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发病学ppt课件.ppt
《结核病发病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病发病学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结核病感染与发病,2,结核病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的蔓延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死灰复燃趋势,成为全球健康紧急事件。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估算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50万,每年新发肺结核患者100万。,3,一、体液不调及接触传染学说二、结核病发病与免疫机理三、肺结核病的发病机理,一、体液不调及接触传染学说,4,结核病是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其包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M.tb)牛型分枝杆菌(M.bovis)非洲型分枝杆菌(M.africanum)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
2、)M.canetti 注:前三者为人类致病菌 M.microti 为M.tb和M.bovis的中间型,5,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三大重要生物学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6,(一)、传染源 肺结核患者,尤其痰涂片阳性(5,00010,000/ml)并咳嗽咳痰者为主要传染源,7,含结核杆菌的微滴核(droplet nuclei)的吸入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可排出含菌的微滴(droplets)一次咳嗽可排出3500个微滴核(15m)可在室内空气中悬浮45小时,8,影响传播因素:1)患者病情与排菌量 结核性空洞 107109 浸润干酪病变 104
3、107 结节性病变 104106 闭合干酪灶 102103,9,2)咳嗽频度Loudon 观察63例患者 014岁同室接触者感染率 咳嗽频度 48次/夜 43.9 12次/夜 27.5,10,3)排出微滴核大小 100m 沉坠落地 510m 较大气管支气管沉积(咳嗽排出)15m 较长期悬浮于室内空气中,11,4)与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5)居住环境因素(大小、通气等),12,再生气溶胶(尘埃传染)的传染性问题 街道地面上的痰迹 1AFB()豚鼠吸入含H37Rv尘土气溶胶后可被感染,13,(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 经消化道:饮用未经消毒的结核病奶牛的牛 乳,可在咽、扁桃体、肠道发生 结核病 直
4、接接种:皮损及相应区域淋巴结 胎内感染:偶见报道,14,(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青少年、老年 HIV(+)/AIDS 糖尿病、矽肺、糖皮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者 营养不良、肝硬化、长期酗酒者 胃切除术后、空回肠吻合术后 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者 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遗传因素,二、结核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机理,15,16,(一)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结核感染者至发病一般呈较长时间的慢性过程,短则3周、数月,长则数年至数十年 结核病感染为“一日感染,终生感染”“Once infected,always infected”,17,结核病发生的进程 Wallgren(1948)描述结核病自然发展的
5、4个阶段1、初染后38周 原发综合征形成(原发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皮试阳转2、感染3月后严重播散阶段血行播散和结脑3、感染34月后,胸膜及其它浆液膜受侵4、原发综合征吸收后3年内,慢性播散性骨关节、泌尿生殖等结核病发生5、8年左右,肾结核6、3年后至终生,继发性结核病(内源性或外源性),18,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M.tb M.tb吸入至细支气管与肺泡并着床 M.tb在肺泡内繁殖形成原发灶恭氏灶(Gohns focus)免疫反应形成前,M.tb对数生长期阶段,侵及淋巴管及相应的淋巴结原发综合征形成,19,原发性肺结核 自限性痊愈原发灶、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原发灶进展恶化病变扩
6、大,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原发空洞较少见)及支气管播散;淋巴道播散 原发灶、肺门淋巴结结核恶化,M.tb循淋巴管累及纵隔,颈、锁骨上下淋巴结或逆向扩散至胸膜、腹腔淋巴结、支气管旁淋巴结液化破溃支气管播散、支气管结核肺不张、淋巴气管支气管瘘、食道瘘等 血行播散,20,继发性结核病 内源性“复燃”机制(endogenous reactivation)原发感染后潜在病灶的再活动,或早期菌血症导致的肺尖部、脑实质、脑膜、肝、脾、肾、骨关节淋巴结的播散灶的重新活动。,21,外源性再感染(exogenous reinfection)结核感染者再次感染而发病 Ritaco等 阿根廷某医院发生MDR-TB传播
7、 Frieden等 65岁住院肺结核患者分离的M.tb DNA指纹谱,30成簇分布,22,影响结核感染、发病进展的因素 侵入人体的M.tb数量与毒力(致病性)、在 体内的繁殖、持留性等。M.tb的毒力并不十分稳定,多次传代培养毒力 下降或消失 机体的免疫状态(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化学治疗的影响,(二)、结核病免疫机理,结核杆菌含有脂质、蛋白和多糖类三种成分:脂质:特别是脂质中的糖脂更为重要。糖脂的衍生物之一称索状因子(cord factor),能使结核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呈蜿蜒索状排列。这种形式生长的结核杆菌在动物体内具有毒力。,23,另一种糖脂为蜡质D(wax D),将其与结核菌体蛋白一起
8、注入动物体内,能引起强烈的变态反应,造成机体的损伤。此外,磷脂还能使炎症灶中的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结节。脂质除可能与毒力有关外,还可保护菌体不易被巨噬细胞消化。,24,蛋白:具有抗原性,与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多糖类:可引起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作为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25,26,结核病免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和其它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通过各种细胞因子传递信号而完成的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多层次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早在1882年Koch发现M.tb是结核病的病原菌时就指出“结核杆菌不是结核
