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方案的拟定.ppt
《给药方案的拟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药方案的拟定.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7章给药方案的拟定,2,在临床药物治疗中,除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外,还必须依据该药的动力学特点,拟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即必须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间隔,以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水平范围内,既不因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应有疗效,又不因血药浓度过高而产生不良反应。,3,第1节单剂量给药的给药方案,少数药物如镇痛药,催眠药,支气管扩张药通常只需一次给药,通过单剂量给药,特别是单剂静脉注射所得的动力学参数能够反映该药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并成为拟定多次给药方案的基础。,4,一、单次快速静脉注射,一室模型药物单次快速静脉注射后,体内药量(X)及血药浓度(C)随时间(t)呈指数性衰减,
2、其方程式为:X=Dekt(17-1)C=C0ekt(17-2)D为药物剂量,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Co为初始血药浓度,若上式中t以半衰期(t1/2)的倍数表示,令t=nt1/2,则:X=Deknt1/2=D(1/2)n(17-3)C=C0(1/2)n(17-4)上式可用于计算为保持药物作用的时间所需的剂量,以及给予一定剂量所能维持的作用时间。,5,例1某催眠药半衰期为3小时,血药浓度为2g/ml时病人醒来,又知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d=200升,若要求该病人催眠时间为9小时,问该药iv剂量如何确定?,解:由上式可知该病人醒来时体内药量为:X=22001000=400000g=0.4g 根据(17
3、-3)式得 D=X/(1/2)=0.4/(1/2)=0.4/(1/8)=3.2g因此,使该病人睡眠时间达9小时的剂量应为3.2g。若iv 1.6及6.4g,则催眠时间应为6及12小时,因剂量加倍,作用时间只延长一个半衰期。,6,二、单次口服或肌内注射,一室药物单次口服或肌注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可用下式表示:kaFD C=(ektekat)(17-5)(kak)Vd 式中F为生物利用度,ka及k分别为吸收及消除速率常数。,7,例2某药口服后有80%吸收,有效血药浓度为1g/ml,该药Vd=10升,吸收半衰期t1/2a=0.693小时,消除半衰期t1/2=6.93小时,如希望药效维持8小时,问
4、给药剂量应为多少?,解:ka=0.693/0.693=1h1 K=0.693/6.93=0.1h1代入公式(17-5),则:CVd(kak)110(10.1)D=25.056mg kaF(ektekat)10.8(e0.18e18)即该病人应服用25.056mg。,8,第2节多剂量给药的给药方案,多数药物通常需多次给药始能产生所希望的有效血药浓度,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指数大,有效血药浓度波动范围较大的药物,这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给药方式。,9,一、多剂量给药的几个重要概念,(一)“多剂量函数”概念 已知单剂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用下列多项指数式表征:m C Aieki t(17-6
5、)i=1 上式中Ai为各指数项的系数,ki为各有关速度常数(如吸收,消除速度常数等),m为有关的隔室数。,10,经推导,若按固定间隔时间给药,则n次给药后t时间的血药浓度可用下式表示:,m 1enki C Ai eki t(17-7)i=1 1eki(17-7)式中 即为文献中所谓的“多剂量函数”。应用“多剂量函数”这一概念可方便地计算出不同类型药物多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实际计算时只要将单剂量给药时的血药浓度-时间公式中的各指数项都乘上相应的“多剂量函数”即得,1enki 1eki,11,若单室药物多剂量静注,则(17-7)式可改写为,1enkC=C0 ek t(17-8)1ek(t)若双室
6、药物多次静注,则为 1en 1e nC=A e B e t(17-9)1 et 1e余类推。,12,例3某药为单室药物,其半衰期为3小时,表观分布容积Vd为7000ml,每次静注剂量为0.25g,注射间隔时间为6小时,试问第6次注射后1小时的血药浓度应为多少?,解:C0=X0/Vd=0.25166/700035.7gml-1 k=0.693/t1/2=0.693/3=0.231h-1n=6,t=1h,6h,代入方程式(17-8),则:1e60.2316 C=35.7 e0.2311=37.78g/ml 1e0.2316 由此可知,第6次注射后1小时,体内血药浓度为 37.8g/ml。,13,(
