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祝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核心素养目标】12《祝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目标】12《祝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心素养目标】12祝福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祝福教案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语气词在具体语境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思想境界。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奇异的珍宝被毁坏,令人痛悔;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让人愤怒。我们忘不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手握钢叉向一匹猗尽力地刺去
2、,他是谁?他是少年闰土。可惜二十年后的他却变得迟钝麻木。那手罩碟子,说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是谁?他是孔乙己。善良的孔乙己却不明不白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踏入鲁镇,去感受一个没有春天、没有祝福的女人的悲惨命运。她是祥林嫂。二、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
3、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三、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写成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
4、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四、题目解读“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年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井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序幕。写祝福景象、鲁四老爷以及祥林嫂的死。采用倒叙手法,以主人公的突然死亡作为开头,制造悬念,营造了整篇小说的悲剧气氛。第二部分:故事的开端。写祥林嫂刚到鲁镇不久便被婆婆抓回去了,表现了祥林嫂的勤劳善良与不幸。第三部分:故事的发展。写祥林嫂被迫改嫁。第四部分:故事的高潮。写祥林嫂再到鲁镇。第五部分:故事的尾声。写“祝
5、福”的景象和“我”的感受。六、全文分析1 .这篇小说在讲述故事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D小说采用了倒叙。(2)作用: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 .“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
6、用?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起连全文。代表一种有限叙述视角。小说主要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增加了故事的客观性。拓展主题意蕴空间。使小说主题从同情底层百姓妇女的不幸命运、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对底层妇女的精神毒害,辐射到底层人之间的冷漠,以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懦弱与情感隔膜。3 .文章几次写到“祝福”?对“祝福”景象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文章三次写到“祝福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10,妇女的地位和套在她们头上的枷锁依旧。揭示出祥林嫂悲剧
7、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在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祝福中得以充分展示。祥林嫂由“享有”预备福礼的辛劳,到这点权利被剥夺。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写“祝福”的景象。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4 .文中四次描写雪花,对表现祥林嫂有何作用?借雪花的洁白表现祥林嫂的无辜。借雪花的飘飞表现祥林嫂挣扎的人生Q借雪花的短暂表现祥林嫂生命的短暂。由此得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
8、人”的结语。5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丧夫、再嫁、失子、死去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是巧合还是有意?作者是有意这样安排的。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应该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祥林嫂身上发生的却都是悲剧,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6 .祥林嫂从26岁到40岁上下共经历了七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七件事,并结合重点句子分析这些事件对祥林嫂人生的影响。逃至鲁镇。“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J“满足”一词写出了她对做工生活的满意。抓回婆家。“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J从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素养目标 祝福 核心 素养 目标 12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统编 必修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