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选择.ppt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选择.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讲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发展中国家生产落后,供给不足,市场容量狭小,而资源,特别是资本又很稀缺,在谋求经济发展中,难以做到百废俱兴。因此,经济增长从何处着手,各个部门如何协调,投资如何布局,都存在着权衡取舍和先后顺序的问题。7.1 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 7.2 产业发展的格局(优先顺序)7.3 地区发展优先顺序,7.1 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一、平衡增长理论 持平衡增长论者是纳克斯和罗森斯坦罗丹。他们主张全面投资,平衡地发展各个经济部门。即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
2、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虽然都是平衡增长的倡导者,但他们的论点并不完全相同。,(一)罗森斯坦罗丹的理论 1943年,罗森斯坦罗丹在他的著名论文东欧与南欧工业化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平衡增长理论。他的理论要点是:1、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穷落后问题,关键在于工业化。要实规工业化,主要的障碍是资本形成不足。在资本形或过程中,由于资本,特别是社会分摊资本的供给以及储蓄和市场的不可分性,小规模的、局部的投资是不可能启动停滞的经济的,必须实行“大推进”,即在各个工业部门全面地进行大量投资,使各个工业部门都成长起来,才能产生相互依存,互为市场,消除储蓄缺口,克服不可分性的经济格局,
3、实现工业的大发展。,2、在全面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工业发展过快,产品过剩,在投资时要按同一投资率对各个工业部门投入资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协调,比例均衡,按同一增长速度发展起来,使产品的生产与需求趋于平衡。3、经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同义语,一切投资理所当然地应全部投入工业,农业是相对不重要的。罗森斯坦罗丹从主张工业化着眼,重点考察资本稀缺对经济增长的障碍,强调资本供给和投资的不可分性,指出大推进式的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还规定“同比率”投资和“同比率”投资的条件,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制定一条严格的路线。因此,罗森斯坦罗丹的理论被称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4、二)纳克斯的理论 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并提出了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途径,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平衡增长战略。他的理论要点是:1、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实行平衡增长战路。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比较穷,即收入太低,导致供给方面储蓄水平太低,需求方面市场容量太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造成了贫困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同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量投资。,2、纳克斯特别强调了市场容量狭小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和大幅度扩大市场容量对经济迅速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在一系列不同行业中同时进行资本投资,使得各行业间能相互支持,能以更
5、多的人均资本(资本深化),更高的效率,为其他行业中的新企业的产品提供一个扩大的市场,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纳克斯选择平衡增长战略理由:一是各部门平衡增长可以产生扩大市场规模形式的外在经济,进而导致递增收益。不仅获得内在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获得外在经济效益,提高社会获益能力,从而使投资更加有效率,生产的收益更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二是各部门的平衡增长可以帮助供给和需求保持平衡,使经济均衡而稳定地增长。三是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也要求各部门同时得到发展。,3、纳克斯注意平衡增长和国际专业化的关系。市场规模不仅是刺激资本利用的一个基本决定因素,而且是国际贸易刺激的基本决定因素。平衡增长
6、作为扩大市场和通过资本投资刺激来激发更高生产率的一种手段,是贸易扩张的一个基本前提。,4、纳克斯主张同时全而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但他并不主张各部门都按同一比率发展,而是主张按不同的比率来投资和发展各部门的生产。他认为,这一比率应当以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将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来确定不同的投资比率。价格与收入弹性大的部门理应投入比率较大的投资,因为价格与收入的弹性大意味着这个部门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中梗阻,但生产的扩张却有潜力,多投资于这些部门可以使其迅速发展起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该部门产品的供求均衡。而价格与收入弹性小的部门理应投入比率较小的投资,因为其发展已相对过剩,以较小的速度
7、发展它,有利于使它的发展与其他部门保持平衡或协调。,(三)两个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这两种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尽管侧重点、条件和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而发展经济的必要性。都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由国家来制定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四)平衡增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这一理论强调了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必要性,为发展中国家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合理而有效地安排投资项目,调整投资结构迅速发展民族经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发展路径。,第二,平衡增长理论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和实行宏观经济计划化的必然性。对于人们认识发展中国
8、家经济机制的特点和作用,采用适当的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片而强调工业化,忽视其他部门发展的倾向,重新重视并强调了农业的作用和同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正确认识农业的作用,正确处理工、农、外贸等各部门的关系,制定出适宜的、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第四,平衡增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定程度上的批判和对旧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否定。平衡增长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平衡增长克服梗阻问题,全面地发展起各种经济部门和产品,使其在不依赖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实现发展,并改善贸易条件,使自己在国际贸易
9、中取得较为平等和有利的地位,这无疑是对传统理论的批判或否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五)平衡增长理论的缺陷第一,平衡增长受到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发展中国家资源稀缺,资本有限,因而平衡增长的计划难以实施,即使实施了,缺少企业家和较高水平的管理的配合,投资项目也难以建成或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资源配置就会出现巨大浪费,所以平衡增长是不可取的。第二,平衡增长过分依赖于计划化和国家干预。国家干预过强,价格刺激会愈发不灵,市场体系更难以建立,而且国家干预下形成的经济效率不高,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发展中