7、二)稳态血药浓度及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概念,1.稳态血药浓度 若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固定药物剂量D,在每次给药时体内总有前次给药的存留量,多次给药形成不断蓄积,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减慢,直到在间隔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称坪浓度,记为Css。,14,由上述多剂量函数公式可知,当给药次数n充分大时,enki趋于零,从而在稳态时多剂量函数可简化为1/(1eki),(17-7)式可简化为:m 1 C Ai eki t(17-10)i=1 1eki 对于单室药物静脉给药来说 1 CssC0 ek t(17-11)1ek,15,稳态血
8、药浓度具有如下特点:,(1)当多次给药次数足够大(若按t1/2给药5次以上),血药浓度的变化不受给药次数的影响。(2)稳态时血药浓度不再升高,而是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变化。单室药物静注固定剂量的最高稳态血药浓度(Css,max)与最低稳态血药浓度(Css,min)则为:1 Css,max=C0(17-12)(1ek)1 Css,min=C0 ek(17-13)(1ek)=Css,maxek,16,其相应的体内药量最高值Xss,max和最低值Xss,min分别为:,1Xss,max=D()(17-14)1ek 1Xss,min=D()ek(17-15)1ek,17,(3)稳态时,体内药量的最大波动
9、范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等于给药剂量D;血药浓度的最大波动范围等于第一次静注后即刻的血药浓度C0,即:,1 1Xss,maxXss,min=D()D()ek 1ek 1ek 1ek=D()=D 1ek 当给药间隔=t1/2时,Xss,max=2D,Xss,min=D,Css,max=2C0,Css,min=C0,Css,maxCss,min=C0,18,(4)稳态时每剂量间隔内药物浓度的波动程度与给药间隔和半衰期有关,其波动程度可表示为:,Css,max=e k(17-16)Css,min 由(17-16)式可知,药物的半衰期越长,波动程度越小,给药间隔越大,波动程度越大。,19,(5)多剂
10、量用药达稳态后,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的面积等于单剂量用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总面积,如用公式表示,则为:,(17-17),20,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如上所述,稳态血药浓度不是单一的常数值,它随着每个给药间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时间t的函数,故有必要从稳态血药浓度的起伏波动中,找出一个有特征性的代表数值,来反映多剂量长期用药浓度水平,由此产生了“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av)的概念。,21,所谓Css,av是指达稳态时,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所得的商值,可用下式表示:,Css,av=(17-18),Css,av很重要,可大致反映出长期用药后的血
11、药水平,在多次给药的间隔期内血药浓度总在Css,av附近波动。显然,长期用药后的Css,av等于最佳血药浓度较为合理。,22,对于单室药物多剂量静注后的Css,av有如下公式:,C0/k D 1 1 D Css,av=Vd k VdK D 1 D t1/2 1.44t1/2D=(17-19)Vd k Vd 0.693 Vd,23,由(17-19)式可知,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与半衰期对给药间隔的比值成正比,可见在控制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给药剂量和间隔以及药物本身的半衰期是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从该式还可看出,若以相同的倍数减低剂量与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便可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而不
12、影响Css,av。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给药间隔时间的选择常采用一种折衷方案,即既要尽量减少给药间隔内的血药浓度波动,又要避免因用药次数过多带来不便,而当给药间隔t1/2时,则其平衡状态时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临床可以接受的。,24,从方程式17-19式还可看出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单位时间内给药量与清除率的比值,即:,D 1Css,av=(17-20)CL,若单位时间内给药量为1mg/h,清除率为1ml/h,则Css应为1mg/ml。稳态血药浓度及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设计多剂量给药方案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长期用药中,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不取决于起初的几剂给药时尚处在上长与蓄积阶段的血药浓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方 拟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