9、病的全部原因”。,27,结核病被认为是一个T淋巴细胞介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与病理性免疫反应失衡(调控紊乱)的免疫性疾病。实验证明:将已对M.tb有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转移至另一未经感染的动物体内可使其产生抵抗M.tb的能力而抗TB-Ab的转移则对感染控制无助。,28,柯赫现象 1891年Koch首先发现 初次感染:豚鼠皮下注射M.tb后无立即反应,1014天后局部浸润硬结,逐渐溃疡形成,相关区域淋巴结受侵,数月后部分豚鼠因全身播散而死亡,29,再次感染:存活的豚鼠再次注射等量的M.tb,注射后数小时寒战、高热,23天局部浸润硬结,23周后中心坏死,不久后愈合,无邻近淋巴结受侵,血行播散及死亡
10、。提示再次感染时机体已产生细胞介导免疫及迟发性超敏反应(DTH),30,结核病感染、发病、发展,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轻者自限性感染良性经过,重者进行性进展乃至死亡(如不治疗)病理组织学变化:增殖性(增生性)、渗出性和变质性三种基本改变:可以变质性、渗出性为主或以增殖性为主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后12接触者接触后不久即发病;2/3接触者未被感染;1/3接触者被感染成为潜伏感染者。潜伏感染者中10在其一生中任何时候发病(多数有免疫功能低下的诱因),31,在发病人群中,发病时间、病情轻重和转归各异:原发性或继发性结核病 病变局限于肺部或全身血行播散 病理变化以变质性病变为主,以渗出性病 变为
11、主或以增殖性病变为主。,32,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要表现的HIV()/AIDS患者是结核病高危人群,发病率为58/年,终生30。(HIV(-)者,终生发病率为510%)。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 T细胞恢复正常后结核病发病率降低。,33,老年结核病增多,“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是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矽肺、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的非AIDS免疫缺陷宿主是结核病易感人群。免疫功能高度低下者可发生临床经过急剧、凶险、预后差的无反应性结核病。,参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自然免疫的免疫细胞,1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结核分枝杆菌寄生的场所,也是自然免疫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重要的
12、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作用:把结核分枝杆菌固定于巨噬细胞表面;吞噬溶酶体溶解病原体;杀伤细菌或抑制其生长;吸引、募集其他的免疫细胞到达炎症发生部位并且把抗原提呈给T细胞激发获得性免疫。,34,很多物质能够提高巨噬细胞对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反应。潘家华等发现阿糖腺苷(adenosine ADO)能够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并且能够通过促进吞噬作用提高这些细胞的抗菌作用。另一研究发现谷胱甘肽对于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抑制是十分重要的。,35,巨噬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到很重要的效应器作用,在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能够产生很多细胞因子,如:IFN,TNF和IL23,这些细胞因子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
13、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巨噬细胞也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6,IL10。,36,Bernadette等研究发现IL6能刺激早期IFN的产生,但这对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并不重要。Nagabhushanam等发现与被感染的巨噬细胞相邻的正常巨噬细胞在培养基中对IFN的反应性降低,这证明了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分泌的IL6可以抑制正常的巨噬细胞对IFN的反应性。因此,巨噬细胞的不均一性可能是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内病原菌感染疾病转归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37,参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自然免疫的免疫细胞,2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K细胞是参与对细胞内病原体免疫的重要成员,多数人认
14、为它主要是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其他机制来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在机体对肺结核反应的早期阶段NK细胞就被激活,并且是IFN和穿孔素产生的源泉。NK细胞通过激活CD8 细胞产生IFN裂解被感染的细胞,从而把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联系起来。然而,有研究表明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晚期阶段NK细胞对机体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甚至产生有害作用。,38,3 中性粒细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并且在结核结节中聚集。中性粒细胞是首先到达结核分枝杆菌复制场所的免疫细胞。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能杀死结核分枝杆菌,但是Eruslanov等研究发现在TB感染中,中性粒细胞过多会导致病理过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核病 发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