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考试心理学二.ppt
《编制考试心理学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制考试心理学二.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 理 学(编 制 考 试 二),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美)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11913年,此书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从而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他还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1.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只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作用并不是唯一的、无条件的。)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指出下列言论的错误所在: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
2、用特定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商人、政治家、医生、律师也可以把他们变成流氓、乞丐和盗贼。,三、维果斯基(前苏联)的观点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针对这个最近发展区所进行的教学,才容易收到明显效果并且可以较准确地预期结果。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儿童的今天,更要看到儿童的明天;不仅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已达到的东西,而且注意到正在形成过程的东西。学习的关键期 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着其关键年龄,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的年龄,就会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所谓关键期就是指在某一个时期,对外
3、界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特定刺激的影响而获得某种智力。这个时期就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或敏感期。许多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4、5岁以前,不同的能力关键期也不同:口语发展在2岁5岁,书面言语在4岁5岁,数概念在5岁5.5岁,词汇能力在5岁6岁。如果这些能力在关键期得不到发展,就会使智力的发展受到阻碍。,四、因材施教的问题(一)智能差异与教育(参见普通心理学书上有关智力的内容)智能泛指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1.智能类型的差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仔细观察每个儿童的能力倾向,并给予适当的激发和关怀。,2.智能水平的差异 超常 正常 低常一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大
4、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教育;二是分辨出智能超常、正常、落后的分布,因材施教,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等。3.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 有智能早熟和智能晚熟的,大多数人的智能属于正常发展。一是要关注并着力培养智力早熟者,在这些儿童中经常会造就一些对社会卓有贡献的人;二是不能轻视那些平凡的儿童,在这些儿童中有的可能是智能晚熟者。,(二)人格差异与教育 1.气质差异与教育 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 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2.性格差异与教育 针对儿童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培养优良性
5、格特征,克服不良性格特征。适当照顾儿童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三)认知方式与教育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一般说来,个体的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如独立型-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四)性别差异与教育1.智力的性别差异(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会有智力发展上的不同倾向:如男生在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方面较强,女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男生偏向于逻辑思维,女生偏向于形象思维。)2.兴趣的性别差异3.行为的性别差异(男生的侵犯性和支配性较强,女生的合作性较强)4.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一般认为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教师应
6、注意做到:1.发扬优势,克服劣势;2.创造条件,加强男女两性的交往;3.消除偏见,对男女一视同仁;4.具体对象具体分析;5.教育儿童正确认识自己;6.修订教材和课外读物,消除男性社会“一边倒”的传播。,五、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了解学习的分类(一)人类学习的特点:1.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 2.以语言为中介 3.积极主动性(二)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习性质的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
7、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1.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运动技能5.态度很多书上还介绍了加涅的学习水平的分类,六、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1.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出发点;学习目的则是学习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归宿。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8、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耶基斯-多德逊定律)按一般的观点,学习动机的强度越高,说明学习积极性也越高,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更大,学习效率会更好;反之,动机的强度越低,则学习的效率也越低。然而,事实并非都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强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还认为: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复杂而困难时,学习
9、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这种动力因素主要有三种推力、拉力和压力。对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作用力是推力和拉力。推力产生于学生自身,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实质上是学生的一种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吸引作用的拉力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期待(诱因是指能够满足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这二者就构成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由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 兴趣等内部学习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外部动机:由
10、外部诱因引起。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2.奥苏伯尔的分类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这也是一种外部动机。,(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1.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点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性 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教师的榜样作
11、用,培养着眼于内部需要从无到有激发着眼于外部诱因从潜在的静止状态到外显的活动状态,(四)学习动机的培养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习自觉性。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3.设置榜样。榜样的设置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归因的倾向。,(五)学习动机的激发 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会感兴趣且迫切希望掌握它
12、。)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某一位心理学家曾对74个班级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分为三组,对于第一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仅有“甲、乙、丙、丁”等级,无相关评语;对于第二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除了“甲、乙、丙、丁”等级外,每个等级都有相同的评语,如成绩为“甲”的评语都是“很好,坚持下去!”成绩为“乙”的评语都为“较好,继续努力!”而对于第三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除“甲、乙、丙、丁”等级之外,老师还会对每篇作文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语。结果,一学期下来,第
13、三组学生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第一组学生的作文则进步最慢。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到何种结论及启示?,心理学家赫洛克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组,各组内的学生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都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然后探讨不同的奖惩后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三个实验组的成绩优于控制组,这是
14、因为控制组未受到任何信息作用。静听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它与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在一起,受到间接的评定,所以对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训斥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直线上升。这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老师:为什么说鸡、鸭、羊、牛都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老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老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鸟也不会爬,却会在天上飞、树上跳,它们不也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老
15、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会活动,是不是动物呢?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老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但他已读过两所小学。一年级时在另一所小学就读,班上有一位女生在语文考试中经常是最后一名,成绩多为6070多分,常要影响班级在年级的名次,班主任十分着急,经常对其家长埋怨:“我每天早出晚归,对该班费尽心血,却偏偏如此倒霉摊上这么一个学生,批评他也无所谓,成绩就是不能提高。”儿子小学二年级时转学到现就读的小学,班上也有一个刚转学来的同学,由于原来基础较差,在第一单元语文考试中只考了4分,家长很着急,向老师提
16、出是否让孩子重读一年级,老师叫家长不要着急,相信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该同学虽然这次考试没考好,但只要他努力,一定会考得越来越好,如果下次他考试进步了,我们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第二次语文单元考试,该同学考了15分,班主任真的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表扬他的进步。第三次语文单元考试,该同学就考了55分,班主任又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现在该同学每次都能考80分以上。,(五)学习动机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略),2.成就动机论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些难度的
17、任务,且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采取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具有竞争性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少竞争性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要及时表扬,
18、给予强化,确定分数时,要求要稍稍放宽,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3.归因理论归因是指对某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看法、解释。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得出一些最基本的结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产生的羞愧感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
19、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的评价。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特别要注意克服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或称习得无助感)。,在学校中教师主要存在两种归因偏差:第一种偏差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第二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为任务简单、碰上了好运气等外部因素等。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制 考试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