10、国家的经济计划决策中。但与此同时,它也受到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的反对和批驳,批评者中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希曼。赫尔希曼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对应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主要代表性人物:赫希曼(Hirschman,1958)的“核心-边缘理论”;弗里德曼(Friedman,Milton)的“中心外围论”弗农(Vernovn,1966)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即一种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威廉姆森(Williamson,1965)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倒“U”型统计模型;厉以宁、于鸿君(1999)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联网辐射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
11、主要观点:1、赫尔希曼主要从现有资源的稀缺和企业家的缺乏等方面,对平衡增长理论进行了批评,认为平衡增长所需的大规模投资的资源正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2、经济发展主要不是取决于资本形成,而是取决于使用现有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的能力,发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不是资本形成,而是企业家和管理能力,即投资决策的能力。,3、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4、应优先选择“引致决策”最大化的项目,即能通过自身发展“引致”其他项目最快发展的投资项目。5、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暂时延迟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12、,而集中资本优先投资于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以尽快获得投资效益,增加产出和收入。待直接生产性部门的生产发展起来并产生了较大收入后,再利用一部分收入投资于基础设施部门,带动其增长。,6、应根据联系效应的大小来决定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中投资的优先次序。一个产业的联系效应的大小,应根据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测量,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的产业,联系效应大,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小的产业,联系效应小。在联系效应大的产业多投资,能产生更多的对其他部门的投资引诱。“引致投资”不仅能促进前向、后向联系部门的发展,反过来也可以推动其自身的进一步扩张,从而使各产业部门都得到发展。,结论:不平衡增长理论为发展中
13、国家繁荣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不同于平衡增长的新思路。它指出了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它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重视培育企业家、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管理水平。赫尔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人们从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上认识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但不平衡增长也会造成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经济总体发展不协调的不良后果。,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于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在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赫尔希曼等之后,许多学者就此展开了理论的和经验事实的论证,但至今似乎仍末得出一致的结论
14、。1、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平衡增长理论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却忽视了大规模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不现实性。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和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却忽视了不平衡增长所造成的结构失衡等严重后果。,2、平街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的,但有一定的联系。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的。不平衡增长是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考虑经济发展的初期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于最有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中,通过这些产业的优先发展,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当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时,平衡增长就成为必然。可见,不平衡增长的目
15、的是要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平衡增长,只不过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冲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一个永久可以遵循的固定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和规划期的具体条件,制定适当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4、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相对于平衡增长而言,也许不平衡增长对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第一,不平衡增长论强调了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说明了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资源应合理配置这一重大课题,这是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现状的,可以说是抓住了经济发展初期各种问题的关键。,第二,不平衡增长既强调了经
16、济计划的必要性,又特别强调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利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结合来调节经济活动,是很具现实意义的。第三,不平衡增长论提出的引致决策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战略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人们从总体上和局部上认识一国的经济现状与特点,对于私人投资者和计划工作者制定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工具。,第四,不平衡增长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或新的思路,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它是否可行,而在于它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说明了经济发展的道路、战略决策不只是一种,
17、而是有多种,各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或战略。,7.2 产业发展的格局(优先顺序),产业发展格局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整个产业组成比重的变化;第二,工业内部组成比重的变化。在此仅考察产业发展格局的第二个方面。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态,因此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和顺序。,一、产业联系效应指数按照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一个或几个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与这些最初增长部门有关联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应首选“联系效应”大的工业部门进行集中投资,这就需要对各工业部门的关联作用作具体测算,即计算产业联系效应指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发展 优先 顺序 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1702.html