监狱”里。这些被试经历了真正的犯人才会碰到的种种事情,如戴脚镣手铐、全身喷消毒剂、换上监狱里统一制作的“布袋衣”,而且,“犯人”不再有姓名而只有一个号码。“看守”也一样。然而,这些原本平等的人,因为管教与被管教的不同角色,最后都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和摆脱社会规范约束的极端行为。如扮演“犯人”的被试逐渐变得软弱、无助、抑郁,而扮演“看守”的被试则越来越有虐待“犯人”的倾向。,Philip Zimbardo,(3)集合行为的“信息流”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式是流言。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
10、态下的流言 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它的特点如下:(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是指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紧急事态下的流言浙江瑞安戴海静事件,戴海静,女,28岁,1999年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瑞安市第三中学任英语教师。,2006年8月18日凌晨,戴海静离奇坠楼身亡。当天上午,公安出警后,草草认定为自杀,不予立案,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妥善保护现场。由于死因疑云重重,而戴海静与丈夫关系不睦,生前日记中更有遭受家庭暴力的记载,婆家则是瑞安当地身家上亿的富豪,颇有些势力,被怀疑可能影响司法公正。闻讯赶来的
11、娘家亲属,她生前的同事、学生,都难以接受戴海静莫名自杀的结论。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寻求当地媒体的关注,但是在最初的几天里,当地媒体不置一词,显然是有关方面刻意封锁消息。戴海静生前至少是一位公认为优秀、敬业的中学教师,身故之后没有任何来自官方的慰问。这招致了民间更多的反感与揣测。,五、关注领袖:你内心的领袖,(一)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每一个能够影响他人的人都可以被看作是在释放他们的领导力。,(二)领袖的类型一,X型和Y型领袖:(以下是领袖可能会认为的人们如何工作以及为何工作的八种前提,选出你最认同的四种)1、一般来说,群体成员会尽可能试图避免工作。2、一般来说,群体成员会将工作
12、视为自然的行为。3、有一些典型的群体成员是被迫工作,并处于监督之下。4、为了要达到某种标准,或是实现群体目标,有一些典型的群体成员是自觉工作的。5、一个群体成员应当有受惩罚的威胁,这样才能让他(她)更充分地努力工作。6、一个群体成员是否能够致力于完成目标不是取决于惩罚,而是取决于奖励。7、一般来说,群体成员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和被领导。8、一般来说,群体成员不仅能学会如何承担责任,而且实际上会去寻求承担责任。,(二)领袖的类型二,独裁型(“老板”)领袖指的是那些认为“我的任务就是指导他人”的统治者。放任自流型(奉行“自己做自己的事”)领袖的态度就是“随他们怎么样都行”。民主型(“参与者”)是被证明
13、最有效率的一种领导类型。民主型领袖并不会从一方面就做出决策,而是会努力保证完成任务,同时将群体维持下去。,(三)领导理论,1、特征理论(trait theory)领袖是天生的,领袖身上有特殊的、固定的、明显的领袖标志。评估你的领导力特征(下表),2、情势理论(situational theory),一个人是否能展示出其领导技巧和领导行为是取决于当时的情形的。领导力的发展和出现是被诸如问题的性质、社会气氛、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群体的大小、适合完成任务的时机等因素影响的。,3、功能理论(functional theory),并不强调有某个人突然作为一个领袖出现,而是认为有一些群体成员必须时时刻刻做
14、好准备担任领袖,因为面对不同的群体目标需要采取不同的行动。,第二节,组织传播,一、几个基本问题 1.概念 组织:英语中的organization来源于器官organ,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后来又演化为专门之人群,运用于社会管理中。,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论“适者生存”应用于社会学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他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都是从这种类比出发和展开的。,现代意义的组织意识起源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工厂的兴起,其
15、正常运转需要的人、财、物的调配对组织提出了要求。,马克斯.韦伯从科层制的角度谈到组织,认为科层制遍及社会的所有领域,是现代社会理性化的标志,是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是区别群体与组织的标准。,结构论(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行为论(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管理论(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系统论,Chester I.Barnard,Peter FDrucker,对组织的界定:组织是体现一定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且不断从外部汲取资源以实现其目标的集合体。,组织是个体的集合,但又不是个体简单的叠加。组织的功能大于个人功能相加之和。,组织的结构特点:专业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和岗位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体 传播 组织 传播学 教程 第三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